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中林总敌情判断篇:“我估计,不,我肯定蒋介石到了沈阳”

智胜聊历史 2024-06-08 09:42:18

高明的指挥员在敌情判断上往往高人一筹,从而为己方正确定下作战决心提供有力支撑。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确定后,东野大军开始南下北宁线,其目的便是最终夺取锦州,形成关门打狗的战略之势。对此,蒋介石也判断出了东野攻取锦州的作战意图,于是,亲自飞赴沈阳,对国民党军的作战部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蒋介石要求东西向锦州方向对进,并特别给葫芦岛和塔山方向增加了不少兵力。敌情方面的这些新变化,促使林彪陷入了深思。于是,我们在《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南下的列车飞驰开赴锦州前线,刘亚楼敲开了林彪的房门,向他报告了最新的敌情:“林总,葫芦岛的敌人又增兵了,有华北剿总的新5军、独立95师,还有烟台的39军两个师。”

听完刘亚楼的报告后,林彪起身来到了地图前,凝视后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估计,不,我可以肯定蒋介石到了沈阳。”

事实上,正如林彪的判断,蒋介石的确率海军总司令、空军总司令等一众国军要员来到了沈阳。也正是蒋介石或者说也只有蒋介石的亲自部署与撑腰打气,才能协调到华北傅作义方向抽调新5军、“赵子龙师”这样的精锐部队助阵,才能协调到烟台的39军也来加入到塔山方向,才能协调到国军海军、空军均对这次锦州战役给予鼎力支持。

有鉴于此,林彪的一句“我可以肯定蒋介石到了沈阳”看似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但实际上却是一句非常经典且带有深意的台词。因为它折射的是林彪对敌情精准到位的深刻判断,折射的是当前的敌情特别是塔山方向的敌情要多严重有多严重。

遗憾的是对于这次加重了的敌情,没能使一向淡定持重的林彪保持住镇定和坚定,反倒给他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毕竟东野大军这次打的是锦州这样有重兵设防的坚固大城市,毕竟东野大军攻坚这道坎还没有完全迈过,一年前的三战四平曾功亏一篑,四个月前的强攻长春不得不搁浅而改为长困久围。这次远离大后方南下北宁线作战,林彪对敌情加重的顾虑是情有可原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于是他发出了那封回师打长春并称“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的电报。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的这封不愿打锦州而想回师打长春的电报,不仅被军史界称之为其战略战术上的短视,还因林彪背着罗荣桓、刘亚楼发出电报而被认为独断专行,因而被广泛诟病。包括《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也是基本持这个观点。不过,现在军史界又有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帅克亦曾作过专门的考证,简言之如下:一是那封电报是林罗刘三人联合署名的,不是林彪以个人名义发出的;二是正如电影中展现的那样,三人在一个列车上且车厢都挨着,以林罗刘的关系没必要背着发这样一封电报;三是林彪是个党性很强之人,这样改变军委决策部署的重要电报,林彪不可能置原则于不顾而单独发出。

当然,我们也不必矫枉过正,尽管电报由林罗刘三人联名发出,但肯定是林彪的主要想法。而林彪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打锦州作战方针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在东野大军打锦州已是箭在弦上的情况下,作为主责人发出回师打长春的电报,显然是非常不妥的。哪怕是有些犹疑也是不应该的。这一点,尽管林罗刘又收回了这封电报,部队继续南下打锦州并未受到丝毫影响。甚至毛泽东主席也说“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未产生影响”,但不管怎么说,林彪的犹疑虽属情理之中,但却不应该。当然放大这封电报,对林彪进行无限的挞伐也不可取。

回过头来看,林彪的这个“我可以肯定蒋介石到了沈阳”这句台词,虽把敌情判断得非常准确到位,但在应对上显然还是出现了保守和不应该。这与他打仗一贯形成的持重精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

不过,瑕不掩瑜,从整个辽沈大决战的敌情判断和应对处置上,林彪总体上还是非常厉害老道的。特别是后来对廖耀湘兵团行动的判断和处置上,可谓是神来之笔。电影中他的那句“这个廖耀湘,出营口也好回沈阳也好,五天以前他干什么去了”?便是林彪在敌情应对上措置裕如,而对手廖耀湘却招招被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最终,廖耀湘兵团被东野大军干脆利落地团灭。

下一篇我们讲大决战中林总的作战部署篇。经典的台词是:“刘亚楼,你记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调整。”欢迎关注与指正。

0 阅读: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