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明

愈演愈烈的的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国的战略核心所在,中国已经不止一次对外宣布,“台岛必须回归、也必然回归”,也就是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中国都不会放弃台岛的主权,更不会让外部势力插手从而导致台岛从祖国怀抱分离出去。
但是,台岛问题现在对中国来说相当敏感,因为美国已经利用各种手段不断对台进行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旦真的对台实行收复行动,那么肯定会与美国发生某些接触,绝不可能绕开美国,甚至极可能会因此爆发中美冲突。因此,对于中国该如何收复台岛,到底是会实行和统还是武统,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与争执。

和统无望
尽管一直以来,祖国大陆在对台问题上一直都主张“和平统一”的政策,我们本着两岸必须避免战争,必须保障两岸同胞利益为前提,让台岛和平回归才是最为正确的道路。否则,一旦发生两岸互相残杀,那么损失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国防力量,便宜的是那些一直都想将我们推入战争泥潭的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根本不符合我中华民族两岸同胞的利益。
但是,随着美国与岛内的顽固分子勾结愈发严重,美国更是计划要对台提供5亿美金的军事援助,甚至还要给台空军提供F-35隐身战机等等。这完全意味着美国就是想要大幅度武装台岛,而岛内的顽固分子也想利用美国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从而达到对祖国大陆“以武抗统”的目的。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人认为祖国大陆一直主张的“和平统一”的政策希望已变得越来越渺茫。

武统乏力
根据多方的消息声称,美国最近正在将一部分用于援助乌克兰的弹药,紧急调转运输路线,转而援助给台当局。同时,再加上美国方面计划会向岛内提供毒刺导弹、陶氏反坦克导弹、甚至是F35隐身战机,以及动用了总统特别提用权,会向台当局提供高达5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等情况来看。这可能就是意味着美国方面已经准备放弃乌克兰,转而将更多精力放在亚太地区,也就是准备全面出手利用台岛在中国周边搅局。
因为美国很可能已经预感到,以乌克兰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根本不可能赢得这场俄乌冲突胜利的,除非美西方直接出兵,不然继续在乌克兰身上压宝,只会让美西方国家最终越亏越大。所以美国认为,俄乌冲突迟早都要打完,到时候美国最该做的就是瞄准中国出手,否则一旦中国全面复兴,那么美国将再也无力遏制中国。

甚至,美国众议院以及美各大智库、专家学者、军队高级将领等等,长期以来已经反复对台海兵推做过多次预测。他们一致认为,一旦解放军开始武力收台,必将在一周之内损失4万名士兵,以及包括航母在内的100艘解放军战舰会葬身大海。虽然说美国应该也会付出整整3万名士兵的阵亡,以及百架战机、数10艘战舰、若干个美基地遭解放军远程导弹摧毁等损失代价,但美国依然在所不惜,否则将无法阻挡中国统一后的迅速复兴。
所以,美国已经做出了计划为台岛牺牲3万名士兵也在所不惜的准备。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旦台海真的爆发战事,美国直接出兵干涉的几率非常非常大,到时候这对于解放军来说将是一场苦战。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这也意味着美国将会大规模出兵干涉台海,这完全会导致解放军必将伤亡惨重,甚至最终会让收台战役以失败告终。这样看来,只要解放军没有100%实力打败美军,那么武力收台只会变得越来越乏力。

武统乏力、和统无望!那中国大陆该如何是好呢?台岛军事专家表示:中国大陆或已选择了第3条收台之路
在岛内一些军事专家口中,中国大陆对于解决台岛问题所选择的“第3条路”,这一策略不再仅依赖单一的军事方式,而是会跨越传统思维,直接结合了军事与经济综合手段。
在经济角度上,近年来岛内与大陆的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加强,祖国大陆已经成为岛内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甚至大陆市场占据了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岛内的主体经济非常依赖大陆,而且这种势头还在逐年增长当中,未来的台岛对于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只会越来越强。
这种在经济上对大陆如此依赖的情况,完全可以视为是给岛内经济带上的“紧箍咒”,使得岛内在对外政策、或是对待大陆政策等方面,必将受到经济依赖大陆方面的制约,从而不敢太过于过分。

而军事方面。自从去年佩洛西窜台之后,解放军直接对台实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锁岛模拟演练。也正是从那段时间开始,解放军对台巡航或环岛飞行的战机或军舰,也变得越来越常态化,而岛内主张所谓的“海峡中线”,也从那时候开始被解放军巡台舰机给踏没了。现在,解放军对台巡航的力度不断在逐步加强,甚至一度飞行到无限接近台岛所谓12海里的地方。
而解放军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向台岛以及全世界表明中国大陆对台岛的决心和威慑力,以及正在做警惕任何敢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准备,必要时绝对会立马出击、以击败一切来犯之敌。

因此,按照岛内一些专家的说法来看,中国大陆以上这“第3条收台之路”的策略,很显然就是一个综合了经济利益和军事威慑的双重策略。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个方面的压力,让台岛认识到和平统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种策略更加全面和有效,也是目前能够让岛内是愿意选择和平解决问题的最大方向。不再是必开战不可。
本文由军器战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