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文化符号这个词,并不鲜见。
有诸如景观、美食、特产、历史、地理及特色文化等等,皆可入列,且在常态情况下,均来自漫长时光和沉厚的历史积淀。
而放眼整个中国,唯独香港例外。
其文化符号,非但包括前述概念,还包括有特定的娱乐圈人物。
若以香港娱乐圈来讲。
影坛前有一代传奇李小龙,后有两代喜剧之王,也有港式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双周一成,还有功夫皇帝、国际影帝以及一众偶像人物,乐坛有粤语歌的开山鼻祖许冠杰,有三王一后和四大天王,不一而足。
但只有四大天王,得以位列,香港十大文化符号其一。
四大天王,来历其实普通。
刘德华曾用名刘福荣,出生在一个小村,排行老四,父亲是名消防员,在进入TVB之前,曾经做过理发师,昔年帮很多明星朋友理过发,其中就包括黄日华和郭富城,而在许多年以后,他还在公众面前,展示过自己的理发技艺。
张学友出身贫寒,父亲是海员,常年不见踪影,而他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外买的新衣服,在歌唱比赛拿奖之前,是公司文职。
郭富城年少时,一家七口住在公屋单位,学生时期的暑假,去做清洁工,在机缘巧合进入舞蹈培训班之前,他本来是一名金店小职业。
黎明出生在北京,据说他一岁的时候,父母就协议离婚,而父亲本来是印尼华侨,后来为了谋生到香港工作,黎明四岁时正式移民香港,中学毕业后,被送到英国寄宿学校念书,其后返回香港,开始在电影圈跑龙套。
这份履历,与其他那些同时代的娱乐圈人物对比,或当真并无出奇。
无论文化水平,还是家世根底,都极为普通。
即便踏足娱乐圈,也几经沉浮。
刘德华最早入行,打拼十年站稳脚跟,期间也尝试发过唱片,乏人问津,后来投资电影失败,用了很多年还债。
张学友初发唱片一鸣惊人,但随即也迅速陷入低谷,辗转多时才又再起。
郭富城在舞蹈培训班呆了三年,以伴舞、拍摄MV和电视剧龙套为主业,后来转入正式的无线艺员培训班,苦捱两年,以一个广告为契机,步入乐坛。
黎明参加歌唱比赛拿了季军,虽然与唱片公司签下合约,却冷板凳一坐四年,连发唱片的机会都没有,龙套才是他的标签,直到贵人相助,转投宝丽金唱片,才踏足了乐坛。
这些东西大家当然都知道。
而在同一时代,有太多人与他们同一跑道。
比如梁家辉、梁朝伟、周星驰、任达华、黄日华、汤镇业、苗侨伟、吕方、李克勤、邵仲衡、杜德伟、郭晋安、张卫健、吴岱融、张立基、刘青云、郑伊健、吴启华、关礼杰、吴镇宇、陶大宇、刘锡明等等,更多人不赘述。
其中更不乏歌、影、视三栖的艺人,大家都卯足了劲,各自努力。
然最终成王者,唯他们四人。
何解?
总有人以为,四大天王是人为“选”出来的。
这是最好笑的地方。
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和陈慧娴,在八十年代末依次隐退,粤语歌坛似乎一下就“空落”了下来。
而不管强捧也好、时运也罢,刘德华在乐坛横空出世了,而当时也只有张学友一个对手,媒体称他们为“两大家族”,没过多久,黎明火箭式走红,新词“三剑客”出现了,仅半年之后,郭富城从台湾红回香港,遂有“四大天王”。
其实可以简单问一句。
为什么会出现刘德华和张学友这“两大家族”,为什么是黎明出现,催生了“三剑客”,又为什么要等到郭富城红回香港,才有“四大天王”?
答案很简单,实力无双。
这已是老生常谈。
封王之后。
他们垄断了香港乐坛的大奖几近十年,也包揽了香港IFPI的唱片销量榜前四名,单就这两条而论,就是绝大多数人不可企及的存在。
而在乐坛天王之外,他们还有歌神、舞王以及影帝、广告天王、慈善天王等等名号。
仅以此论,就该知道,他们何以成王。
论作品,他们有好歌无数,也有诸多好电影难数。
香港任何大型场合,能请到四大天王压阵,就注定是最大荣光,其他人等,无论什么履历,都要统统靠边。
或者话再说大一点,放眼整个华语世界,也皆如此。
当然肯定有人会不同意。
当年的成龙、李连杰,在动作电影方面的影响力,不但冠绝亚洲,甚至闯入了好莱坞,还有周润发和周星驰,也同样威风八面。
但毫无疑问,四大天王更具优势。
这边刚听了《一起走过的日子》、《吻别》、《听风的歌》和《哪有一天不想你》,转过头又可以去看《风云雄霸天下》、《寒战》、《暗战》、《无间道》、《无双》、《赤道》、《甜蜜蜜》和《明月照尖东》,还有演唱会的疯狂、各种现场歌舞、综艺趣怪等等。
这是一种全方位的侵袭。
无人可以争锋。
香港娱乐圈确实卧虎藏龙。
中肯一点说,香港影坛的影响力,一向要大于乐坛,但自从四大天王崛起,即便以双周一成之威,也无法在综合评定上战而胜之。
遑论其余?
而四大天王,就是香港娱乐圈黄金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与传奇。
一方面实力无双,另一方面拼搏、自强。
故可堪成为“文化”。
香港娱乐圈这个「娱乐」二字,用的很少恰当。但不可否认,也从不缺少纯正的演员,歌手,比如成龙、李连杰、周星驰、王菲、周惠……等。 当然,半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