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之殇与自我救赎:阿富汗和乌克兰的两场战争启示录

寅虎谈世界 2025-02-23 15:36:38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与现实的广袤天幕之下,阿富汗战争与乌克兰战争,宛如两道触目惊心、难以愈合的伤疤,裸露着无尽的苦难与伤痛,仿佛在向世人悲愤地叩问:这究竟是历史的堕落,还是现实的悲哀?

回溯往昔,苏联的军队踏入阿富汗,这片古老的土地瞬间被血雨腥风所笼罩。在近十年漫长而残酷的战争里,城市在炮火的轰鸣中被夷为平地,村庄化作一片废墟,无数民众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命变得如风中残烛般飘摇、脆弱。阿富汗战争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冲突,它更像是一场对国家社会架构的无情拆解,对文化传承的粗暴打断。阿富汗,这个本应沿着自身轨迹稳步发展的国家,却因这场战争被无情拖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古老的文明在战火的炙烤下瑟瑟发抖,历史的车轮似乎在此刻被迫倒转,深陷堕落的泥沼无法自拔。

苏联出兵阿富汗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阿富汗地处中亚、南亚、西亚的交界处,堪称“亚洲十字路口”,对于苏联南下印度洋、掌控中亚枢纽地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支点”。并且,阿富汗与苏联拥有长达2400余公里的边境线,其局势的稳定与否,对苏联南部边疆安全以及中亚五国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为了增强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防止阿富汗倒向美国,同时保障自身南部边境安全,扶持阿富汗国内亲苏政权,最终决定出兵。

1979年9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导人阿明发动政变,处死总统塔拉基后自任总统,他上台后终止部分与苏联的合作政策,积极向美国靠拢,还驱逐苏联顾问,这严重损害了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1979年12月24日,苏联军队正式入侵阿富汗,一周内便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交通要道、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阿明政府军队全部投降,苏联扶植起倾向于自己的政权。

但战争的发展远超苏联预期。1981年,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成立,随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苏联的抵抗运动。阿富汗抵抗力量巧妙利用山地和沙漠的地形优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让苏军遭受了重大伤亡。苏联多次展开大规模围剿行动,却始终未能取得明显战果,无奈之下转而实行焦土政策,然而,圣战者们即便被迫转移到山区,也依旧顽强抵抗。1986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争中抽身。1988年,苏联与阿富汗签订《日内瓦协议》,宣布停战撤军。1989年2月15日,苏联最后一支部队撤出阿富汗,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让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高达450亿卢布。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长期内战,国内势力错综复杂,难民问题严峻,还沦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这场战争使苏联对阿富汗数十年的经营功亏一篑,严重削弱了苏联国力,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和平演变”,战争消耗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境,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社会矛盾激化,苏联的国力和国际声誉大幅受损,成为苏联走向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在撤军3年后便走向解体,而阿富汗的苦难仍在继续。

2001年,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战争,开启了长达20年的军事介入。这20年间,美国投入巨额军费,派遣大量军队,可阿富汗并未迎来真正的安全与发展,反而基础设施遭到进一步破坏,社会秩序濒临崩溃,经济体系支离破碎,民众生活陷入更深的困境,无数家庭失去亲人,难民潮涌向周边国家,阿富汗的文化与历史遗产也在战火中遭受重创。

把视线拉回到当下,乌克兰的土地上,战火仍在熊熊燃烧,未曾停歇。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大国利益的残酷角逐,让这片土地沦为新的战场。无数家庭在战火中支离破碎,年轻人们被迫放下原本平静的生活,拿起武器,奔赴生死未卜的前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戛然而止,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漩涡。俄罗斯发动乌克兰战争(俄方称“特别军事行动”),关键因素在于北约持续东扩。自冷战结束后,北约进行了多轮东扩,不断向俄罗斯边境逼近,严重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缓冲空间。乌克兰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俄罗斯与欧洲之间,是俄罗斯西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的军事设施将直接部署到俄罗斯边境附近,这对俄罗斯而言,意味着西部边境将完全暴露在北约军事力量的威胁之下,战略安全空间将被极大压缩。

俄罗斯对自身安全环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一方面,乌克兰内部局势变化,亲西方势力崛起以及对俄罗斯态度的转变,让俄罗斯担忧其在乌克兰的传统利益将丧失殆尽;另一方面,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的军事介入不断加深,包括军事援助、联合军演等,让俄罗斯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军事威胁。此外,俄乌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文化联系,同属斯拉夫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国家体系下,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有大量俄罗斯族裔,乌克兰局势的演变,特别是对东部俄罗斯族裔权益的忽视甚至打压,触动了俄罗斯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在俄罗斯国内,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是民众的普遍诉求,乌克兰问题引发的地缘政治危机,激发了俄罗斯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支持政府采取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政府在这种民意基础上,为保障国家的长远发展,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做出了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决策。

乌克兰战争已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战争之泪”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5日,乌军阵亡者名单已有672589人,被俘人员16659人,该网站估算乌军“不可挽回”的人员数量约200万人。俄罗斯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3日,俄军累计死亡人数达91059人。西方情报机构估算俄军伤亡人数接近50万,还有数据称俄军伤亡人数在40-80万之间。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声明,战争已造成至少8006名平民死亡、1.3万多人受伤。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战争导致1000多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其中600多万乌克兰人在本国境内无家可归。

如今,美国看似积极推动谈判,试图结束乌克兰这场持续的冲突。但这背后,更多是基于利益的权衡,而非从根本上解决引发战争的深层矛盾。美国通过乌克兰战争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国防和航天领域的工业产值增长17.5%,欧洲各国为增强军事能力,加大对美国军火的采购。欧洲对美国液化天然气需求大增,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其中约三分之二将出口到欧洲。全球资金流入美国,增强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美国试图通过谈判维持对乌克兰的影响力,避免乌克兰在战争中过度消耗,失去作为遏制俄罗斯棋子的价值。因此,美国的这种做法,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短期利益交换,无法真正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

阿富汗战争与乌克兰战争,就像两个沉重的魔咒,一个关乎过去,成为历史中难以磨灭的伤痛记忆;一个影响当下,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它们时刻警示着我们,战争带来的唯有毁灭与伤痛,而人类对和平的追寻,依旧任重而道远。国家与国家之间应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每个国家都应拥有独立的主权意识,坚决捍卫自身主权,不被大国的政治博弈所裹挟,不沦为大国地缘政治的牺牲品。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国家陷入战争的泥沼,彻底摆脱国家被蹂躏的悲惨命运。

0 阅读:3

寅虎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