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青春文艺向国产动漫的《昨日青空》上映两周票房小有惊喜,本周五首部女生向国产童话动画《两个俏公主》继续接力,为国产动画的试验田再书一笔。《两个俏公主》讲诉了两位低调而勇敢的公主如何信守承诺,并帮助两个国家实现和平共处的故事。
《昨日青空》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些可以照进现实的青春记忆,而是从过青春的伤痕中总结出:有喜欢的事情就赶紧去做吧。《两个俏公主》借着小主人公红铃和桃茜的冒险,提出了另一个理想而又现实的命题:像公主一样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西方最好的公主故事基本都在童话里,比如家喻户晓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和《睡美人》。由于这些故事的普及和浸染,在我们许多家长眼里,公主似乎就是西方世界的产物。实则不然,我们自己也有几千年的公主史,比如文成公主、太平公主、平阳公主、高阳公主等,还有清朝的格格,其实是公主的别称。我们关于公主的影视作品不少,比如如雷贯耳的《大明宫词》和《还珠格格》,但多为宫廷权谋故事,和童话无关。
我们虽然缺乏本土的公主童话,但我们家庭教育却是典型的“公主教育”。我们的“公主教育”和八十年代信息开放,西方童话的涌入密不可分,但这不是关键症结,关键是八十年代以后独生子女一代的造化——生男生女平权之后,家里的独生子女被视为家宝,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人们不仅开始给儿女们讲睡前故事,还把女儿当做公主一样宠爱,久而久之,一种叫“公主病”的症候群就在我们的社会烙下病根。
“公主病”主要指过于自我或自信心过盛,在任何场合和处境下都要求获得公主般待遇的女性。“公主病”患者多为未婚但不仅限于未婚年轻女性,成因和从小被家人过于呵护、伺候和骄纵有关,普遍心理年龄偏小,有严重依赖症,有显著自恋倾向,自我评价失衡,而且容易自我膨胀和过分放大自己,情绪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往往眼高手低,缺乏意志力和责任感,遇事总找外因并希望别人我自己的错误买单。“公主病”是彼得潘症候群,也就是“王子病”的女版,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一种顽疾。
然而西方童话世间并不是这么教导孩子的,西方童话里的公主故事,更多的是在疏导孩子们的善良和勇敢,除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是非的判断与选择。比如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里的人鱼公主的结局,就不是一个简单合家欢童话的结局。人鱼公主救了王子,王子却以为救他的是另一个姑娘,人鱼公主为了追寻所爱和高洁灵魂,不惜忍受巨大的痛苦变身,并放弃海地生活和300年的寿命,但她面对心有所属的王子,她最终选择化为泡沫而非横刀夺爱。这个故事所塑造的公主是立体的,既有小人鱼对爱情、灵魂和理想的追求,也有她的善良纯洁、坚强毅力以及牺牲精神。
在我们自己的公主故事里,像人鱼公主这样有大爱和牺牲精神的实例也很多,典型案例就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大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此次姻亲之好,为唐蕃带来了两百多年的和平。同样和亲远嫁的还有西汉美人王昭君,她的命运比文成公主蹉跎得多,远嫁匈奴的短短人生中,她三易其夫终客死他乡,但她的牺牲换回了汉匈数十年的修好。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公主远比西方童话里的公主更具使命感,也更悲情。
《两个俏公主》的故事从我们的山海经出发,吸纳了古今中外众多元素,同时也结合了东西方公主的优点,为孩子们重塑了一个善良、勇敢、诚实、守信,而且富有智慧和判断力的新公主形象,最关键的是这个还善于独立思考,并用行动说话。每当遇到困难,她都会提醒自己, 要像公主一样去思考,要像公主一样去行动,公主会怎么想怎么做,公主该怎么想怎么做。正因为如此,她勇于冒险,坚定不移地履行对天鹅王子的承诺,但她并没有止步于做个勇敢而诚信的公主,而是在冒险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并从与鹰王子之间的各种冲突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为两国和平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两个俏公主》是个女性向公主童话,它告诉孩子们该如何像公主一样去思考和行动,同时告诉我们的家长,公主绝不等于“公主病”,疏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勇于担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公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