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华山医院“三把刀”徐启武去世,曾登名医百强榜,履历优秀

情感洞察者 2025-04-23 14:04:46

4月22号,医学界传来悲痛消息,曾被誉为华山医院“三把刀”的徐启武不幸去世,终年81岁。

作为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在救死扶伤方面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誉,孕育人才方面也是竭尽全力。

徐教授离世的消息就是学生公布的,挽联字字都彰显了对一个好老师,领路人的怀念。

诚如学生王杰所写的那样,徐教授是一位仁心仁术、德艺双馨的良师。

去世之前,他任上海德济医院的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也是名誉院长,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有3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更是我国脑脊髓肿瘤学科的带头人。

徐教授只有每周三上午会坐诊,除此之外他还是博士生导师。

众多头衔下,是繁重的工作和压缩的又被压缩的休息时间。

徐教授虽然已经81岁了,但一直“奋斗”在一线,坚持治病救人。

虽然他去世的原因没有公布出来,想来也是和劳累的工作有分不开的关系,毕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精力已经达不到了。

徐教授的离世是中国医学界的损失。

他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医学系,在那个年代,能上几年大学,毕业分配有个铁饭碗几乎是所有学生的终极目标。

但这不是徐启武的追求,毕业之后他又获得了神经外科的硕士学位,还曾赴法国和美国进修。

回国之后,他带回来国外先进的临床技术,入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教授。

除此之外,他还是上海市的神经外科临床医学副主任,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

多年来,徐教授不仅一直从事颅底肿瘤、脑干肿瘤和脊髓肿瘤的研究。

还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间隙,他坚持把先进的临床技术教授给学生们,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致力于为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垫脚石。

“医德仁心”四个字就是对徐教授半生医学工作最好的注脚。

他还曾担任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和《中华临床医学》等九本杂志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是真正的中国神经科学的领路人。

繁忙的工作间隙,他还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为很多莘莘学子和这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教授走后,他的学生们都纷纷在社交账号上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缅怀和思念。

王杰说自己做了徐教授十年的学生,教授不仅教导他要学好本领,还要团结同事,要谦和,要宽容,最重要的还要有责任心。

这些话让教书育人四个字在此时此刻具象化。

他的离去不仅让学生为此悲痛,更有不少的网友表示了自己的缅怀。

有人说“南有徐启武,北有张俊廷”徐启武教授在颅底肿瘤方面的造诣值得赞扬,希望徐教授一路走好。

这句话足以证明徐教授在行业里的声望。

还有曾被徐教授治好过的患者也留言“大哉,医者之为人!茫茫然,昔日之无助;欣欣然,今日之有福!感恩徐医生!徐启武教授一路走好!”

还有网友说,跪拜恩人,一路走好!中国又少了一位救世主!

还有网友说,徐教授救过我家属的命,想不到会这么早离开了,徐教授一路走好!

这些网友和患者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送别语,更是证明了徐教授治病救人,医德高尚的品质!

唯一的遗憾就是,不管再怎么德高望重的人,总有离开的那一天。

像徐医生这样的医生在无数患者的心里,是拯救自己生命的活菩萨,他们看他,更像是在看一个希望。

幸运的是,徐教授多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国神经外科培养了不少的好医生,好教授。

未来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徐教授这样的好医生,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而这样的未来,正是徐教授想要看到的。

愿徐启武教授一路走好!

参考信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情感洞察者

简介:剖析内心世界,帮你解开情感谜题,拥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