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战略眼光一般,却有很高的“容错率”,这是太平军屡次战败之后,又能快速恢复元气,横扫清军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首义五王”,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冯云山擅长策划与谋略;萧朝贵是冲锋陷阵;石达开是奉命行事,处理地方;韦昌辉是机灵,快速反应;杨秀清则是手腕强,具有很高的“容错率”。
太平天国前后14年,南王冯云山是草创之人,东王杨秀清则将其带向鼎盛。究其原因,不是杨秀清战略水平多高,而是他的“容错率”高,有机会自我改善。
罗尔纲先生评价杨秀清,并不认可他的战略水准,说他只是一般人而已。杨秀清的优势,就是权力集于一身,即便犯了错误,也能自我纠正。
1853年6月,杨秀清下令北伐,林凤祥、李开芳率2万人马北上,目标是直奔燕京,未免过于冒险。结果,北伐全军覆没。
为了救援北伐军,杨秀清也派出两批兵马。第一次,从扬州撤出军队,让曾立昌率7000人北上,结果在临清覆没。第二次,秦日纲挂帅,在舒城遇到挫折,半路就返回来。
西征战场,杨秀清也犯了许多错误。首先,分散使用兵力,没能集中力量消灭对手,而是同时开辟几个战场。
例如,韦俊横扫清军,准备夺取武昌,杨秀清却发动皖北战役,攻克庐州。结果,庐州刚拿下,又没扩大战果,而是让曾天养进入湖北,庐州又陷入清军包围之中。
其次,杨秀清用人不当,没有识人之明。韦俊能打仗,曾天养、石祥祯也都是猛人,却偏偏让缺乏经验的林绍璋率主力,导致湘潭惨败,损失2万人马。
湘军北上,武昌兵力雄厚,本可以挫败湘军攻势。结果呢?杨秀清派去负责武昌军务的石凤魁不战而逃,拱手让出城池。
田家镇之战,杨秀清让秦日纲挂帅,又是一大错误。此战,太平军10万人马溃败,4千艘船只被焚毁。秦日纲,何许人也?李秀成评价:“忠勇信义,但是没什么才干、能力。”
北伐与西征,都是杨秀清坐镇指挥,并制定方案。结果,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先胜后败,还让湘军有了崛起的机会。田家镇之战后,湘军抵达九江城下,西征第一阶段成果,几乎丧失殆尽。
李秀成自述书中,谈到太平天国“十大错误”,有关北伐就占了“三项”,西征则是湘潭惨败。“十大错误”,跟杨秀清有关的是五项:除了北伐、西征,还有他挑战天王,酿成天京事变。
杨秀清犯了很多错误,这也是罗大纲说他“短于谋略”的原因,却不得不承认杨秀清极高的“容错率”,以及快速恢复元气的能力。
战场失败,不意味着杨秀清就真的输给清军,因为他很快就能调整过来,并拿出最佳方案去应对。例如,田家镇之战后,杨秀清重新部署防务,让石达开去湖口督师,并调集各路精兵,将曾文正吊打,湘军元气大伤。
湖口大捷之后,杨秀清一声令下,江北太平军再次反攻,韦俊、陈玉成第三次拿下武昌。旋即,石达开西征,转战江西,夺取四十多座城池,湘军屡战屡败。
江西获胜,两湖、安徽战场也比较稳定,杨秀清便力排众议,让石达开、秦日纲立刻集中兵力,摧毁困守天京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将太平天国推向顶峰。
那么,为何杨秀清可以快速自我调整,将士还依然相信他呢?很简单,杨秀清享有“天父”传言的资格,并借此掌握了实权,没人敢违背命令。
杨秀清有“天父”加持,进而统一指挥权,这是太平军在战败之后又能快速恢复元气的原因。杨秀清死后,太平军没了这一优势,诸侯王各自为政,失败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