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长者①子,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③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⑤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⑥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出自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注释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
沉水:即沉香,一种木材。
方:才,始。
诣:去,到。
卒:终于,终究。
时:常常,经常。
译文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儿子到大海里去打捞沉香,收集了一年左右,才积攒了一车沉香。这个人把沉香运回家,然后拉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价格昂贵,始终没有人买。
过了好几天,这车沉香都没能卖出去,他即疲惫又厌倦,心里很是痛苦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常常很快就把木炭卖了出去,于是心里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
他就回家把沉香烧成木炭,再拉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从前有位富人,看到有位穷人每天穿不暖、吃不饱,觉得他很可怜,就想着帮帮他。
一天,富人去看望这位穷人,手里还牵着一头牛,说是要送给他。
富人临走时嘱咐穷人要好好开荒,到春天撒下种子,等到秋天就可以收获了,那时候就会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了。
穷人满怀希望地开始耕作,可是没过几天,他就觉得好累。既要给牛吃草,自己还要吃饭,日子过得比以前还要艰难。
于是他想:“倒不如把牛卖了,再买回来几只羊。先杀一只吃掉,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就可以卖钱了。”
穷人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可是等他吃掉一只羊之后,小羊还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
穷人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不如把羊卖了再去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说不定能早点赚到钱。”
穷人再次如愿以偿,但是日子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改变,他又忍不住杀了一只鸡。等到他杀到只剩下一只鸡的时候,穷人彻底崩溃了,心想:“看来想要发财是没有指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来个一醉解千愁!”
过了一年,富人再次来到穷人家,推开房门却发现穷人躺在床上,房子里依然一无所有。富人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就走了。
这位穷人继续过着贫穷的日子。
文化常识:沉香沉香不仅是一种木材,还可以入药和用作香料。因为沉香木质坚硬,大多不浮于水,所以又名沉水香。
沉香是含有树脂的木材历经多年沉积形成的,一块优质的沉香木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因此产量极少,十分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沉香还经常被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如:手串、吊坠、挂件、摆件等,深受人们的喜欢。
因为沉香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可以使人心平气和,起到调节人体内气运行的作用,所以被广泛用作香料。
据史料记载,沉香早在汉代就已被王室用作香料,随着佛教、道教的兴盛发展,沉香的使用更加频繁。
古代的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
古人通过焚香,摒弃杂念,集中精神,来达到清新淡远的境界。
唐代的李密就喜欢独自一人进入山岭之中,席地而坐,焚香后让香气与山中的树木清香融为一体,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绿水和特殊的香气之中。
启发与借鉴这位长者的儿子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昂贵稀有的沉香变成了廉价普通的木炭,使得使自己一年的辛劳化为乌有。真是目光短浅,只求一时的爽快而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判断。
普通人的一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陷入困境,遭受挫折,再正常不过。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半途而废,不仅永远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反而浪费了先前的诸多努力。
正如最美的景色往往是在山巅,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看到。那些望而却步,只会在山脚徘徊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于学习,道理亦然,正如魏源所说:“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