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只封过3个冠军侯,除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还有两个是谁?

恒南情情 2025-02-04 04:34:35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冠军侯”三个字一出口,仿佛就能听见战马嘶鸣、刀剑铿锵,这可不是随便哪个武将都能戴上的头衔。

汉武帝为霍去病首创的“冠军侯”,是古代军功的巅峰象征,是无数猛将拼尽一生都想摸到的天花板。

霍去病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18岁带兵横扫匈奴,19岁打通河西走廊,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直接封神。

但历史上还有两位同样顶着“冠军侯”光环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却像是被霍去病的万丈光芒“闪瞎”了存在感。

这俩人究竟是谁?凭什么能和霍去病共享“冠军侯”的殊荣?

霍去病

提到冠军侯,霍去病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

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天才将领,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不过,霍去病的出身其实不算显赫,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而姨妈卫子夫后来成了皇后,舅舅卫青更是汉朝头号名将。

说白了,霍去病能进皇宫当“关系户”,全靠家族女性的逆袭。

但霍去病可不是只会抱大腿的纨绔子弟。

汉武帝曾想亲自教他兵法,结果这小子直接怼回去:“打仗靠的是心中的韬略,不是死记硬背古代兵法!”

这话要是放在今天,大概会被老师罚抄《孙子兵法》一百遍,但汉武帝偏偏就吃这套——毕竟人家是真能打。

18岁那年,霍去病跟着舅舅卫青出征匈奴。

别的将领还在研究怎么排兵布阵,他已经带着800轻骑兵玩起了“闪电战”。

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斩首2000多人,还顺手把单于的叔父绑回长安当伴手礼。

汉武帝当场拍板:“这年轻人能处!封个‘冠军侯’,功冠全军!”

更离谱的是,19岁的霍去病直接升任骠骑将军,带着一万骑兵横扫河西走廊。

匈奴人被他打得怀疑人生,哭着写诗骂街:“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而霍去病本人却淡定得很,留下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金句,转头又去漠北刷战绩了。

他打仗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别人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偏要轻装上阵,打到哪儿吃到哪儿——抢匈奴人的牛羊当军粮,夺匈奴人的帐篷当营地。

这种“以战养战”的野路子,让匈奴人连逃跑都来不及埋锅造饭。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24岁就病逝了。

汉武帝哭得死去活来,愣是给他修了座祁连山形状的陵墓,生怕后人不知道这位祖宗有多能打。

贾复

如果说霍去病是“天选之子”,那东汉的贾复就是典型的“职场老黄牛”。

他是第二位冠军侯,但存在感低到连自家老板刘秀都差点忘了他。

贾复这人挺有意思,明明是儒生出身,却硬生生把自己练成了“人形高达”。

年轻时他拜师学文,老师李生夸他是“将相之才”,结果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贾复一撸袖子就加入了绿林军。

后来跳槽到刘秀团队,直接开启“地狱模式”。

打青犊军时单枪匹马冲进敌阵,砍人如切菜,救昆阳之围时浑身中箭12处,血条空了还能反杀。

其他将领看他的眼神都像看怪物:“这哥们怕不是穿了复活甲?”

但贾复的悲剧就在于——太!靠!谱!了!

老板刘秀对他爱不释手,走哪儿带哪儿,活生生把他从“野战军司令”用成了“贴身保镖”。

别的将领在外头攻城略地刷战绩,贾复只能天天跟在刘秀屁股后头当人肉盾牌。

等到论功行赏时,别人拿着战报滔滔不绝,贾复只能默默蹲在角落画圈圈。

好在刘秀良心未泯,大手一挥:“贾复的功劳,我心里有数!”转头就封他做了冠军侯。

可惜这称号没捂热乎,刘秀转头又改封他为胶东侯。

有人猜是刘秀觉得“冠军侯”太招摇,也有人说是贾复自己佛系——毕竟身上12道疤换来的爵位,说不要就不要了。

但无论如何,这位“伤痕战士”用实力证明:不会砍人的书生不是好将军!

窦宪

第三位冠军侯窦宪,绝对算得上历史界的“黑红顶流”。

前半生嚣张到强抢公主庄园,后半生靠暴打匈奴强行洗白,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作为东汉顶级外戚,窦宪的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他本人则是京城头号纨绔。

强买沁水公主的田园不说,连皇帝问起都敢装哑巴。

被汉章帝臭骂一顿后,这哥们的反应居然是……变本加厉!

派人刺杀政敌、和太后搞暧昧宫斗,最后混到要被亲妹妹窦太后赐死的程度。

眼看脑袋要搬家,窦宪急中生智:“太后!我要去打匈奴!”

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跪舔汉朝,北匈奴还在蹦跶。

窦宪带着三万杂牌军深入漠北,结果居然开挂了——在稽落山把北匈奴捶成肉饼,单于连夜卷铺盖逃到西伯利亚喝西北风。

更绝的是,他追到燕然山学霍去病玩刻字,搞了个“燕然勒石”的行为艺术,直接洗白成民族英雄。

但狗改不了吃屎,窦宪改不了作死。

立下大功后又开始嘚瑟,结果被汉和帝联合太监搞了个“反窦联盟”,最后被赐自尽。

不过历史对他还算宽容,毕竟他暴打匈奴的副作用挺猛——北匈奴残部西逃到欧洲,间接把罗马帝国给整崩溃了。

这波啊,属于“中国战神顺手拯救欧洲历史”了。

结语

历史有时候就像一盘回锅肉,霍去病、贾复、窦宪这三位冠军侯,看似都是“武将顶流”,但各自的滋味大不相同。

霍去病是标准的天选之子,17岁出道即巅峰,打得匈奴人哭着写诗骂街。

贾复像是被老板刘秀“焊”在身边的贴身保镖,明明能单挑千军,却硬生生被历史写成“低调工具人”。

窦宪最离谱,前半生嚣张到强抢公主庄园,后半生靠暴打匈奴强行洗白,最后还能在燕然山上刻字装逼,活脱脱一部《浪子回头之我靠打仗改命》。

三位冠军侯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从来不是单选题。

有人靠天赋封神,有人靠隐忍上位,有人甚至能把作死玩成逆袭——但无论哪种剧本,能在史书里留下“冠军侯”三个字,都是硬核实力的证明。

霍去病的狼居胥山、窦宪的燕然山,至今还在风沙中诉说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而贾复的十二道伤疤,更像是给所有“职场老黄牛”的无声勋章。

下次再听到“冠军侯”,别光顾着喊霍去病的名字,也记得给这两位“隐藏款战神”鼓个掌吧!

毕竟,历史的C位,从来不该只有一个人在闪光。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