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附院机器人手术,切除胃间质瘤

扬眼 2025-01-23 16:45:45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许利剑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胃间质瘤(GIST)患者实施了机器人手术。

王大妈是一位退休职工,3周前单位组织体检的时候被告知她的胃上面长了个“东西”,这可把王大妈愁坏了,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寻求帮助。接诊的杨丽华主任通过询问病史和查阅体检报告,以及胃镜和超声内镜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胃间质瘤,约4CM大小,需要手术治疗,王大妈随即入住胃肠外科。

胃肠外科的许利剑主任、沈健主任团队接诊患者后迅速为其安排了术前检查。考虑到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好,治疗尽可能的要保护器官功能,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许主任团队经过审慎评估,决定采用机器人手术方案,借助机器人系统操作手术,能够有效过滤手部细微震颤,极大地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与稳定性。机器人手术系统更是凭借其卓越的灵活性与超广的操作自由度,可在狭小空间内游刃有余地完成复杂操作,同时巧妙避免了对腹腔脏器的过度牵拉与翻动。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显著。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床自由活动,消化道功能恢复,顺利排气后开始饮水,术后第三天开始流质饮食,2天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术后第六天即可出院。

许利剑主任介绍到,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一种交界性肿瘤,最常见部位是胃和小肠,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女发病率相当。间质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较多患者体检时无意发现。中晚期间质瘤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长方式,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饱胀、上腹部隐痛、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其中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常用方法。通过穿刺或手术取得病理,是诊断间质瘤的金标准。手术切除是治疗间质瘤的核心手段,鉴于其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性,局部完整切除是主要的手术原则。对于早期、体积较小且位置适宜的间质瘤,内镜下切除是可行的选择;而其他情况则多需借助外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等。

专家提醒,步入 50 岁后,应将胃肠镜检查纳入年度体检项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病变,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日常生活中,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黑便等消化系统症状,务必保持警惕,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切勿延误病情,为健康争取宝贵时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是省内较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中心,目前开展的机器人手术,更是对现有微创技术的深度优化与升级,致力于为患者打造更快速的康复路径与更高品质的生活。

通讯员 许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王菲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