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聚集·》 作者为华远
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核心观点及相关美本质最终揭示总项目的进展概况
在美学研究的漫长进程中,众多学者不断探索美的本质,试图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华远提出的科学性美论,为揭示美本质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方案,在美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其理论体系不仅在学术层面引发广泛讨论,也为美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将全面阐述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的核心观点、本体论,介绍华远个人情况、研究进展与现状,以及美本质最终揭示总项目的五段进展过程和标志性成果,并对其开发的竞美网进行说明。
一、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核心观点
(一)“三定六位一体”与“四维多层多线一元”框架
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以“三定六位一体”和“四维多层多线一元”为总体理论框架结构,这一框架对于理解美的概念和美本质起着关键作用。
-“三定六位一体”:美的概念和美本质是“三定”和“六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六位一体”涉及“时空定位”“良性循环”“整体性”“简洁性”“信息”“中介”这六个关键词,它们是判断事物美的重要依据,相互关联呈乘法关系。其中,“良性循环”在事物美的判断中扮演关键定性角色,如同射击瞄准时十字架外的视野圈 。本质论或定义概念中的“中介”是基石概念,“邻近的属”前的五个修饰词构成“种差”集合,可用“三定”概括,即定位、定性、定量的集合规定性模式 。
-“四维多层多线一元”:“四维”指在传统三维空间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表明美在时间长河中发展演变,在不同空间环境展现多样形态。“多层”表示美具有多个层次,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相互交织。“多线”指美的形成和发展有多条线索,涉及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一元”强调美的本质在根源上的统一性,是良性循环信息中介科学性美学本体论的“一元”,贯穿所有美的现象,是美的事物的共同基础。
(二)信息中介
“信息中介”是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的关键概念,具有超越性。它超越了语言分析学派“语言即世界”以及人工智能学界“感知”“语言”和“信息”等概念的局限性。信息中介融合多元元素,包括“胸中之竹”的创作意象、梦境中的虚化信息、语言背后的潜在信息以及常见外在形式等,是能深入“脑海”的形式,有助于辨析历代主客观美本质论的科学性 。
人类大脑中的审美活动复杂,美的事物或审美对象不仅存在于现实,还扎根于潜意识等深处。审美活动涵盖选择性、记忆性、天然性的审美对象等要素。美感中部分与“美的事物”及审美对象中的“空白”对应,虽难以捉摸规律,但在整体及简洁的“空白”关照下,能借助物理量子论中的“纠缠”概念,探寻其与美感、审美对象之间切近互补的关系,且随机的信息中介对应连续的吸引力、好奇感,是美感产生的根源之一 。
从科学性美学美论层面看,身体美学可理解为身体或心理的一分为二,是以人类身体为重心、处于良性循环中的信息中介,呈现出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的“感性学”特质。运用“信息中介”概念能统摄传统美学中的主客之争等问题,展现出“三定六位一体”科学性美学美论的美本质概念的兼容性与超越性,跨越了国内现当代学界传统美学的五大派美本质论 。
(三)广义与狭义艺术
首创共存互补的广义与狭义艺术的提法。将政治、法治、道德、经济、教育、科研、媒体出版、宗教乃至军事等非传统艺术领域纳入广义艺术范畴,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电影等传统形态艺术归为狭义艺术。这种划分运用美学中“先出后进”方法,先从人类整体文化视角审视艺术,再为各学科定位,如“科研美”和“科学美”因真善美的艺术特性被划分到广义艺术 。
该划分澄清了学术争议,解决了传统美学中“形象思维”争论以及“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的矛盾。同时,与当代美学研究前沿理论呼应,如中华美学学会公众号发布的尤西林关于冷媒介与艺术的报告,以及彭锋教授提出的“泛美学与大美术”观点,都体现了广义艺术的雏形,表明广义与狭义艺术的概念正得到学界关注和认可 。
(四)美的发生之源头
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认识到自然因素在美的根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将“形式”归为信息中介范畴,信息中介细分为人为信息中介和天然信息中介,也可从显隐性角度划分为显在和潜在的信息中介。美是推动人类自身和社会完善的源头力量,在科学性美论的三大历史阶段,美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基本框架于生命、生态阶段发展完成,自然美是美的第一源头,社会美为第二源头,美本质和美感的发生、发展及完善至少回溯至生命诞生之初 。
(五)时空定位
“时空定位”是审美的第一参照原则。以生活实例表明事物所处位置(空间定位)和时间定位极大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如维生素K2中钙在不同位置的审美差异,抖音上女同胞身上肉生长位置不同的审美感受不同,以及新冠在不同时空定位下的审美判断等 。
“时空定位”打破并超越了德国古典美学中“知情意”的三分法,缓解或解决了后现代面临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各层面界限打破后的两难问题。对自然、军事、政治、法治、经济、伦理、科研、商业、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审美都具有超越性,从提升和综合角度,是对广义艺术美、狭义艺术美和自然美三大块的超越 。
(六)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是对人类价值最系统、全面的定性参照。当前美学研究处于转型期,正朝着“整体综合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型的以人类良性优先参照”的全球美学和真正科学性美学转变。构建科学性美学需从语言、思维的科学意义以及“形而上的形而上”角度出发,将“良性循环信息中介”作为人类一切的最高定性价值参照 。
现当代美丽中国建设是“良性循环信息中介”理念的生动实践,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等多维度相互促进,体现了定性的良性循环模式,契合科学性美学对整体综合、多层多线的追求 。
二、华远科学性美本体论
一般本体论包含本质、本源和特征三层含义。在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中,若时空定位良性循环参照下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为科学性美本质论,那么良性循环信息中介就为科学性美本体论。相比情感本体论,科学性美本质论能更理性逻辑地把美学深入到良性循环信息中介层面,为揭示美之客观本质和解决美学相关争论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
科学性美本质论包含相应的科学性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关系论、认识体验论和现象论。价值论主要体现在“良性循环”之上,方法论主要体现在“整体性与简洁性”的“矛盾统一”之上,关系论主要体现在时空定位、良性循环与信息中介的统一之上,认识体验论主要体现在整体性与简洁性矛盾统一的信息中介之上,现象论主要体现在还原了的信息中介之上 。
只有科学性美学美论的良性循环信息中介这个本体论性的关键词才能化解“丑”与“美”“卑微”与“伟大”“滑稽”与“崇高”“战争”与“和平”“自然美”与“社会美”等美学难以正确和科学把握的形态范畴问题。良性循环信息中介这个本体论也就是科学性美学美本质论中的四维多层多线一元中的“一元” 。
三、华远个人情况
华远是多媒体作者,长期致力于美学研究。1989年3月完成包装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极致》,其核心思想影响着后续的美学研究,可视为《美本质最终揭示》总项目的出发点。论文强调创造性思维、目的性明确、设计的极致——“简”、情感——沟通顾客的桥梁,体现了“智商”与“情商”的统一,为当今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提供启示 。
自1989年起,华远展开关于美本质的学术探讨,相关稿件寄送至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及政界名人手中。1995年创作小诗《美学家漫画像》,以此作为项目基础第二阶段的标志,该诗与相关论文收获了相应的默许与赞同。在多年研究过程中,华远不断积累和坚持探究,撰写了与美本质有关的小论文300多篇,小诗100多首,绘制和拍摄了油画和摄影作品200多幅,平面设计作品若干 。
华远还积极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和知识产权申请。1998年10月27日与岳阳市产权局签署了《美本质与标准》相关的科研项目产权证明委托协议书。2003年向国家专利局申请《美本质与标准》相关的国家专利,申请号为:031182909。2004年基本开通以美的本质界定为核心观点的相关学术性网站www.8far.com,同年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请并成功注册了三十五大类竞美商标,注册号为:4424559,还向香港申请了《美本质与标准》相关的无形资产评估书 。
2023年9月13日成功申请香港竞美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编号为3317992,同年10月7日成功申请海口龙华竞美电子商务中心。2025年1月初步通过了三十九枚商标,至2025年2月已正式通过注册竞美、翡翠雨、声声盖、墨洞、乖乖行系列商标共二十六枚,同时香港也初步通过竞美商标三枚以上 。
四、华远科学性美学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况
华远科学性美学的研究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构建了完整的科学性美本质论体系,提出了“三定六位一体”“四维多层多线一元”等核心理论框架,以及“信息中介”“广义与狭义艺术”“时空定位”“良性循环”等关键概念,对美的本质、本体、价值、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解决了美学界现存的六大难题,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
在实践应用方面,以《美本质最终揭示》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为核心,对竞美网及其相应app进行开发,是将审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初步尝试。虽然竞美网站目前内容长期未更新,框架模式、数据库等需调整以融入新需求和AI等新技术,但一旦成功优化上线,将有力推动科学性美学在大众中的传播 。
此外,华远还积极与专家、学者交流,其科学性美论得到了较为客观理性的评价,总结为三十一点创新,涵盖了美学研究的多个方面,如方法论创新、对传统美学概念的超越、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等,这些创新点为美学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五、华远美本质最终揭示总项目分五段进展过程及标志性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时间:1989 - 1995年
-标志性成果:1989年3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极致》,为整个项目奠定出发点,其强调的创造性思维、目的性明确、设计的极致——“简”、情感——沟通顾客的桥梁等理念,体现了“智商”与“情商”的统一,影响后续美学研究方向。1995年创作小诗《美学家漫画像》,作为项目基础第二阶段的标志,该诗与相关论文《美的唯一标准 ——“简”》寄送至国内外相关媒体、专家、政要人员后,收获默许与赞同,标志着项目在理论传播上取得初步成果 。
(二)第二阶段
-时间:1995 - 1999年
-标志性成果:1997年用中英文在“谷歌”网的论坛上发布“关于美的质、美的标准的最终界定”的信息内容,同年创意并撰写美学电视专题片提纲《绿色回声》,还曾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意向性合作拍摄合同,虽因项目难度大暂且搁置,但表明项目在理论传播和影视化尝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1999年在审美杂志《美与时代》上发表美学论文《引导与误导》,成为本项目基础第三阶段的标志 。
(三)第三阶段
-时间:1999 - 2004年
-标志性成果:2003年向国家专利局申请《美本质与标准》相关的国家专利,申请号为:031182909,体现项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展。2004年基本开通以美的本质界定为核心观点的相关学术性网站www.8far.com,成为本项目基础第四阶段的标志,同年成功注册三十五大类竞美商标,注册号为:4424559,还向香港申请了《美本质与标准》相关的无形资产评估书其编号为:HIE003881156,9月授予中国经都当代杰出发明成果金奖,上海经都专利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发明成果评审委员会。
(四)第四阶段
-时间:2004 - 2017年
-标志性成果:2005年3月基本完成图文版著作《美本质的最终揭示》的多媒体大框架,该著作作为本项目基础第五阶段的标志,标志着项目在理论体系构建上取得重大成果。该论文框架包含了《“简”是不是检验美的唯一标准》之类的396篇小论文,该多媒体框架中还包含了华远从大学毕业开始创作的100多幅相关油画摄影作品以及100多首诗歌。2006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收录“华远”条款,包括华远创办的《美本质最终揭示》,同年基本完成多媒体光盘《美的标准》。2011 - 2016年间创设了新浪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 “科学性美学”、知乎、百家号、大鱼号、QQ日志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 。
(五)第五阶段
-时间:2017 -至今
-标志性成果:2023年9月13日成功申请香港竞美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编号为3317992,同年10月7日成功申请海口龙华竞美电子商务中心。2025年1月初步通过了三十九枚商标,至2025年2月已正式通过注册竞美、翡翠雨、声声盖、墨洞、乖乖行系列商标共二十六枚,同时香港也初步通过竞美商标三枚以上 。在理论研究上不断完善科学性美本质论体系,与专家交流并总结出三十一点创新,推动美学研究发展 。
六、华远开发的竞美网(www.8far.com)
竞美网(www.8far.com)及其对应的app是由华远主持的大众审美新媒体,以《美本质最终揭示》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为核心开发,是将审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初步尝试 。
目前,该网站仍保留着2004年开通时的大体框架模式,内容长期未更新。若要正式全面开通并发挥其价值,竞美网及竞美App的框架模式、数据库等都需进行调整,以融入新的需求和AI等新技术 。
在更新优化过程中,可以借鉴众多成功平台的有用模式,如头条新闻的资讯推送模式、读者文摘的内容精选模式、诺奖评选的权威评审模式、奥运申办的公开竞争模式、58同城的分类信息模式、抖音与西瓜视频的短视频传播模式,以及文小言、豆包、讯飞星火等人工智能产品的交互模式等。通过融合这些模式的优势,对竞美网和竞美app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成为审美理论产业化的成功实践 。
一旦成功优化上线,竞美网和竞美app将有力推动科学性美学在大众中的传播,将审美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质的层面,让更多人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美学的魅力与价值 。
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以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创新观点,在美学研究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通过对美本质的深入探究,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美本质最终揭示总项目的五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竞美网的开发也为美学理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持续推进,华远科学性美本质论有望在美学领域乃至更广泛的学科交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对美的探索和理解做出重要贡献,也为与企业家、银行投资者及美学专业人士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在各方的支持下,进一步推动美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 。
附录
美本质最终揭示总项目创立人华远相关新媒体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华 远
手机号码:13762013816
E-mail: hy808hy@163.com
博客:blog.sina.com.cn/hy808hy
微信:hy13707302569
微信公众号:科学性美学
知乎:华远科学性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