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三野名将,却一生不服粟裕,到了晚年还对这位上级有意见

思天阅览过去 2024-12-14 19:04:40

在解放时期,一提起赫赫有名的三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粟裕大将。

那时他是军中的新起之秀,是战无不胜的军神。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打了许多奇仗、巧仗,建立了无数军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奇才,三野的将领中却依旧有人不服他,甚至到了晚年还对这位上级有意见。

这人究竟是谁?他与粟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

一位猛将的诞生

这人就是宋时轮上将。

他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小山村中,从小过着备受压迫,食不果腹的日子。

艰难的童年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塑造了他不服输,且敢于反抗不公的性格。

在上中学期间,他因为参加进步运动而遭到校长的批评。后来他又因为不肯低头妥协,而被学校开除回家。

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革命的念头。之后,他只身来到广州。在打了几年苦工,攒够学费后,他顺利考入黄埔军校。

在学习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时,就连后来“大名鼎鼎”的国军长官胡琏都会经常找他探讨国家大事。

不过,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是我党的革命同志。在他们的熏陶下,宋时轮逐渐对我党思想产生好感,并在不久后正式加入我党。

好景不长,三个月后,老蒋突然发动政变,国共合作正式宣告失败。宋时轮与其他一些我党同志都不幸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宋时轮宁死不屈,坚决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

就这样,他在国民党监狱中遭受了整整一年的折磨。即便如此,他想要革命的信念依旧坚硬如铁。

一年后,他被释放出狱。由于与组织断联太久,无处可去的他回到家乡,凭借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三百人的游击队伍。

随着仗越打越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不久后,组织终于注意到了他。而宋时轮也终于如愿再次回到了部队。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被调到了中央苏区进行战斗。也是在这个时期,他与粟裕结识了。

两人年纪相同,并且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当的师长、军参谋长等职位。可以说,彼时两人的水平还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宋时轮的资历还要更高一些。

在革命时期,粟裕一直都不显山不露水,始终没有机会施展才华。

因此,宋时轮一开始也并未注意到他。

真正将两人拉开差距的,其实是从红军长征以后。

令人头疼的部下

1934年,宋时轮随主力部队参加长征,而粟裕则留守在了闽浙赣游击区。

在两年的艰苦征途中,宋时轮依旧保持着不畏艰险,敢打敢拼的性子。每次部队遭遇敌人袭击时,他始终冲杀在前,无数次出生入死。

也由此,他的职位也开始步步高升。到了1936年,他已经是一名军长了。

长征结束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他的职位下降为团长,开始在华北大地战斗。

而粟裕呢?

虽然他领导的游击部队人数较少,但经过几年艰苦的作战,他积累了大量的游击经验,打了数百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恶战。

可以说,此时的粟裕不仅拥有了炉火纯青的独立作战能力,且作战风格也更加成熟稳重了。到1935年,他已经是一个省军区司令了。

在抗战的几年内,粟裕转战于最危险的蒋管区,一路从新四军支队副司令,晋升到军区司令,军事才能也开始逐渐展现。

这也是为何,在华野成立之初,毛主席会想直接任命他为司令员了。

然而,主席知道他的实力,但一直在北方作战的山东诸将们却不知道。

因此,当粟裕这个“空降”司令过来时,宋时轮等人是极为不满的。

先不说其他野战军的司令员都是资格老练、威名在外的元帅之才,就连他们这些纵队司令的资质,也差不到粟裕哪里去。

凭什么让他当华野司令呢?

他们的不服,粟裕也看在眼中。

为了大局考虑,他将司令一职让给了陈毅,自己则甘愿担当副职。

之后,他指挥着众人在宿北和鲁南接连打了两场胜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见识到他的才能后,众将士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抗拒,开始愿意听他的安排。

但即便如此,宋时轮还是不愿听他调遣,甚至好几次当众拍了桌子。

在莱芜战役中,粟裕安排许世友负责主攻,围歼李仙洲的77师。

宋时轮跃跃欲试,也想要加入攻坚任务。但粟裕却并未同意,而是派他到晋阳关阻击敌人援军。

虽然战斗最终取胜了,但宋时轮的部队却遭到了重大伤亡,偏偏他还不是功劳最大的。

这让他极为不满,便对粟裕抱怨道:“打仗就和演戏一样,有的部队当主角,有的当配角。但我们十纵连配角都当不上,就是给你们跑龙套用的!”

面对他的微辞,粟裕并未生气,而是耐心安慰道:“你们十纵在西北钳制敌人,才能让主力部队放手歼灭敌人,功劳不小。”

虽然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但宋时轮却并不怎么高兴,他始终憋着一口气,准备找个机会“大展身手”。

然而,在此后的战斗中,十纵却依旧担任阻援任务更多。负责主攻的部队始终都是许世友、叶飞、王必成等人。

这让宋时轮不禁猜测,粟裕是不是对他有什么不满。

但实际上,粟裕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只是因为他打援实在厉害而已。国民党内部都流传着一句名言“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但宋时轮却看不明白,他好胜心强,心心念念都是想着找机会攻坚。

终于不久后,他便找到了机会。

“别扭”的将军

1948年,为了掩护中野进入大别山作战,华野派宋时轮前往姚林岗阻击邱清泉兵团的进攻。

虽然敌我兵力悬殊,但十纵稳如泰山。战士们与敌人激战七个昼夜,致使敌军不仅未进一步,且自损五千。

邱清泉灰溜溜地逃了,换了战斗力更差的吴化文部队顶上。

宋时轮不想放过这么好的歼敌时机,便想一口气将两股敌军全部吃下。但他忘记了战士们经过几个昼夜的奋战已经消耗太多。

结果,见我军攻势逐渐弱了下来,邱清泉去而复返,配合吴化文对我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最后十纵不得已只能退避黄河北岸,让敌人找到了进入主战场的缺口。

事后,粟裕向中央报告了实情,表明十纵擅自行动,给主力部队造成了损失。

毛主席也写电报批评了宋时轮一顿。

他虽然知道自己理亏,但还是对粟裕产生了不满情绪。

在济南战役打响前夕,他索性直接摊牌,表明必须让十纵负责主攻。

粟裕知道他性格倔强,于是仔细考虑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岂料,宋时轮还是不满足,非要让粟裕给他增添兵力,甚至还闹起了情绪:“我们之前打援这么多次,伤亡这么大,早就该补充了!”

“不给我增兵,我就回东北种地!”

粟裕无奈,不是他不想给,只是全军兵力稀缺,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

毛主席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再次批评了他一顿,并强调粟裕的指示就是自己的指示。

经过这件事,宋时轮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违命过。

在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他都认真执行着上级的命令,为部队立下了大功。

经过多年的相处,他与粟裕之间也产生了一种别样的默契。

两人都是不善言辞的人,但宋时轮能看懂对方沉默之下的提携;而粟大将也能看懂对方嘴硬之下的关心。

甚至到了晚年,宋时轮还敢对自己的这位老首长直言不讳,丝毫不顾及上下级的礼数。

但有趣的是,他自己经常对老首长不敬,却不允许别人对老首长无礼。在粟裕被人误会时,他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着老首长。

不禁让人感叹,宋时轮将军在战场上杀伐果断,在对待老首长时却如此别扭,实在有种别样的“可爱”。

或许这就是革命家之间的默契和友情吧!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