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是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这天,广州军区收到了表演话剧《北上》的任务。
原本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然而,时任军区司令的尤太忠得知消息后,却突然怒道:“不管是谁的指示,我们都不演!”
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为何会如此生气?这件事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侠肝义胆的虎将尤太忠将军出生于河南光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底层阶级长大的他,饱尝了旧社会的折磨与欺压。
在13岁时,他因为连续几天吃不饱饭,饿晕在了路边。幸亏有支红军部队经过这里,将他捡了回去。
从此,他便成为了部队里年纪最小的红军战士。
在刚参军的前两年里,他一直待在后勤部,帮着部队扛枪、整理物资。
虽然一直受到大家的照顾,但尤太忠并不甘心一直待在后方。他期待着能和众人一样上前线杀敌。
他有好几次向班长、连长申请去战场,但均被他们以“年龄太小,还需要历练”拦了回来。
尤太忠气不过,有次他直接跑到了政委詹才芳那里“告状”:“他们不让我拿枪,也不让我去前线!他们就是看不起我!”
詹才芳被他这一席话弄得哭笑不得。随后,他拍拍尤太忠的肩膀道:“不错,人小胆大,有志气!”
“但是你去了战场,谁替部队扛枪呢?战士们的子弹打完了,谁给他们运弹药呢?你的岗位也离不开人啊!”
尤太忠被说得一愣,随即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也很重要。但他又问道:“那我什么时候能打仗呢?”
詹才芳笑着说:“等你长到15岁,我就批准你到前线去!”
尤太忠这才放心地回去了。两年后,他终于如愿上了战场。然而,战场上的残酷却是他从未想象到的。
第一次战斗,他的连队便伤亡了一半多,尤太忠也是浑身是血地被人抬下来的。
但还未等他缓过来,下一场战斗便又接踵而至。
虽然作战很苦,但尤太忠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挺过来了。
其实相较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让他感到困难的是不识字的痛苦。
因为没上过学,他连地图都看不懂。有好几次,他都差点传错命令,差点给部队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后来连长再开会时,人家用笔记,他就用心记。每当他到总部接受任务,回来后便能直接口述出来。
全连几个班,出发时间、地点,经过哪条河、翻过哪座山,事无巨细,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连长得知后,表扬他做事认真。但尤太忠却道:“这都是被没文化逼的,打仗是要死人的,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这也让他深刻地意识到,作战不能只凭一腔孤勇。他还要学好文化知识,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之后,他不顾上级的挽留,坚持进入红军大学政治连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学习后,他的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永生难忘的回忆1934年,担任连指导员的尤太忠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那时的他虽然只有17岁,但他却表现出了一个军人的担当与毅力。
对于他而言,长征这段回忆是他戎马一生中最惨痛的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共走了三次草地,尤太忠的连长也换了一个又一个。
第一个连长在草地上挨了敌人的冷枪,牺牲了;第二个连长在打田水铺时,为了掩护尤太忠撤退,也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第三个、第四个皆是如此。尤太忠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中既悲痛又绝望。
他曾一度想放弃,但看着身后还站着这么多战士,他又不忍心抛下。最后,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寒冷又空旷的草地上,战士们没东西吃,也没有棉衣穿,走着走着就会冻死一个、饿死一个。
尤太忠作为干部,便一直省着自己的粮食。每次一有战士走不动了,他就将自己的粮食分给战士吃。但也并不多,只有半碗炒面。
最后,实在没得吃了,他就直接将自己的马打死了。炊事员将马肉洗了洗,拿盐水泡一泡就分给了战士们。
而尤太忠却只拿了一块马皮,将肉全都留给了战士们。
就这样,大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从吃人的草地里走了出来。整个连队从一开始的106人,减员到53人。
这段经历在尤太忠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始终忘不了那些倒在半路的战士们。
从那以后,他便一直将战士们放在心上,对他们百般呵护。
爱兵如子的将军在解放战争时,他担任中野六纵16旅旅长。
1947年,根据中央的安排,中原大军决定向大别山进发。要想进山,就要先渡过汝河。那时对岸有阻敌,身后有追兵,形势一时非常危急。
紧要关头,六纵政委杜义德找到尤太忠,让他先渡河抵挡对岸敌军的火力,掩护大部队过河。
但尤太忠一听,立即怒了:“我们已经连打了三场阻击了,伤亡这么大,还让我们旅打头?”
杜政委则为难道:“这是刘邓首长亲自安排的。我知道你有情绪,但眼下也只有你们旅能靠得住了。你放心,等打完你缺多少兵,我给你补多少兵。”
尤太忠却叹了口气。他不是心疼自己的部队缺人少人,只是不愿意自己的将士们再流血牺牲。
这毕竟是上级的命令,再有怨气,他也要为大局考虑。之后,他便接下了这份任务。
战斗打响后,尤太忠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了距敌只有两里的地方。敌人的炮弹多次打下来,但他始终不躲不退,坚持与战士们站在一起。
这场仗持续了一天一夜,16旅将中原局掩护过来了,将野司、纵队全都掩护过来了,自己却伤亡了两千多人。
由于战事吃紧,牺牲的将士们只能用毯子一卷,埋在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才将他们一个个移入烈士陵园。
经历过这么多次生死战斗,尤太忠早就与部队、与战士们融为一体。在他心中,他最亏欠,也最心疼的就是这些战士。
1986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总政向广州军区下达了表演《北上》话剧的任务。
尤太忠也非常注重这件事。为此,他还特意将剧本看了三遍。然而,看完后他却大失所望,最后直接气道:“不管是谁的指示,我们都不演!”
他之所以会如此生气,是因为他认为剧本对部队艺术加工得太严重,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虽然他能理解导演和编剧这样做,是想吸引大众的眼球,但他还是不愿随意改变史实。
因为那些事情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战士们流过的血和汗也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
任意的更改都是对战士们的一种不尊重。
上级得知他的想法后也表示了理解。在他的坚持下,广州军区并未参演这部话剧。
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年代,尤太忠将军才会对部队有如此深厚的情怀。
他戎马一生,将自己所有的心血都付诸给了部队和国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