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a83201010aa109ecaf4ccfcf17a184.jpg)
文|微微笑了
01.有家长抱怨:
感觉自己养了个天性冷漠的孩子。
孩子很少跟我们沟通,总是面无表情、语气冷淡。
每天接送上下学,孩子只是坐在车里可以整个车程面向窗外,一言不发。还有,回到家就关房间门……
类似这样“诉苦”有很多,比如:
“我家孩子也是这样,说两句就炸毛,哎。”
“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天都不出来……”
青春期的孩子,这种“仇亲期”现象就尤为明显。
很多家长不懂:为何孩子小的时候很乖巧听话,突然就爱唱反调、发脾气或者冷漠不搭理人?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与冷漠,似乎成了当代家庭教育中一道无解的难题。
著名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密:
青春期的叛逆,并不是孩子天性冷漠,而是他们身心发展的自然结果。理解这一点,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58e41151a86c53db446a67fc065edf.jpg)
在《心理抚养》一书中,李玫瑾这样提及到,“许多父母向我诉说孩子在青春期如何失控、成年后如何失能时,我脑海里闪现的判断是,他们的孩子一定是六岁之前的养育出现了不可逆性的缺失。”
为什么呢?
因为0-6岁是孩子性格、情感以及认知塑造的最佳时期,也是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依恋的关键时期。
倘若这个时期处理不好,那么“这些问题”就会等到在孩子青春期集中显现以及爆发,变成一个冷漠仇亲、让人操心的孩子。
其实,孩子的冷漠不是天性,而是父母错过了心理抚养的关键期。
此外,青春期的孩子受到体内激素的影响,变得烦躁不安,就像是困在牢笼里的猛兽,既渴望摆脱束缚,又害怕失去情感依托,矛盾不已。
有时候,孩子不是叛逆天性冷漠,而是被生理本能困住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ee59baa8c30a87e013cd8da5162e2c.jpg)
面对孩子的冷漠与暴躁,多数家长陷入两种极端:
要么步步紧逼加剧对抗,要么无奈放任走向疏离。
李玫瑾提出的“不急”策略,具体怎样做:
“若是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敌对情绪,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坚忍,记住“和善而坚定”的原则,更要有“船急不可猛掉头”的意识。
若与孩子发生冲突,父母切记只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用要求、命令、强制等方式,那样会激发孩子的青春冲动。”
这种“不急”的心态与策略,正是让无数家庭重获生机的关键。
第一,情绪不上不急
有研究表明,让叛逆最严重的20名学生每天放学后踢1小时足球。
一个月后,这些学生的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下降37%,与父母冲突次数减少61%。
因此,父母亲可尽量保证孩子一定轻度的运动量,可打篮球、跑步、游泳或拳击沙袋等等,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减少冲突风暴的发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b0d4e964e40b2a26cc44628bd68f37.jpg)
第二,管教上不急
一般来说,童年获得安全感和爱的孩子,青春期叛逆程度总体会下降。
简单来说,就是6岁之前,父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后续孩子青春期出现大问题的概率不大。
正如李玫瑾所说的那样:
“依恋期是教育孩子最关键时期,孩子的依恋就是父母最大的教育资本。”
如果孩子出现青春期叛逆,可尝试下面的方法重建:
l每天15分钟“黄金倾听时间”:不评价、不说教,只说“我在听”
l每月1次“角色互换日”:让孩子安排全家活动,体验责任与掌控感
l用“我信息”替代“你信息”:“我担心你熬夜伤身体”比“你怎么又玩手机”有效10倍
第三,期待不急
腾讯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2%的青春期冲突源于父母对“完美成长路径”的执念。
而那些被允许适度试错的孩子,成年后心理韧性指数高出41%。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记得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成为父母眼中“完美的小孩”。
放下你的期待,允许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你眼中完美的孩子。
请记得,唠叨不是爱,过度的提醒和催促会让孩子感到不信任和被控制。
父母应该学会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7c9263ec98b607e64bd6ded31d9cd2.jpg)
总的来说,青春期不是亲子关系的终点,而是深度连接的起点。
当我们看懂孩子冷漠背后的呐喊,理解叛逆深处的成长诉求,那些摔门的巨响终将化作破茧的裂帛之音。
正如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中所说: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方能天天向上。”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763da14bc5c80d82c3d079dec63cd6.jpg)
教育不是修剪生命的枝桠,而是倾听根系生长的声音。
如果你在科学育儿和家庭管理的道路上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交流,那么李玫瑾的《心理抚养》无疑是你的必读之选。
书中没有晦涩理论,全是保姆级教程。
无论是从婴儿期的情感依恋到青春期的叛逆应对,还是从人性底层逻辑到具体场景话术,手把手教你用"心理抚养法"培养高情商、懂感恩的孩子。
翻开《心理抚养》,你会发现,那个“冷漠”的孩子,不过是等待被理解的追光少年。
让我们一起,用心理抚养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