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焦虑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
在中医的角度看来,焦虑症的产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心不藏神”这一核心病机。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当心的功能失常,不能有效地调控精神活动时,就会出现“心不藏神”的情况,导致情绪波动、易惊恐、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典型的焦虑症状。
那么,对于焦虑症的治疗,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思路呢?中医认为,治疗焦虑症的关键在于调养心脏,使之恢复正常功能,从而达到“心阳充足”的状态。
具体怎么做呢?大家看完这个案例,就能理解了。

患者小刘24岁,从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让他感到身心疲惫。他开始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常常感到不安和焦虑。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我线下面诊。
刻诊: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心火亢盛,心神不宁。
调理思路: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开窍醒神
详细了解情况后,辨证开方:黄连、生地黄、麦冬、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

结果如何?
一个疗程后复诊,患者失眠改善明显,焦虑、心悸情况稍缓;调方继服,三诊时,患者脉象柔和,舌淡红苔薄白,心悸、焦虑情况减轻,睡眠质量提高。坚持调理,并遵医嘱,根据情况减少药量,目前处于巩固阶段,保持稳定后即可停药。
当外界压力增大,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心神无法得到充分滋养,便会出现神志不宁的现象。心神不足,心神无法固守,焦虑、紧张等症状便会随之而来。

此方通过调气血,清心火、养心血的方法,使心神得到充分滋养,从而恢复其藏神功能。
在这里也想跟大家说:焦虑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找对病因,对症治疗,积极配合,保持好的心态,一定可以很快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