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复工首周末当打影片,无疑是范·迪塞尔与小罗伯特·唐尼领衔的《喋血战士》与《多力特的奇幻冒险》。这两部仅有的新片周末战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它们协力贡献了六成票房,在影院复工率仅43.63%的前提下,助力全国影院拿下六千多万的票房,为影院和片方的全面复产打下了一针强心剂,忧的是两位当打好莱坞巨星都陷入创作瓶颈,尤其是肌肉型男范老大,似乎这辈子都难以走出《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囹圄。
首先须承认《喋血战士》并非一无是处,影片在某些场景和视觉的冲击力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作为戴夫·威尔森的导演处女作,他还兼任了视效总监,并在片方手里扣到4200美元的预算。这个投资额对于一位新晋导演来说,待遇相当不错了,可惜他误选了一条极其烧钱的超能英雄大片的路径,让这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预算捉襟见肘。
不得不说作为视效总监的戴夫·威尔森还是有些小机灵的,他把有限的资金砸在了一些个重头戏的捶打上。最精彩的场景无疑是大楼观光电梯打斗的高潮戏,范老大以一敌二,从摩天大厦九重天一直达到了一楼的人间,借助损毁电梯自由落体的速度感,范老大仅凭一身肌肉,打出了蜘蛛侠大战章鱼博士的效果。另一场大场面戏回到范老大擅长的街头竞速,对手几高科技的小玩意和行头,花钱不多,却为细节增色不少。而范老大复活后第一次亮相的高光时刻,则能看到导演掐着指头能省尽省的心思,主要靠布光、慢镜和音乐来渲染,可以说是八九十年代B级片枪火动作场景的升级版。
然而仅有几个精彩的打斗场景不足以支撑起全片,影片节奏一旦放慢,把镜头对准卸下武装的范老大,表演和叙事的短板立马显露出来。以范老大被绑那场戏为例,开始抱定打死我也不说硬汉姿态,可人家把他女人帮在他面前相要挟时,他立马认怂了,又因为确实给不出对方要的答案,女友被杀,被杀前还有个回转的假象。这场戏不仅需要范老大在硬汉和不失气节的怂汉之间调频,还需要他调度出各种情绪上的微妙起伏,可惜范老大几乎始终一个表情打通关,连保全女人的紧张和女人被杀的心理起伏也看不出来,仅剩下最后那点单薄的仇怒。导演选了一条超能英雄大片的路径,预算又是人家的零头,省钱的文戏自然不可少,可文戏多了,表演却省不了,结果两头都不讨好。
影片的人设也多有鸡肋之处。范老大饰演的雷,是个被复活的战士,死前的怨念是为自己的女人复仇,复活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复仇逻辑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人物的记忆还在,复活前后的行为逻辑却非常割裂。雷生前虽伤痕累累,但也是爱惜身体的,被复活成自带修复机能的生化人后,完全不把肉身当回事,子弹不躲,炸弹不避。这样做是可以炫技,比如把范老大的脸打烂立马自行修复等抓眼球的视效设计放进来,但同时也弱化了人物的战斗技能,使得人物像个无脑的莽撞二傻子,并不讨喜。
至于剧情上无限循环的记忆重组部分,我们能看到无数影视作品的痕迹,最显著的是美剧《西部世界》的虚实构建。复活的范老大陷入复仇记忆的死循环,活在别人的剧本里,沦为BOSS清算对手的工具,被编辑记忆一如《西部世界》里主角们,“活在”幕后玩家一手操纵的“程序”里,丝毫分不出自己的“感知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差异,唯有走上“觉醒之路”,获取“自我”与“自由”。换句话说,《喋血战士》与《西部世界》不谋而合,都有关于“虚拟”与“现实”的哲学思考,然而编剧和导演并没有往这块深入的意图。
这也无怪,其实《西部世界》和《喋血战士》都是上世纪科幻情结的产物,美剧《西部世界》的创意源自1973年的同名电影,《喋血战士》这改编自上世纪的勇士漫画。想当年勇士漫画的销量也是可以和漫威、DC一争高下的,现如今不可同日而语。改编成电影的《喋血战士》并不是没有追赶漫威、DC的机会,尤其是被漫威带得跑乱了节奏的DC,还是有尾随契机的。假如《喋血战士》预算充足,先掷地有声地模仿《速度与激情》系列打造一个以范老大为首的生化超能战线家族,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喋血战士》范老大孤立无援不说,还选了一条预算远远不足的超级英雄大片路径,结果自然容易从内部开始自我撕裂。
其实《喋血战士》还有另一条文艺气质的出路,比如像《银翼杀手》等那样去探索科技给新新人类带来的社会和伦理的困境,出发点更显高级感,成本也可以大大压缩,但前提是必须放弃范老大这样的肌肉男,毕竟大块头难垒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