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铁姑娘”郭凤莲去拜访大邱庄的禹作敏,有何收获

虹摄库满天飞 2025-04-14 16:04:14

【前言】

1991年11月份,那时候的大寨,农业、工业还有副业,虽说搞了承包制以后有点进步,可大伙儿手头的钱还是不多,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年就四百块。

事实上,现在还有不少家庭仍旧居住在20世纪60年代时,由陈永贵主导修建的那些窑洞里。

看到眼前的这些情况,郭凤莲又回到了大寨担任职务,她铁了心要去南方学习先进经验……

【“铁姑娘”郭凤莲“上错花轿嫁对郎”】

郭凤莲在山西的武家坪呱呱坠地,两岁多一点的时候,因为妈妈走了,就被送到了大寨,由姥姥照顾。郭姥姥是个性格坚韧、手脚勤快、热心肠的老人,她对外孙女那叫一个疼爱。

1961年,郭凤莲结束了小学学业,转身成为大寨幼儿园的一名幼教老师。两年后,大寨名声大噪,郭凤莲瞅准时机,牵头搞了个“女子壮劳力队”,大家戏称“铁姑娘队”。在这个队伍里,郭凤莲特别显眼,她不光干活不含糊,力气大不怕苦,而且还是个能唱几曲的好手。

说起来,她还有个挺有意思的外号,叫“大寨的歌唱精灵刘三姐”。

从六十年代开始,郭凤莲的大名就跟着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中国的四面八方。紧接着,她就收到了好多封向她这位厉害女性表达爱意的情书。

有个教授家的孩子想让郭凤莲离开虎头山,跟他一起去念大学,享受城市的日子。但郭凤莲连信都没读完,就气得不行。她立马找陈永贵说了这事儿,还问:“咱们该怎么处理呢?”

陈永贵劝郭凤莲踏踏实实地研读毛主席的书,说那里面有解决问题的法子。这下,郭凤莲恍然大悟,心想这位教授家的孩子,原来是想拿甜言蜜语来“套近乎”呢。

以后,碰到这类信件,她瞄一眼就直接给写信人他们单位党组织退回去。用郭凤莲的话来讲,“这些人得受教育,得有人帮一把。”

但是,想当年19岁,正值青春年少、貌美如花的时候,哪个少女不怀春呢?没多久,郭凤莲就跟一个在省城上班、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谈起了恋爱。正当她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大寨党支部却连续三个晚上都在琢磨她的婚事,打算给她另外找个“对象”。

现在的郭凤莲,心里头真是苦得要命。可就算她因为失恋而精神不振,眼泪哗哗地流,陈永贵心里想的还是大寨的大事,一点也不为之所动。他板着脸对郭凤莲说:“你要是不点头,那就得从党里除名了。”

郭凤莲琢磨着,身为党员的自己,在入党宣誓那会儿就表明了心迹,得给党出力。陈永贵不让她远嫁他乡,主要是怕大寨那边的工作和生产会受影响。琢磨来琢磨去,郭凤莲最后拿定了主意:个人的感情先放一边,得顾全大局。

没过多久,在昔阳当地武装部门任职的贾富元闯入了郭凤莲的世界。两人成婚后,贾富元对郭凤莲特别好,很看重她,也很心疼她。日子一长,他们之间的感情慢慢深了,真的爱上了对方。这桩起初被人看作“不太合适”的婚事,现在看来,倒有点像是“歪打正着”,挺美满的。

那段时间,郭凤莲的职位一路攀升,她先是从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做起,后来成了公社党委的一员,还进了县委常委、省委常委的圈子,最终更是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每当升职的机会来临,郭凤莲总会讲,我心里没底,怕胜任不了。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发生了好多让郭凤莲难以理解的事儿。

之后,她深有体会地讲道:“那时候,我收到一封信,信里说有人在报纸上的照片上给我加了一副眼镜,就因为这事儿,我竟然被扣上了反大寨的帽子,还被打成了‘反革命’。这事儿也太离谱了吧!”

1980年的时候,饱经沧桑的郭凤莲,不再担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了。

【郭凤莲重回大寨任职后,积极地为大寨找出路】

离开大寨村后,郭凤莲心情挺复杂的,直接去了山西晋中的果树研究所,当上了那里的副所长。

在研究所待了整整7年,郭凤莲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大寨。她老想着回昔阳,回到那个大寨村。想想这些年,省里头、地委那条路上,哪哪没留下过她的脚印呢?

从前的郭凤莲,那可是大名鼎鼎,全国上下无人不知。但现在,不管她走到哪儿,总能感觉到背后有人对她议论纷纷。

她琢磨着要把工龄的事儿给理顺了。但好几年过去了,愣是一点进展都没有。按理说,工龄得从1970年算起,结果却硬是从1980年给算上了。为啥呢?就因为那一年,她离开了大寨大队。

1983年,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整顿“文革三类人员”的行动。郭凤莲成了被紧盯的关键人物。那时候,她隔三差五就得去接受调查问话。

四年时光匆匆流逝,之后,郭凤莲在别人的引荐下,来到了她老公上班的地方,昔阳公路段,并且当上了党支部书记。她之前总说“没什么大问题”,这次也确实是顺顺利利地走马上任了。

1991年刚开始那会儿,有个上海来的记者跑到昔阳去找郭凤莲,想跟她聊聊。在交谈过程中,郭凤莲特别实在地讲,她心里头有个念头,就是想再回到老家,好好地把家乡的经济给搞上去。

这名新闻工作者建议郭凤莲,要是申请被批准了,最好先去一趟经济蓬勃发展的江南地区看看,亲身体验一下那里的革新氛围。

那年11月份,郭凤莲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上。她不光当上了中共昔阳县委常委,还额外管起了大寨村的党支部工作。身为领头人,郭凤莲瞧见大寨村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还是挺艰难,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

这让她更加着急要立马往南走,给大寨找个活路。

这时,知道了这事的热心记者,立马拿起手机给他在南方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帮忙给郭凤莲和同行的几个人找地方住和吃饭。

郭凤莲这次南下,首站选在了江苏的南开镇。她在那里花了两天时间,好好逛了逛那个年产值上亿的“金三角”陶瓷建材大市场。逛完之后,郭凤莲跟身边一起出行的干部讲:“都是一个天底下,政策也都一样,怎么人家就能过得那么富裕,咱们却还得吃苦受穷呢?”

往后的日子里,郭凤莲瞧着江南那些女人们在车间里卖力干活儿的模样,真是一点不比大寨的女人们差。她心里不由得感叹:“现在啊,大寨的人得再开放开放思想,得在经济上使劲儿。可不能还跟以前似的,闷在自个儿的小天地里,当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了。”

郭凤莲白天忙着到处参观学习,晚上就回家归纳整理学到的知识。尽管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她一直都很有精神头。

这次旅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浙江的鄞县二村。这个村子特别有名,被人叫做“浙江的小富翁村”,听说一年的收入能有2亿多呢。

郭凤莲迈步进了他们村党总支书记,也是以前在大寨当过生产队长的家门。一进门,她立马愣住了。那装修简直太奢侈了。郭凤莲忍不住说道:“要是在大寨那会儿,你这样子非得被乡亲们给轰出去不可。”

村支书听完之后,嘴角上扬,轻轻笑了笑。他招呼郭凤莲他们,一块儿去村民家里走走看看。一行人到了村民家,发现村民住得跟干部一样宽敞富裕,郭凤莲心里头不由得赞叹起来:“这儿才是真真切切的社会主义模样啊!”

以前啊,“工业要向大庆看齐,农业得学大寨榜样”这话传遍了全国。好多人千里迢迢跑到山西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去爬那座光秃秃的老虎头山。结果呢,到了那儿才发现,其实啥也没捞到,就一场空欢喜。

岁月匆匆,转眼间,“大寨学全国”的日子已经到来。要说还是江南的农民朋友们心眼儿好,他们大方地向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大寨伙伴们伸出了帮衬之手。

郭凤莲他们几个跑到上海市郊,待了整整6天。这期间,他们不仅跟江阴市的羊毛衫厂签下了合作合同,还得到了上海松江县的支持,说是要帮着大寨人搞个饲料厂。另外,还有浙江那边的农民企业家,打算给大寨介绍些外商,一块儿搞出口土豆加工啥的。

这样动人心弦的场景,让前来学习的郭凤莲深受触动。她由衷地说:“大寨想富裕,改革这条路得走。”

这次取经回来没多久,郭凤莲就带着队伍又出门考察了。这回他们去的是一个挺有分量的地方,大邱庄。

【郭凤莲拜访大邱庄书记禹作敏,有何收获】

1992年10月23号那天,郭凤莲一到大邱庄,整个人都惊呆了。以前这里的人只能喝苦水,吃菜叶子。但现在,你看,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楼房,农民也都变成了工厂里的职工。

这儿吃的喝的用的行的这些方面,基本和城市没啥大差别,有的甚至做得更好。

根据一些数据记录,1991年的时候,大邱庄的产值达到了18亿元,而到了1992年,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了40亿元。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最富有的村子”。

郭凤莲聊起这些往事,心里五味杂陈。她讲道,打从1980年离开大寨后,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寨的经济确实是在往前走,但跟大邱庄比起来,那进步的速度就像是慢跑,远远落在后面。

禹作敏当上了村书记后,一听说郭凤莲要来,立马就预订了九龙饭店的包间。吃饭的时候,他俩聊了不少话题。

禹作敏提起,他以前总共有4回到大寨参观过,心里头特别佩服大寨人那股子吃苦耐劳的劲儿。但他转念一想,奇怪了,这么多年他们这么拼为啥还没富起来呢?打那以后,禹作敏就下定了决心,咱得按自己的路子来,靠科技让村子发展起来,科技才是咱的财富之道。

郭凤莲讲,这一趟大邱庄之行,让她信心倍增。她打定主意,回去后非得搞个新花样不可!只不过,她现在头疼的是,大寨的基础太薄弱,发展上缺钱。

听完那话,禹作敏二话不说,直接给郭凤莲开了一张50万的支票。郭凤莲心里乐开了花,立刻就想着要给禹作敏打个欠条。

这时候,禹作敏叫住了她,表示这些钱是他的一点心意,用来帮衬农民朋友们,不用还了。聊着聊着,禹作敏得知大寨还没有录像机,便大方地赠送给郭凤莲一台。

说实话,禹作敏后来确实走了歪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对郭凤莲和大寨的帮助,那可是真心真意的,作用也相当大。

总的讲,郭凤莲跑到南边好几个挺棒的村子看了看,回来后学到了不少东西。

她回到家,跟大寨的乡亲们满怀信心地讲:“前头的路不好走,挑战一大堆,但只要咱们敢想敢干,实实在在去拼,那个目标,肯定能到手。”

0 阅读:1

虹摄库满天飞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