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便已经拥有了一个忠于自己的核心班底。
他不仅完成了苏维埃内部的逆袭,将布党从一个人数不占优势、缺乏话语权的边缘党派发展成苏维埃内部的扛把子,一举将孟、社二党踢出苏维埃权力核心,从此苏维埃即布党,布党即苏维埃。
他还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拿过了一个政权的命运基石——军队。
这边是列宁同沙皇尼古拉二世相比最大的优势。
1917年二月革命前,沙皇最大的困境并不是在军事上,而是自己的核心班底出现问题。
在一战战场上,沙俄军队再怎么败,凭借着广袤的地盘和极大的纵深,敌人这不还没打进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
但在国内政局上,沙皇尼古拉二世表面上是这个国家的稳坐冰封王座的君主,可是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前几任沙皇呕心沥血培养起来的一批贵族大财阀构成的各类委员会所架空。
沙俄军队的后勤补给、武器装备、运输系统、人员调动,甚至新兵的组织训练,全部被沙俄国内的大贵族名下的资本企业控制。
换句话说,俄罗斯帝国的贵族们才是这个国家事实上的主人。
这一批在帝国内耕耘多年的贵族,经过几代沙皇的扶植已经控制了帝国的所有命脉,他们利用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和势力在帝国内部大肆扩张垄断,帝国政府所有的政策和发展策略都成了他们赚取高额利益的工具。
而战争又和金钱挂钩,简单来说帝国参加一战烧的钱大部分都被这些贵族资本家收入囊中。
说难听点,俄罗斯帝国末期的俄国资本家们就是一群在疯狂发国难财的吸血鬼们,尼古拉二世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家贼难防。
「二月革命」的爆发正是这批贵族资本家的背叛,让沙皇尼古拉二世在短短一周内葬送了罗曼诺夫家族的祖业。
除了被自己人背刺,沙皇尼古拉二世面临的还有帝国体制下难以弥合的一个重大社会矛盾——贵族与农民的矛盾。
虽然帝国已经通过「农奴改革」名义上解放了农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广大农村地区的底层农民依然处于无地且债务缠身的状态。
当时的俄国农村,同时有村社制、私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商品农田制几种制度的混合状态,始终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集中耕作提升生产效率。
且随着战争的进程,大量农业人口被征召入军队,农村劳动力大幅流失,农业产量下降的同时苛捐杂税却越来越多,农村经济濒临崩溃。
因此,「二月革命」爆发前那场发生在圣彼得堡的大游行,就是农民对生活不满发出的呐喊。
然而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一场要求停战、改善农民生活的游行演变成了推翻沙皇政权的游行,更戏剧性的是竟然成功了。
其实不管是贵族贪腐或者农民游行都不是尼古拉二世的丢掉王冠的关键,真正让他无力回天的是他的刚愎自负,让自己在人民心中失去权威。
俄罗斯帝国是一个二元君宪制政体,绝对权力一直集中在沙皇本人手中。
沙皇可以通过任命不同派系的大臣来推动自己想要推动的政策,如果政策执行的不力或者最终失败,沙皇可以把失败的责任推脱到具体执行的大臣身上。
这套甩锅的手法,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有着驯服传统的国家来说,本来是非常有效的。
一战爆发后,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也可以如法炮制,任命一位大臣充当总司令,并在战争不利后将其撤职、问罪。
然后任命新的总司令或者宣布退出战争——这样,沙皇依然可以维持自己的威望,同时继续扮演救民水火的“救世主”。
可是志在恢复祖上荣耀的尼古拉二世不知道哪根筋不对,抛弃了祖传的甩锅大法,听信了贵族们的谗言亲自出任了总司令一职。
并且一战过程中,尼古拉二世频繁撤回一线作战的指挥将领和内政大臣,不断提醒国民,他才是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总指挥和最终责任人。
这样一来,俄军的惨败以及国内民不聊生的责任就不能甩锅给别人了,俄罗斯人的「小父亲」沙皇站上了背锅位。
自此,沙皇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不再是那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君王。
当他们走上街头时,心中的怨恨对象不再是某个执行政策的大臣,而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本人。
正是这个骚操作,最终葬送了罗曼诺夫王朝的数百年气运。
最后来总结一下沙皇的困境:
政治上,国内贵族全员背刺;
经济上,国内贵族全面垄断;
军事上,被贵族忽悠站上背锅位;
社会上,战败导致信仰崩塌,威望大跌。
再结合沙皇对那些搞事的人“心慈手软”,从来都是流放到西伯利亚砍木头而不是斩草除根,比如斯大林同志一生被捕7次,流放6次,逃亡5次。
这就导致了俄罗斯帝国成了实现政治理想的试验田,各种主义思想派别在俄国境内你方唱罢我登台,从无政府主义到极端民族主义应有尽有。
最终,在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会隐患的激烈摩擦下,「二月革命」爆发了。
尼古拉二世也被迫从冰封王座之上走下,俄罗斯帝国宣告灭亡。
成大事者必须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