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才知道,小学阶段,真不该让孩子花太多时间使劲学习

凝妈悟语 2023-03-08 18:21:30

文|凝妈悟语

我们常听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孩子上了小学,我们的神经就开始紧绷起来,让孩子在学习上花很多时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防止到初高中掉队。

但是过犹不及,有的孩子,却因为用力过猛,到初中失去了后劲,成绩直线下滑,家长追悔莫及。

邻居家的孩子正在遭遇这样的危机。

虽然是邻居,但也不常见面,偶尔在电梯里碰到,邻居妈妈就会问我考上我们这里的重点高中,需要几个A几个B。我说也不是很难,6个A就可以。

我以为她家儿子上初三呢,结果才上初一,她就开始着急了。我安慰她,不用着急,还有2年多呢,肯定来得及。

邻居却表示很担心,她说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语数英常常是满分,但是上了初中,成绩就不行了。语文和数学尤其差,考B、C是常有的事,在班里只能排到20多名。

我说如果有特长,可以降档录取,我儿子是拿到了科技特长的A证,有两科可以提高一个等级,他心理压力减少,反而考到了6个A。

邻居妈妈叹息说,他也没有什么特长,小学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刷题了,也没有培养起一个爱好,就想着只要成绩好就行,没想那么长远。结果孩子现在特别反感做题,成绩上不去,都有些厌学了。真的是人家说的,小学榨干了,没有后劲了。早知道这样,小学就不让他那么累了。

我听了也觉得很惋惜,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再重读小学,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再多花一些精力扭转局面。

儿子上学这么多年,也听过不少优秀家长分享育儿经验,他们有个大致相同的观点是:在小学阶段,并没有逼着孩子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学习上,而是多面开花。孩子后劲很足,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第一个方面,培养了阅读习惯,小学期间就读了很多书。

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少,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作业也不是很多,放学后写完作业,还有很多空余时间,他们不会让孩子刷题,而是让孩子多读一些书。

语文园地后面有推荐书目,学校老师也会推荐书,孩子们都会按要求读完。另外,家长也会参考一些比较好的书单,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单独提供更多的书,让孩子涉猎更广泛。

尤其当老师的家长,这方面做得特别到位,他们总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读完还要进行头脑碰撞,展开讨论。既加深了对书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儿子班里的班长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是女孩,还在学生会任职,平时任务很多,还一直保持班级前五。

第二个方面,培养了兴趣爱好,有拿得出手的技能。

小学正是孩子求知欲特别旺盛的时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或两项,一直坚持下去。不仅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也能让孩子在机会到来时有更好的选择。

孩子们的爱好五花八门,音乐、美术、舞蹈、运动、机器人、自然科学、信息学等等,他们都会在业余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让自己保持独特的优势。

有一些比较好的高中,都会提前选拔一些有特殊专长的孩子,只要专长达到学校的要求,即使分数稍微低一些,也有被录取的可能。现在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孩子做喜欢的事,更能发挥优势,学得也更开心。儿子就是因为从小学开始喜欢机器人,一直保持爱好,把握住了到手的好机会。

特长要从小学开始练起,到初中再补,就未免太晚了。

第三个方面,培养了良好习惯,能适应课程的变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培养的习惯,能延续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

像写字,如果小学写不好字,以后就很难写好字。因为到初中、高中,老师不会再拿出特别多的时间让孩子练字,而且,孩子形成思维定势之后,也很难再认真写字。

但是书写特别重要,现在都是电脑阅卷,如果存在书写潦草、不清晰等问题,很容易被误判,而导致丢分。即使有一分之差,也会关系到上千个名次,很可能影响升学。

像有计划的学习,小学只有三门课,很容易分配时间,初中有9门课,就需要认真做好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像运动,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运动的习惯,身体素质很好,到初中的时候,要进行体育中考,不管是长跑还是引体向上,孩子都能轻松应付。如果不喜欢运动,就会对体育成绩产生恐惧。

你看,初中后,那些有后劲的孩子,都是在小学阶段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发展,但很多家长还蒙在鼓里。

当然,优秀家长也不是天生优秀,也不是独创了这些方法,而是特别爱学习。

他们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听了很多讲座,跟老师和家长交流,还会看很多育儿书。

写在最后:小学阶段,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各个方面都更容易打好基础,为以后做准备,如果只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上,就太可惜了,于事无补。为了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家长们可要行动起来了。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14 阅读:11115
评论列表
  • 崔崔 22
    2023-03-09 20:42

    小学基础不如意,初中更烂,更差,害人害己

    用户26xxx64 回复: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该玩的时候可劲儿玩,该学的时候就得认认真真的学。千万别拿手机哄孩子!
  • 2023-03-09 09:13

    小学靠听话,初中靠努力,高中靠天赋

    千指传情 回复:
    社会靠关系
    用户10xxx80 回复:
    2021广东中考,你告诉我考努力?
  • 2023-03-09 07:00

    确实,非常反感小学要求买那么多课外资料,布置那么多重复的作业,95还嫌低,不停要求刷题。孩子玩耍的时间没了,阅读时间没了,学兴趣特长的时间没了,想深化学习科目的时间没了。这么干,到初中怎么办?[笑着哭]

    泉水咕咚 回复: 如我所愿
    没必要卷,每天计算和阅读半小时就够了。
    如我所愿 回复:
    孩子二年级语文考了97.5已经10名开外了[汗],真的太卷了。
  • 2023-03-23 22:47

    小学用力过猛,初中没后劲?只能说原本就智力一般,小学勤能补拙。等初中了,科目多,智力短板彻底暴露。

  • 白方 10
    2023-03-09 08:20

    什么初中失了后劲,小学基础就没打牢

    白方 回复: 蝈蝈
    初中厉害的,小学课程根本不在话下,小学以前,初中数学就已经学完了
    蝈蝈 回复:
    小学追求成绩好除非允许跳级,否则漫长的时间会把天赋和潜力都耗完,到中学阶段甚至会厌学
  • 2023-03-09 08:20

    读书是一个长跑,小学把劲都使完了,后面冲刺阶段根本就使不上力了。

    长风破浪得见本心 回复:
    [得瑟][得瑟][得瑟]
  • 2023-03-09 07:41

    小孩子低年级不能强调成绩,养成好习惯就行

    长风破浪得见本心 回复:
    有好习惯成绩不用强调也好得很
  • 2023-03-09 18:33

    学习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

  • 有學問的人、有智慧的人,白天去工作,晚間應該把時間拿出來從事教育,在學校也好,在家庭也好,盡義務不求代價,不要薪水,把下一代教好了。這樣,世界的人類才有福報。若教不好下一代,就像美國現在,問題兒童滿街都是。每天都有小孩子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尤其在洛杉磯,現在每天都是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因為不知哪一天就被人“呼”一槍打死了!每天死的人不知有多少,恐怕比在伊拉克戰爭死的人都多。這是什麼原因?就因為人忽略教育,重視金錢;一重視金錢,所以就沒有什麼相當的教育。尤其做家長的,男女都要出去賺錢,為了爭取平等自由,結果把孩子都忽略了。有的把孩子寄到托兒所,有的放到幼稚園,到那裡小孩子很多,耳濡目染都是不好的事情。因為這樣,世風日下,一代就不如一代了,這都是因為忽略教育的關係。為什麼世風日下,人人都這麼顛倒,一天不如一天?溯本窮源,追究根本,就因為大家都追求“利”。為了爭利,就把教育忽略了。譬如各大學互相競爭,收學生多,賺錢多,是不是能教育出好學生則在所不計,所以已經沒有教育的的意義了。學校又鼓勵學生男女浪漫,開放自由,令青年人神魂顛倒的,也沒有一個做人的宗旨,這是教育失去價值了。

    百万雄虱过裤裆 回复:
    美国青少年问题比较高的原因不是什么不教育儿童,最基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是以保护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人类是一种群居生活的动物,只保护个体利益而忽略群体利益,那社会肯定有很大问题
  • 2023-03-11 10:52

    国足不行是因为从小基本功太扎实了[得瑟][得瑟][得瑟]

    小白通信 回复:
    但凡智商差不多,能走学习这条路,谁去踢球呀。
  • 2023-03-28 12:22

    确实如此,学习本来就无用

  • 2023-04-03 15:40

    持有你这想法的父母已经将希望寄托于二胎上了,[呲牙笑]

  • 2023-04-03 01:48

    小学吗,就是识字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熟练会了就行了,没必要花这么的时间使劲学习。

  • 2023-03-31 10:57

    小学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打不牢,四五年级、初中直接完蛋!可基础到底是什么?基础是数学吗?基础是阅读量吗?若基础是语数英这些文化课,那为什么一二年级成绩很好说明基础不差,那又为什么后来就不行了呢?我认为基础是“习惯”。习惯分两个等级:初级新手培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高手培养“思维习惯”包括发散思维、逆商等等

  • 2023-04-02 20:47

    其实吧,任何不切实际的高期望都会毁掉一个人,尤其是孩子!

凝妈悟语

简介:两宝妈妈,专注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