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院原旧大楼,已拆迁!
英雄路在建设路中段,即图中红线,通往宿舍楼,原为龙溪卫校旧址。四门临街,宛若医城!
悠悠记忆,挥之不去!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六十年前大门朝英雄路开,老一代人们还习惯叫协和医院。当时,笔者也是这大院里的孩子,屈指算来,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医院子女同窗,就有男生洪恩鸿、黄疆华、施行等人;女生有蔡併生、梁立徽、蓝莹等人。那一辈是多子女家庭,于是,加上各位的兄弟姐妹,全院的子女们基本上都认识。无论家长是当领导、当医生还是当员工,仿佛都不会彼此歧视。后来上山下乡,绝大多数分配在长泰县陈巷各大队,同一个公社。
旧门诊大楼
英雄路,位于漳州市医院南面,从建设路向西拐进的一条支路,区区百多米长。原来有座宋代肃清宫,位于今西市场位置。建设路最初叫肃清宫直街,民国初改称仰芝街,现名建设路。肃清宫坐东朝西,正对面街道即英雄路。东西走向。西抵马路头巷。古城西门曾一度建于此,约在原卫校大门位置。院内尚存一口水潭,即残留的西护城河。据说,太平天国余部攻占漳州时,先行化装进城的太平军与清军,在此路段发生激烈巷战,双方将士厮杀至死,无人后退,尸横遍地。后由瑞京村武馆颜师傅出面组织安葬,他称说“肉搏皆书英雄谱,各为其主血染路!”此为英雄路之渊源…
最初,医院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从英雄路以北、建设路到胜利路一角属于医疗区。英雄路以南,是宿舍区、公共食堂、浴室与开水房。我每天下午要去凭票打开水,提两热水瓶回家。这是锅炉开水,本院员工才有的福利。两层宿舍楼,只有医生专家才可以享受。梁立讯、梁立得兄妹一家,记得就住在第一栋楼,曾经上楼参观过,对“楼上楼下”条件,羡慕得不行!因为老爸是医院普通员工,没资格住楼。梁立讯曾回忆说,其随大人看过院里六十年代的“春晚”演出,还记得我父“章伯”曾是宣传队员,饰演“四害”之一,在台上被打得抱头鼠窜。才知道那是医生护士们不屑之角色,于是,有表现欲的章伯,才获得当老鼠、麻雀等“专利”。
后排左七为黄疆华
同学黄疆华的父亲叫黄摩西,是被医院救活的孤儿,于是留院为家。他先干杂活电工,后专管拍片洗片,成为放射科技术专家。摩西,是洋人为之取大名。他对医院历史记忆犹新,时常告诉我们。创建于1893年,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大医院。 医院前身历史,还可追溯至1888年英籍埃及人巴阿美在漳州创办的福音医院。1936年12月,英国伦敦公会、英国长老会、美国归正宗教会、中华基督教闽南大会和中华基督教漳州区会,在福音医院的基础上,合办漳州协和医院。
医院旧楼
同为知青插友郑亚才先生,曾任市医院院长
1949年12月,漳州协和医院从马公庙搬迁到漳州市医院现址。1952年1月,漳州协和医院并入福建省第六专区人民医院,医院改称为龙溪专区医院。1986年,改名漳州市医院。文革时期,“清理阶级队伍”,医院仅留黄摩西等“红五类”人员留守,其余人统统到南靖县关门学习与审查。大院的子弟们此时都已经上山下乡在农村,真是家家妻离子散,天隔一方。市民看病找不到医生,求医问药无门。回忆起这段历史,真是啼笑皆非!短短一段英雄路,记忆医院历史殊!
医院体捡中心
享受每年体检,漂亮的体捡中心护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