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子,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一连串名言名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等。我们就是在这种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它根植于我们的骨髓。
夫君说,“身为齐鲁之子,不去了解儒家文化的根脉,是个缺撼。前几年,我们看了曲阜的“三孔”,这次一定要带我去一次尼山,这样才完成了真正的朝圣之旅”。我们说走就走。心中满是期待和向往。
传说,孔子出生在尼山的一个山洞里,名为“夫子洞”,为了纪念他,后人把尼山打造成了尼山圣境。
清明期间,慎终追远,我们一起去缅怀圣贤,完成心灵的朝圣之旅。
上午10:30分,我们从家出发。
路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白云悠悠,忽远忽近。绿草如茵,花树历历。无边的旷野里,一边是绿油油的麦田,一边是银色的塑料大棚。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一忽儿左弯,一忽儿右弯,引领着我们向前,一路狂奔。在音乐声中,我们浑身充满力量,心情自由而奔放。
300多千米的路程,在脚下延伸,宛如游龙一般。路边的杨柳,随风飘扬,鸟儿欢快的在枝上鸣叫。一眨眼的功夫,不见了,向天空的旷野飞去。
车子,不知不觉来到了尼山,盘旋在山路上摇曳。花,在欢快地向路人低语,树不住地摇动枝条,发哗哗啦啦的响声。直升机,在山顶上盘桓。
我们交换了车子,换成了景区的宽畅的大巴车。
大巴车,大概往山里走了二十多公里,便到达尼山圣境。此处,山水相连,竹树环抱,花光紧簇,亭台楼阁。步入其中,令人不由心醉神迷。
尼山圣景的整个景区,占地面积约八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孔子像、大学堂,至圣广场,博雅湖,以及当地的配套服务区,人们在欣赏代代流传的儒家文化之外,还可在这里享受到一些美食、美景,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
我们走到正对着孔子像的至圣广场。广场,面北朝南,最南面,是两块大屏幕,很是醒目,金碧辉煌,伫立在尼山水库里。概是夜晚表演的大屏。
孔子像前面的门楼,叫做棂星门。棂星门是尼山圣境的正门,以其古朴典雅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四海宾朋。门楼高耸挺拔,气势非凡,门上的精美图案和文字展示了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石狮子,静静地守护在两侧,为门楼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
棂星门,不仅是尼山圣境的门户,更是开启一场深度文化体验之旅的序曲。穿过棂星门,我将踏上一条又高又远,通往文化深处的天命大道。
天命大道位于孔子像脚下,共260个台阶,九个一组,我们走走歇歇,歇歇走走。时而仰望,时而俯视。9象征着至尊至高。260个台阶,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已经传承了近2600年之久。此外,天命大道两侧,设有长明烛灯和竹简墙,营造出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孔子像,是这个景区的中心,整座雕塑,高72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孔子像。
孔子像为铜质。铜质,坚固耐用,可以长时间忍受风霜雨雪的侵蚀。
孔子像,虽然巍峨高大,但并不给人一种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只见他笔直地耸立在尼山上,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有72米之高,峨冠博带,双手交叉,目光深邃,满是悲悯地注视着众生,仿佛永远在那里解答疑惑,微微而谈。
孔子像,是以唐代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先师孔子行教图》为蓝本而制作的,按照“可亲、可敬、长者、师者、智者”的形象来进行塑造的,十分和蔼可亲。
孔子像,统领着整个尼山圣境景区的文化空间,起着一个画龙点睛之笔。
塑像,在天际线的映衬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他仿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智者,以悲悯而慈祥的目光俯瞰着世间万物。一个台阶,一个台阶,逐渐升高,随着距离的拉近,内心的崇敬愈发浓烈。站在孔子像下,微风轻拂,仿若能听见他跨越千年传来的谆谆教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心灵深处,让人不禁沉浸于对先哲智慧的敬仰之中。
几只喜鹊,从高空飞来,气宇轩昂。在孔子像周围盘桓,呱呱一一呱呱一一呱呱叫个不停。一会儿停在他的耳边,一会儿又飞上他的头顶,像几个玩皮的孩子,在给孔孑开玩笑,它不知道,那是我们的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博大而精深,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耀着人们前行的路。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温故知新”,“为政以德”等等。虽然孔子是2000多年前的圣人,但是他的思想却一直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说起孔子,肯定大家都不陌生,他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也就是今天我们的家乡,山东省曲阜市。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是对世界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体系,广泛而深刻。它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和美学等。
在政治上,他主张“仁”和“礼”;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用道德和礼教这种最高尚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在教育方面,他主张“因材施教”,提倡“有教无类”。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孔子学生有三千之多,其中特别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它们被称为七十二贤者。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在经济方面,他的思想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利益观和富民的思想。
在美学方面,他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他的这些理思想理论,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来,人们为了学习孔子的思想,并且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敬仰之情,就纷纷在全国各地建起了孔庙。
现在,我们熟知的孔庙有: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南京夫子庙和四川德阳孔庙。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很普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孔子热”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引进了孔子的思想,纷纷办起了孔子学院。
除了孔子像外,整个景区的设计,都充满着浓郁的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色彩。当我走进这个景区大门的时候,就像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了中国,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样逼真,能够将人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当中去。
整个景区,不仅外观设计得非常大气,令人震撼,而且,室内的设计,装潢,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圣境儒宫,设有大学堂,而大学堂又分为:迎宾大厅、72贤廊、礼、义、仁、智、信五厅和礼乐厅堂等等。各个展厅内,风格迥异,有的白的素雅,有的红的热烈,有的蓝的幽深,有的紫的梦幻,有的黄的贵气,这些金碧辉煌龙凤呈祥的精妙设计,就像是真的一样,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
不能不说,大学堂的建筑,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传统建筑之美。步入其中,更被那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墙壁上,精美的壁画,诉说着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大厅里,陈列着各类与孔子及儒家思想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漫步其间,仿佛能看到古代学子们在这里诵读经典、探讨学问的场景,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道德的追求。
走出大学堂,圣雅湖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展现在眼前。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恢宏的建筑倒影水中,仿佛天上的水晶宫一样华美。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面,带来湖水清新的气息。坐在湖边的草地上,望着远处的山恋,白云悠悠,忽聚勿散,灵魂自由而舒展,多像小时候,仰望天空,像骑上白马,飘忽不定。湖面,偶尔泛起涟漪,那是鱼儿在水中嬉戏。娃声不时在水边长鸣。岸边的竹子,修长挺拔。中间一条迷人的小路,走在小路上,一杆一杆的竹影,一会落在衣衫上,一会落在衣背后,好像在和人捉迷藏。竹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时断时续,似有若无,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自然的乐章。这些竹子与周围的树木花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让人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了片刻的宁静。
在湖边,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在和弟子的对话。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继续前行,尼山湖映入眼帘。与圣雅湖的温婉不同,尼山湖更显大气磅礴。宽阔的湖面一望无际,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远处,几艘小船在湖面上飘荡,船上的人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湖边的树木高大茂密,为这片水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的烦恼与疲惫,渐渐消散,只留下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当夜幕降临,尼山圣境迎来了最为精彩的时刻——午夜灯光秀表演。随着音乐的响起,五彩斑斓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尼山。孔子像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加庄严肃穆,大学堂的建筑轮廓,也被勾勒得格外清晰。灯光与音乐相互配合,演绎着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时而如繁星闪烁,时而如瀑布倾泻,时而又变幻出各种与儒家文化相关的图案和场景,如孔子周游列国,赶着马车,在路上砥砺前行。《论语》在一页一页地翻动。夫子洞,在那碧深幽蓝的灯光中,不断闪现,正如人们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一切,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观众们,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叹,都沉浸在这美轮美奂的表演之中。
在尼山圣境的每一刻,都像是在与历史的对话,与自然相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尽的自然之美。
离开尼山时,蛙声如潮,明月当空,远山如墨。只有圣人,在和月光对话。心中满是不舍。
大巴车,鱼贯而入,又鱼贯而出。在黑暗的大山里,我们一起高歌,“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尼山圣境,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它不仅是一处人文与自然相融的文化胜地,而且更是一场灵魂与千古智慧对话。
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大学》、《中唐》、《论语》,《孟子》的思想内容。像是在讲学,又像是在轻谈。
车在黑暗里穿行,一明一暗,仿佛穿越历史的长河,而又不是。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家门前。时间是晚上10:55分。
2025.4.12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