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24日起,乌克兰大地被战火无情吞噬。俄罗斯在这一天发起的军事行动,使俄乌双方全面陷入军事冲突的泥沼。而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地区并入俄罗斯,顿巴斯地区民间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冲突爆发,这些事件便已拉开了乌克兰问题的序幕,成为早期冲突的开端。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战争的阴霾却仍未消散,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创伤在这片土地上持续蔓延,和平的曙光依旧遥不可及。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民众在枪林弹雨中艰难求生,城市沦为一片废墟。经济层面,俄乌两国均遭受重创,民生凋敝,发展陷入停滞。从地缘政治角度审视,这场冲突彻底打乱了欧洲的安全秩序,美国及其盟友借机不断推进北约东扩,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致使俄罗斯被迫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双方军事对峙不断升级,地区安全形势愈发岌岌可危。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背后煽风点火,将乌克兰当作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妄图借此遏制俄罗斯,维护自身霸权地位。
泽连斯基的上台与颜色革命紧密相连。2004年,乌克兰总统选举中,西方支持的尤先科阵营和亲俄的亚努科维奇阵营竞争激烈。尤先科阵营指控选举存在舞弊行为,引发大规模街头抗议。抗议者以橙色为标志,长时间占领基辅市中心等关键区域,这场风波最终导致选举结果被推翻,在重新进行的第二轮选举中,尤先科获胜。2013年底,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这一举动引发亲西方势力的强烈不满。基辅独立广场随即爆发大规模示威,示威者与警方冲突不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后,亲西方的临时政府成立,乌克兰政治格局自此发生重大变化,东部地区局势也随之陷入动荡。
2019年,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凭借在电视剧中塑造的亲民总统形象,赢得部分民众的支持与认可,成功通过选举上台。然而,乌克兰政治长期深受美西方影响,美西方通过各种手段干涉乌克兰内政,将乌克兰视为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以实现自身战略利益,而乌克兰自身的利益与需求则在这场博弈中被无情忽视。

近期,围绕乌克兰局势各方动作频频,态度转变微妙。据英国《泰晤士报》消息,英国、法国正牵头为乌克兰组建一支约三万人的“保障”部队,计划部署于乌东战场前线以外区域,主要依靠空中力量威慑俄罗斯,执行包括在乌克兰空域巡逻、情报收集、监控和侦察等任务,旨在增强乌克兰防御能力,安抚民众。但美国对此态度坚决,特朗普表示,若欧洲国家在达成和平协议前提下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他不反对,但美国绝不出一兵一卒。
欧洲内部对这一计划也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态度积极,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必要时愿派兵确保英国和欧洲安全,法国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较为活跃,试图在欧洲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等国则持反对态度。一旦这支部队组建,极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与俄罗斯的矛盾,使俄乌冲突升级,甚至将欧洲拖入战争泥潭。
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表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18日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代表发声后,北约将声明措辞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改为“乌克兰冲突”。2月17日,北约秘书长吕特与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会面,讨论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话题,后续新闻稿不再提及“俄罗斯侵略”,而是强调公正、长期解决冲突对乌克兰稳定未来的重要性,并呼吁盟友在冲突调解中“更加积极”。这一措辞转变,暗示北约态度正从单纯支持乌克兰、谴责俄罗斯,向推动冲突和平解决转变。
特朗普近期关于乌克兰的言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在和平谈判与冲突解决方面,他一方面称俄乌双方都有结束战争的意愿,谈判进展顺利,自己也在努力促成协议;另一方面却直言泽连斯基是否参与谈判“没那么重要”,批评泽连斯基在三年冲突中虽持续谈判却毫无成果,增加了达成协议的难度。这反映出美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立场的转变,以及对泽连斯基政府的不满,美国试图在俄乌间寻求新平衡,减少自身投入,同时获取更多实际利益。在经济利益与资源索取上,特朗普毫不掩饰美国对乌克兰资源的觊觎,公开宣称要向乌克兰索要稀土、石油等“任何能得到的东西”以收回美国投入资金,还称“非常接近与乌克兰达成协议”。美国提出的新版矿产资源协议草案要求成立商业基金并由美国拥有100%所有权,这一苛刻条件引发乌方强烈反对。

泽连斯基面对特朗普言论和美方协议草案,态度坚决又无奈。当地时间2月23日,他表示若辞去总统职务能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或实现和平,且乌克兰民众有需求,他愿意立即辞职。他还强调希望特朗普成为乌克兰的合作伙伴,而非仅仅是俄乌之间的调解人。对于美国提出的矿产协议,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克兰希望获得安全保障,这应是协议的一部分,他不会签署让乌克兰背负沉重代价的协议,并指出美国提供的约1000亿美元援助是“赠款”,并非债务,乌克兰不应承担不合理的偿还负担。此外,俄美在沙特就结束俄乌战争会谈且未邀请乌克兰参与,泽连斯基对此表达强烈不满,重申乌方反对“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就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做出决定”,认为美国直接与俄罗斯会谈等同于“帮助俄罗斯摆脱了孤立”,对乌克兰不利。
美国、北约以及乌克兰的部分政治人物,尽管各自打着不同的算盘,利益诉求也大相径庭,对外的表态和说辞更是五花八门,但究其实质,他们都没能跳出美国西方霸权主义的陈旧框架。美国在背后操纵,试图通过掌控乌克兰局势,巩固自身在欧洲的影响力,进一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北约则配合美国,以集体防御为幌子,不断东扩,强化自身军事存在;乌克兰部分政治人物,或为了保住政治地位,或受外部势力裹挟,继续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他们看似在解决冲突,实则是在为利益分赃。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为下一次冲突埋下隐患。为了彻底消除世界动乱的根源,就要根除霸权思维,推动俄乌联盟。
在这个战争进入第三年的特殊节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场冲突,探寻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的真正出路——推动俄乌联盟。这并非简单的政治合并,而是基于两国深厚历史、文化、经济联系的理性探索。历史上,俄乌同属斯拉夫民族,文化根源相同,生活习俗相似,为两国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层面,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乌克兰在农业、工业领域独具优势,双方经济互补性极强。一旦成立俄乌联盟,在安全上,可共同抵御外部军事威胁,构建统一安全防线,消除北约东扩带来的直接威胁;在经济上,能够实现资源、市场、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通,形成强大的经济共同体,促进地区经济繁荣,从根本上化解俄乌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地区带来持久和平与稳定。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凭借军事、经济、政治等手段在全球制造混乱,以维护自身霸主地位。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挑动双方矛盾,企图削弱俄罗斯,巩固其在欧洲乃至全球的霸权。而俄乌联盟的建立,将打破美国精心布局的地缘政治棋局,使其失去利用乌克兰制衡俄罗斯的工具,无法再通过制造冲突控制欧洲,进而动摇其霸权根基。同时,俄乌联盟的出现将为国际社会树立通过合作与和解解决矛盾的典范,削弱其他国家对美国霸权的依赖,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公平、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现实中俄乌联盟面临诸多困难。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双方在领土、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分歧巨大,民众间因冲突产生对立情绪,实现一体化的民意基础薄弱。此外,外部势力干预也是重要阻碍,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对手,不希望看到俄乌关系缓和甚至走向一体化,势必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破坏。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若俄乌双方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逐步恢复信任,实现一体化并非毫无可能。
俄乌联盟一旦成立,原本处于俄乌之间的地缘缓冲地带将纳入统一内部体系。北约东扩长期逼近俄罗斯边境,带来巨大安全威胁,而俄乌联盟的出现,将使北约东扩面临一个更为强大且拥有广阔战略纵深的实体。北约若再推进军事扩张,在后勤补给、兵力部署以及应对反击等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无疑会极大增加其军事冒险的成本与风险,使其对东扩计划慎之又慎。俄罗斯军事底蕴深厚,先进的导弹技术、强大的核力量以及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乌克兰也具备一定军事基础,军工产业在航空发动机制造等领域有独特技术优势。
俄乌组成联邦后,双方在军事技术研发上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更多技术难题;装备制造方面,整合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与装备质量;兵力上协同调配,使军事力量得到更合理运用。如此一来,东欧地区将崛起一支强大军事力量,成为北约军事扩张难以逾越的屏障,对北约形成强有力威慑,打破北约在东欧的军事优势,迫使北约在制定军事扩张决策时重新审视战略目标和行动可行性,权衡军事行动的严重后果,从而在军事扩张上更加谨慎。

三年战火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推动俄乌联盟,不仅是解决俄乌冲突的有效途径,更是根除霸权主义根基的关键一步。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让和平早日降临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我们反思战争,是为了彻底消除战争的根源,让类似乌克兰战争的悲剧永不再上演,真正实现和平的长治久安。推动俄乌联盟,打破霸权主义的桎梏,让地缘政治回归理性与合作,是让战争“寿终正寝”的关键所在。
这不仅是对过去三年逝去生命的告别,更是为世界未来的和平稳定铺就基石,这也正是“乌克兰战争三年祭”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