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②: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篇(上

智胜聊历史 2024-04-13 05:49:49

今天我们接着谈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的第二篇: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篇。

按照常理认知,副职主要是协助主官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然而,在解放战争华东战场,却出现了副职负责主业的情况。要知道,战争年代指挥打仗可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绝对的主业。但为什么会把指挥打仗这一主业交给粟裕这个副司令来负责呢?我们再看,粟裕这个华野副司令职务从解放战争开始没多久便担任,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尽管期间有过一段代司令代政委的经历,但华野副司令这一职务,可以说是粟裕三年解放战争始终未变的基本职务。

对于粟裕这样一个副职职务,既赋予了其负责战役指挥之责,但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并且这一争议至今仍莫衷一是。故粟裕的华野副司令员篇需要我们作一重点的研究解读,共分上、下两个问题来探讨:①毛主席为何明确“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为何说这是战争实践的选择?②“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是管当前还是管长远?为何说这是历史形成的?

首先,我们探讨第一个问题:毛主席为何明确“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为何说这是战争实践的选择?

解放战争开打后,华东战场先是在苏中打了个七战七捷,后来接着便是泗县失利和两淮失守。这两仗过后,使得华东战场一时陷入了低谷。这种低谷,导致出现了三个现象:

一个是团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华中军区的领导层方面,包括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粟裕、曾山等人,与山东军区的陈毅方面,就战役方向和用兵等问题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与争执。

二是统一指挥出现了严重问题。尽管山东和华中都属于华东战略区,但由于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各自独立作战,没有形成集中兵力,没有形成统一指挥。这也是导致两淮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张鼎丞、邓子恢、曾山三位华中军区领导甚至曾密电给中央军委,称陈毅“不会指挥打仗”。

三是部队士气出现了严重问题。泗县失利使得山东野战军主力部队8师士气极为低落,而作为华中首府两淮的失利,更是使部队上下埋怨。

面对处于低谷的华东战场,亟需有一个高明的战役指挥者来挽救危局。因为对于战争来讲,指挥是龙头和核心,需要良将来担纲。而前不久粟裕指挥的七战七捷胜利实践,恰恰又证明粟裕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将。于是,陈毅以他那宽阔胸襟和无私精神,于1946年10月1日首先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建议:“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过了半个月,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发出了那份著名的“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电报指示。

由此不难理解,“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不是凭空而来的,至少是基于以下四点:

其一是基于扭转华东战区军事上被动局面的现实需要。这便如东北战略区经历四平保卫战失利后,毛泽东主席于1946年6月将东北战略区党政军大权交付林彪一样,如今将华东战略区战役指挥交由副司令来指挥,可谓是特殊情势下的特殊之举。

其二是基于陈毅主张“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的主动建议。这为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最终下决心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我们在研究粟裕为何担纲指挥之责时,必须考虑到陈毅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点。

其三是基于解放战争刚开打粟裕便七战七捷的胜利实践。解放战争开打以来,很多战略区仗打得都不理想,而粟裕却开战开门红,且一打七仗七战七捷。其经验作法被中央军委转发全军。这绝对彰显出粟裕七战七捷弥足珍贵的一面。

其四是基于毛泽东主席对粟裕指挥能力的高度信任。早在1945年“七大”酝酿选举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人选时,慧眼识人的毛泽东主席便预言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如今将华东战略区战役指挥之责交给粟裕,正是主席落实他的预言的一个实际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后人在研究毛泽东主席的这封“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电报时,总是强调“在陈统一领导下”这一点,认为最终还是陈毅说了算,还是陈毅负责战役的总体指挥。这一观点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值得商榷的,最主要的是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

首先,你对毛泽东主席特别明确强调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权威性理解得不够。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已经把战役指挥明确到这个份上了,体制内呆过的人一眼便知,这已经是把指挥大权明确无误地交给粟裕了。

其次,你对陈毅的“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的建议,以及后来他本人也多次强调的“华东军事主要靠粟裕”理解得不够。陈毅这么说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以他的政治站位和身份,他必须首先带头落实中央军委明确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再次,你对战役指挥是门艺术是门精深的科学理解得不够。战役指挥可不是我们想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样简单,那是人与人之间生死的较量博弈,非极其专业极富天分的人,是根本担纲不了的。我们看一下,被誉为我军“五虎上将”的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他们哪一仗是在“谈笑间”打胜的?哪一仗不是殚精竭虑、哪一仗不是精心谋划、哪一仗不是精心指挥?林彪、粟裕一看地图就是几个小时不动,刘伯承闲暇下来便钻研军事及兵法。正是有了这样的专业与专注,所以他们指挥起战役来才得心应手、存乎一心。在这一点上,陈毅的长子陈昊苏在后来回忆陈毅与粟裕的关系时曾说过,在战役指挥问题上,陈毅“更多起到的是政委的作用”。

我们看,陈毅的“华东军事主要靠粟裕”,以及其长子陈旲苏的“陈毅更多起到的是政委的作用”,显然对“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把握和理解得更客观、更深刻、更到位。

下一篇文章,我们接着研究和考辨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下篇:“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是管当前还是管长远?为何说这是历史形成的?欢迎关注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传》《粟裕文选》《粟裕传》

2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