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须受美领导,须在美允许框架内发展,今美专家:美领导地位终结

徐逸飞鸿说国际 2025-04-28 01:29:35

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其经济、军事和科技优势,将我国的发展限制在其所谓的“允许框架”内。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一些美国专家开始公开承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在走向终结。

美国的领导地位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科技优势,逐步确立了全球领导地位。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冷战时期的北约体系,再到全球化时代主导的多边贸易体系,美国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政策工具,掌控了国际秩序的话语权。

对于我国来说,美国的领导地位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构成了严峻挑战。在经济层面,美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尤其是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对美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2%,美国市场对我国制造业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这种经济联系并非完全平等。美国通过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等手段,试图遏制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崛起。例如,2018年美国对我国发起贸易战,对超过2500亿美元的我国商品加征关税,严重冲击了部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此外,美国还将华为等我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关键技术,意图阻断我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美国的领导地位对我国的影响更为复杂。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其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盟友网络,在我国周边构建了战略包围圈。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合作,频繁在我国南海海域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挑战我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国长期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大做文章,通过向台湾出售武器、支持所谓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访美等行为,公然干涉我国内政,严重威胁我国的领土完整。钓鱼岛作为我国固有领土,也多次因美国偏袒日本而引发争议。这些行为表明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限制我国的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的霸权行为,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经济上,我国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合作,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在军事上,我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稳步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这些努力表明,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其领导地位压制我国发展,但我国始终在逆境中寻找突破,稳步迈向民族复兴。

我国的发展与美国的“允许框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23年,我国GDP从3679亿元增长到超过12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铁里程占全球的70%以上,5G网络覆盖率位居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北斗导航系统、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突破,让世界刮目相看。

然而,在美国看来,我国的崛起对其全球霸权构成了“威胁”。因此,美国试图通过制定所谓的“允许框架”,将我国的发展限制在对其有利的范围内。

“允许框架”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在经济领域,美国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市场,削减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并按照西方的规则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例如,美国多次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指责我国的产业补贴政策,试图迫使我国放弃自主发展的权利。在科技领域,美国通过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限制我国获取高端芯片、半导体设备等关键技术,试图将我国锁定在中低端产业链。在政治层面,美国频频以人权、民主为借口,对我国内政指手画脚,试图将西方的政治模式强加于我国。

然而,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接受美国的“允许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正确选择,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的发展目标不是挑战他国,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上,我国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摆脱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例如,在芯片领域,尽管面临美国制裁,我国企业如中芯国际仍在加速研发,国产14纳米工艺已实现量产。在国际合作中,我国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经验,构建了更加多元化的伙伴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允许框架”本质上是一种霸权思维,忽视了各国发展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也不接受外部势力对我国发展道路的干涉。

美国专家对美国领导地位终结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一些美国专家开始反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认为其霸权正在走向终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指出,美国的经济霸权因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和债务危机加剧而难以为继。

2023年,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超过33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高达130%,财政可持续性备受质疑。与此同时,美国的国际形象因单边主义政策受损,例如退出《巴黎协定》、挑起贸易争端等行为,让盟友对其领导力产生怀疑。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迈克尔·奥汉隆在2024年的一篇报告中分析称,美国的军事霸权也面临挑战。随着我国、俄罗斯等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加快,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优势正在缩小。

特别在亚太地区,我国海军力量的快速提升和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战略布局。此外,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加剧,国会两党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导致美国对外决策效率低下,进一步削弱了其领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美国专家将我国的崛起视为美国领导地位终结的重要因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公开表示:“美国的领导地位已经终结,中国必须站出来领导世界。”他认为,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全球影响力已足以改变现有国际秩序。

萨克斯还指出,美国过去几十年的霸权政策非但没有巩固其地位,反而加速了其衰落,而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多边合作展现的开放姿态,更符合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对于美国领导地位的终结,我国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的目标不是取代谁,而是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上,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例如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减排作出表率。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上,我国倡导合作共赢,反对霸权主义,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面对美国霸权的衰退,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美国的领导地位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出了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面对美国的“允许框架”,我国以坚定的意志和务实的行动,突破外部限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随着美国领导地位的衰落,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 阅读:3

徐逸飞鸿说国际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