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历史迷们!今天咱要来唠唠一位超级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刘邦,那个勇开布衣将相之局,在历史长河里掀起惊涛骇浪的猛人。他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就像一部超级大片,赶紧来看看吧!
刘邦,字季。他出生在公元前256年,在公元前195年告别了这个世界。他老家在沛县,也就是现在江苏沛县那一块儿。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相当普通。他这一辈子,最痛心的事儿,就是看着韩信、彭越、英布这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谋反;最欣慰的,肯定是平了秦朝,灭了楚国,建立了大汉基业,那可是相当有成就感;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吕后会专权,把朝廷搅得一团糟。
刘邦自己也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之杰,我能重用他们,所以才能取得天下。”你瞧瞧,他虽然出身贫民,可这胸怀、这眼光,那叫一个厉害,知人善用,最后成就了一番霸业。
公元前256年,刘邦呱呱坠地,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早年的刘邦,那可是个让人头疼的主儿,整天就知道喝酒、找乐子,对种地这些农活一点都不感兴趣,还带点无赖的习气。就因为这样,哪怕后来他当上了沛县泗水地方的亭长,大家也不太瞧得起他。不过,刘邦这人有个优点,就是豪放豁达,出手大方,心里还藏着大志向,就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金子,等着发光的那一天。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扯起了反秦的大旗,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一下子就点燃了大家反抗秦朝的热情。刘邦一看,机会来了,也在自己家乡沛县起兵响应,还自封沛公。没过多久,他就带着自己的队伍,归附到楚国旧贵族项梁率领的起义部队里。这支部队发展得可快了,没多久就成了反秦的主力军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刘邦和项羽逐渐崭露头角,成了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人物。陈胜、吴广失败后,他们俩继续带着大家和秦朝干仗。巨鹿之战后,他俩分兵两路,各自带着一支部队,朝着关中杀过去,目标就是推翻秦朝。
公元前206年,刘邦这一路进展特别顺利,率先率部攻破咸阳,把秦朝给推翻了。进了咸阳城,刘邦可没像一般人那样,只顾着抢财宝、抢美女,他干了一件特别得人心的事儿,废除了秦朝那些严苛的法律,还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就三条简单的规矩,一下子就把老百姓的心给笼络住了。
就在刘邦攻破咸阳的同一年,项羽也带着大军入关了。项羽的谋士范增,那可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他一眼就看出刘邦是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心里就想着赶紧把刘邦除掉。于是,他设下了鸿门宴,就等着刘邦来送死。
鸿门宴上,那气氛紧张得要命,刘邦就像一只掉进狼窝的羊,危在旦夕。项羽呢,本来有机会一刀结果了刘邦,可他这人优柔寡断,磨磨蹭蹭的,就是下不了决心。刘邦也不傻,在机智勇敢的张良和樊哙的掩护下,瞅准机会,脚底抹油,成功逃离了这个鬼地方。你说这刘邦,命可真大,要是当时项羽果断一点,历史可就得改写了。
从鸿门宴逃出来之后,项羽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根本不把之前“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当回事儿,自己给自己封了个霸王,还把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可没办法,实力悬殊,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了汉王的封号,灰溜溜地退出关中。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这四年,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楚汉战争。刚开始的时候,项羽那是占尽优势,把刘邦打得节节败退。可刘邦有个优点,就是会用人、会用计。他重用张良、萧何、韩信这些能人,让他们各展所长。慢慢地,刘邦就掌握了主动权。
公元前202年,刘邦联合各路诸侯,一起发力,把项羽的主力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把项羽困在了垓下。项羽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他自己也觉得没脸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同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后来又把都城定在长安,汉朝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刚建立的时候,百废待兴,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生产,那可是操碎了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方面,他学秦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和20等爵位制,还让人制定了法律《九章律》。为了让朝廷更有威严,他还派秦博士叔孙通,照着秦朝的礼仪,制定出了汉代的礼仪制度。同时,他采纳娄敬的建议,实行“强本弱末之术”,把六国君主的后裔和地方上的豪族大户都迁到关中,这样就能把他们看住,防止他们捣乱。在位期间,他还亲自带兵,平定了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把朝廷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在经济方面,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大批士兵退伍回家,给他们减免徭役,还把一些卖身为奴的人释放出来,让他们恢复平民身份。在税收上,他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规定田赋15税1,算赋每个成年人每年120钱。他还打压那些商人,不让他们侵害农业的利益。这一系列举措,就像给汉朝这棵大树浇了水、施了肥,为恢复生产、发展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虽然出身平民,可他那雄才大略,那知人善任的本事,真是让人佩服。他大胆地选拔人才,不管人家出身多低微,只要有本事,就给机会。他手下好多文臣武将,以前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因为刘邦的赏识,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开创的这个布衣将相的局面,那可是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选官制度,好多都受他这个变革的启发。
就说韩信吧,刚开始刘邦根本没发现他的才能,只让他当个管粮草的小官。后来多亏了萧何极力推荐,刘邦才意识到韩信是个大宝贝,专门设坛备礼,拜韩信为大将军。陕西省汉中市城南的拜将坛,据说就是当年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举行仪式的地方。
公元前19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因为讨伐英布的时候受了箭伤,这伤口一直没好,最后在长乐宫病逝了,享年62岁。他这一辈子,从一个普通农民,一路摸爬滚打,最后成了开国皇帝,这经历,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从刘邦的人生经历,咱能学到好多东西。首先,人得有志向,刘邦从小就有大志向,而且不张扬,一步一个脚印,礼贤下士,到处笼络人才,积攒实力,最后才能成就大业。
其次,刘邦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身卑微,根本不是事儿,只要你有本事、有志向,一样能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