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真能挖出你最隐秘的痛苦?

茂德看养护 2024-05-31 00:16:50

提起催眠,许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被操控」、「昏迷」。

实际上,催眠时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你可能浑然不知。

比如谈恋爱,你沉浸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朝思暮想比如读一本书,被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代入其中忘我的打游戏,心情也跟着游戏中激烈的打斗跌宕起伏......

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被催眠。

那为什么它在心理治疗中可以被广泛应用?

催眠能不能起到挖除痛苦,解决痛苦的作用呢?

今天特别邀请到彭旭医生来为我们解密。

美国心理催眠协会这样定义:

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高度专注的聚焦体验。在沟通交流中逐渐放松,并专注自己的内在体验,接受催眠师发出的“暗示”,从而让认知和行为被影响,让感知、情绪、想法或行为层面发生改变。

没错,催眠这门科学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

有科学研究发现:

人在催眠状态下,「心理放松」和「精神专注」这两项感知水平明显提高。

催眠过程伴随内部(自我意识)和外部(环境意识)大脑网络的变化。

注:ACC:前扣带皮层,DLPFC:背外侧前额皮质,MPFC:内侧前额皮质,PCC:后扣带皮层,PPC:后顶叶皮质

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 催眠过程中会生成和维持心理意象。比如在脑海中浮现出熟悉面孔、场景的布置、曾经经历过的情景,甚至“听到”交响曲,感受到指尖抚触水果的感觉。

显著网络: 整合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号来控制行为、根据行为来调节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的活动。

所以催眠并不是什么魔术,就是在接受暗示的情况下,身体和心理进入深度放松且高度专注的状态。

高度关注内在,对外界的意识和感知会减弱,因此,会呈现类似睡眠、做梦的状态。

也因此,在催眠过程中,往往可以挖掘出被我们埋藏起来、或遗忘、或隐秘的过往。

我们在追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不经意间磕磕碰碰,爬起来努力去追赶时会忽视曾经受到的创伤。

就像你曾经也许一整天忙于工作,回到家才发现不知何时被纸割破了手指;

或者经过一天的体力活动或者训练,休息时才发现膝盖上出现了淤青。

可是心理的创伤,就不那么容易被看到了。

也许只有停下来,去扫描、去向内探索,才能看到那些隐秘的伤痛。

比如我有一个来访在催眠时发现,小时候父母把自己喜欢的小狗送人了,这件事情她以为自己已经忘了,却在催眠的时候突然讲出来,然后泪流满面。

日常生活纷杂烦扰,我们很可能会选择性的忘记一些让我们痛苦的事情。

但是这些痛苦也许并没有消失,只是藏在了你记忆的最深处。

如果不能把它挖掘出来,正确的面对,就可能会让你睡不好、紧张、失去兴趣、失去动力。

所以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解答最初的问题。

前面也提到过,催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你在购物节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一些本不需要的物欲被催生出来;

当你在很压抑的工作环境中,一些原本不应有的焦虑莫名出现。

这都是环境带来的负面催眠体验。

当然,你也会在积极的暗示中,获得正面的催眠体验。这种“感觉”,不仅能给人以安全感,甚至还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催眠不是睡着,也不是被控制,被催眠的人并不会睡着,且会比清醒时更加「警惕」。

许多人在治疗师正确的引导下,会感到平静和放松,也更加容易接受行为改变的建议、对抗焦虑和疼痛。

在这个过程中,催眠会帮助我们看见、打开、进入、疗愈。

最终学会接纳完整的自己,更好的与世界对话。

回到最初的问题,催眠能挖出你最隐藏的痛苦吗?

我想是的。

但它也仅仅只是帮助你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仍然保留意识,不会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也不会透露出你想保守的秘密。

催眠的实际应用广泛且积极。

比如医生和心理治疗师会使用催眠疗法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应激障碍、睡眠障碍以及不明原因的躯体障碍,例如肠应激综合征、慢性疼痛疾病等等。

还可以用来辅助改变行为:赌博、戒烟戒酒、进食障碍等等。

在生活中,也可以给自己或他人积极地暗示,从而消除自卑与恐惧,建立自信的心态。

这是一种能够用来挖掘自我、治疗自我的科学心理疗法,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留言,我会分享关于催眠更加细致的科普。

撰稿医生:彭旭

责任编辑:不大

插画:六七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