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一人,说王过罪①,而作是②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③。”
王闻是语,即大嗔恚④,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⑤佞人⑥,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
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
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
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出自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注释过罪:过失,错误。
是:此,这。
无理:没有法度。
嗔恚(huì):恼怒。
傍:同“旁”。
佞(nìng)人: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议论国王的过失,他说了这样的话:“国王非常凶恶残暴,治理国家没有法度。”
国王听到这些话,非常的恼怒,竟然也不追查到底是谁说的这些话,而是听信身边阿谀奉承的小人,把一位贤明的大臣抓了起来。国王下令从他的后背上割下一百两肉。
后来有人证明这位大臣并没有说过这些话,国王心里非常后悔,令人给他一千两肉作为补偿。这位大臣在夜里呻吟不止,疼痛难忍。
国王听到他的叫声,就去问他:“你为什么这样痛苦?我从你背上割了一百两肉,已经还给你十倍的肉,你还不满足吗?什么原因让你这样痛苦?”
旁边的人回答道:“大王,如果砍掉一个人的头,即使给他一千个头作为补偿,也不能使这个人死而复生。虽然得到十倍的肉的补偿,但是不能免去他身上的痛苦。”
从前有一个人,特别爱跟别人生气。可是当他每次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之后便坐在一边大口地喘着粗气。
久而久之,当地的人都知道了他的这个特点。
这个人工作非常努力,因为勤劳,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
但是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所有人都很疑惑,也非常想知道他为何这样做。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因为即使问这个人,他也从来不说。
年复一年,这个人老了。他生气时还是会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围着房子和土地绕行。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都已经落山了。
他的孙子心疼他,就对他说:“爷爷,您已经一把年纪了,可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身体吃不消啊!能不能告诉我,您这样做的原因呢?”
他禁不住孙子的再三恳求,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
他说:“在年轻时,我一和别人吵架,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我边跑边想,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还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值得吗?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我就会加倍地努力工作。”
孙子又问:“可是现在您富有了,而且年纪也大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他笑着说:“现在我还是会生气,生气时我会边走边想,在这个地方我的房子最大,土地最多,我又何必跟别人计较呢?一想到这儿呀,我的气也就消了。”
启发与借鉴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冲动会使人丧失理智,为人行事不守原则,不顾后果恣意妄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为逞一时之快,不计后果从而酿成大错。当清醒过来,一切都悔之晚矣。
大千世界,遇事不可能皆称心如意,还需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凡事三思而后行。学会冷静,也是一种智慧!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