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都造不好的巴西,凭什么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航空强国?

世界星课堂 2024-12-12 07:16:33

在民航领域,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垄断了世界上80%以上的客机供应。然而有一个国家,它的经济不怎么好,工业产能也很少,这个国家甚至连汽车都造不好,却能和空客波音叫板,它就是巴西。

巴西相比于其它被殖民过的国家,独立的时间很早,一战和二战的战火也没有冲击到这里,所以巴西在飞机的研发制造上是有充裕的时间的。

说起飞机的发明人,世界公认的是美国莱特兄弟,而巴西人会告诉你另一个答案——杜蒙特。

桑托斯·杜蒙特,这位出生在巴西的飞行先驱,18岁时回到了其家乡法国,并且很快痴迷上了飞行。在和热气球打了几年交道后,桑托斯·杜蒙特开始把目光转向飞机的动力飞行。

1906年10月23日,在一群观众的注视下,桑托斯·杜蒙特驾驶着名为“双14”的双翼飞机,在巴黎西郊的巴加泰勒公园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飞行,飞行距离为60米,离地高度约为2米。同年11月21日,他又驾驶“双14”在6米的高度上飞行了220米。

桑托斯·杜蒙特的飞行成就不仅得到了巴西人的认可,更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是第一位把动力引擎装到飞机上的人,而之前的飞机大多使用滑行方式。

因为有杜蒙特的引导,巴西人在飞机上也格外用心。1969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成立,开始研发客机,自巴航诞生之日起,巴西政府就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与国外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巴航扬长避短,规避了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劣势,并很快接入全球产业链。

那时的巴西,航空工业仅排在美苏英法之后,是世界第五大航空工业国。

在巴航成立之前的二十年里,巴西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很多航空领域的专家,趁着战乱和冷战,巴西也储备了不少人才,到巴航成立的时候,有关大飞机的发动机制造、飞控系统、雷达等等巴西都有本国的生产线。

1973年,巴西造出“先锋”型飞机,即EMB-110,这款飞机在1968年首飞,并在1973年2月9日交付给巴西空军使用。它的设计特点包括直线形下单翼、机翼上安装的两台PT6A三桨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后掠的垂直尾翼和下置的水平尾翼等。此外,该飞机还设有多种改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巴航工业取得了开门红,初次卖飞机就卖了500多架,除去本国军方购买的,对外出口也有300多架。

本以为巴西的航空工业会一飞冲天,谁知因为经济不好,巴西的飞机销售直接腰斩。

巴西在军政权“高投资、高增长”战略指导下,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在80年代初开始显露出疲态。过度依赖外资和举债发展,导致国家外债负担沉重,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就极易引发债务危机。

政府财政赤字严重,投资环境恶化。为了填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进一步加重了债务负担。同时,国内储蓄率低下,资金短缺,投资率急剧下降,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从70年代后期开始,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就持续攀升,到80年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差不多就和现在的阿根廷一样,巴西之前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在经济危机中全部葬送了。

此后,巴西航空开始私有化改革,慢慢熬过了经济寒冬。

改革后,巴航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波音和空客的夹击下活下去。路还真让它们找到了,他们发现了支线航空这一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即120座以下的小型客机市场。这些飞机主要用于连接中小型城市之间的短距离航线,这个市场在当时被波音和空客视为“边角料”,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凭借其深厚的航空技术积累,决定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

为了降低风险并提高成功率,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创新性地采用了“风险共担”的国际合作模式。他们将飞机的各个部件分包给不同的供应链企业生产,这样既能集合各方优势资源,又能在项目失败时共同分担损失,这种合作模式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他们推出的ERJ系列喷气支线客机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尤其是在1997年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销量超过1200架。这款飞机不仅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成功打入欧美市场,直接“偷”了波音和空客的老家。

巴西的航空策略,我们或许也可以学习一下,大飞机竞争不过欧美,可以发展支线飞机。

0 阅读:22

世界星课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