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曾思玉看电影,片尾出现毛主席,脸色突变:有不好的预感

奇史怪谈 2025-04-19 11:20:59

【前言】

1974年那会儿,曾思玉又在电视上瞅见了毛主席。打从去年八大军区司令大换岗后,曾思玉心里头就老惦记着毛主席,一直没放下。

他被电视里播放的毛主席在东湖宾馆迎接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画面给深深迷住了。

瞧着毛主席那衰老的模样和缓慢的脚步,曾思玉心里头猛地一紧,眼眶子瞬间就湿润了,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按理说,打从去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大调整之后,曾思玉心里头就一直盼星星盼月亮地想再见到毛主席。这次好不容易见到了,按理说应该乐开了花才对,可他咋会有这种反应呢?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曾思玉】

曾思玉,1911年出生,老家在江西信丰县,家里头挺穷的。他小时候一直在村里头长大,虽然日子苦,但他心里头特别佩服毛主席这位大领导。

1934年那会儿,中国挺不太平的,红军开始了一段大家老提起的长征路。曾思玉呢,跟好多热血青年一样,被那个了不起的革命大事给迷住了。

他二话不说就铁了心要加入红军,这一选择让他的人生道路来了个大转弯。

在红军队伍里头,曾思玉老是碰到些要命的事儿,可他愣是靠着脑瓜子灵光,回回都能化险为夷。就这么着,他一步步升成了班长。跟国民党军队打的那几仗,那叫一个激烈,曾思玉带着兄弟们,愣是把敌人打得差不离快没了。

有个敌军军官居然溜掉了。曾思玉心里很不服气,他带上两个战士就追了上去,真是有股子倔劲儿和聪明劲儿。结果,他还真就把那个敌官给抓住了,搞得敌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天,红二师的领导把通信工作的曾思玉叫了过去,对他说:“刚收到上面的消息,得给毛主席找几个抬担架的人,这事儿就安排给你了。”

曾思玉接到任务,二话不说,就在全师里选了六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让他们去执行任务。

一见到毛主席,曾思玉立马就敬了个军礼,接着他就憨憨地笑着站在那儿,两只手也不停地搓来搓去,显得有些局促。

主席瞧见他,和蔼地打招呼:“曾思玉同志,你好啊!往后还得靠你多担待些。”

曾思玉压根儿没想过主席会晓得他叫啥,心里头那个惊讶加高兴啊。他跟主席说:“哪儿辛苦了,能给您抬担架,我这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

毛主席瞅着站在跟前的曾思玉,对他说要加油干。这是他们俩头一回碰面,毛主席的那些打气的话,深深地刻在了曾思玉的脑海里。

在后来那段特别难走的长征路上,曾思玉表现出了特别胆大不怕事的精神。

他工作表现特别棒,慢慢就开始被人注意到了。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特别重要且保密的任务。

【冒险送信】

1935年6月份,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合了。接着,他们就分成了两拨,一拨走左边,一拨走右边,一块儿往北开拔。

那段时间里,张国焘悄悄给红四方面军的政委发了封电报,让他在里头说,想让他带着右路军往南走,继续打战斗。

那时候,陈昌浩正忙着讲话呢,叶剑英就接过了那份秘密电报。叶剑英一读电报内容,立马就懂得了张国焘的小九九。他二话不说,赶紧跑去跟毛主席讲了这事儿。

为了不和张国焘起冲突,毛主席当下就决定,带着右路军赶紧在夜里往北走。可问题是,怎么跟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说这事儿呢?

商量之后,毛主席打算自己动手写封信,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不过,红四军跟毛主席的队伍隔得挺远,中间还被蒋介石设下的重重封锁挡着,这让毛主席压根儿不敢往任务失败那方面想。

那到底该派谁去搞定这事儿呢?

毛主席仔细考量了一番,最后拍板让曾思玉去挑这个大梁,他心里有数,觉得曾思玉肯定能行。

警卫员把曾思玉找到后,毛主席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下定了决心:“思玉啊,这次的任务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关乎到我们党的命运。”

毛主席把写好的信件递给曾思玉,说:“你把这封信赶紧送给徐向前,动作要快,我对你有信心,你肯定能办好这事儿。”

曾思玉接到任务,他认真地点头答应:“这事儿我一定给你办好!”

曾思玉二话不说,直接把信揣进怀里,带着六营一团,火速赶往那个地方,快得让人都来不及反应。

大概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曾思玉他们一行人走到了草地小山的那个分叉路口。曾思玉立马跳下马来,开始认真瞧起路来,看哪条道合适。

雨刚停不久,地上泥巴又湿又软,走路肯定会踩出印子。但眼下地上干干净净,连个马蹄印都没有,曾思玉这才心里一宽:徐向前的队伍还没走这儿呢。

大家在这儿盼着徐向前来,只要他一到,就把信直接递给他。

徐向前读完信里的内容,气得不行:“咱咋能自个儿跟自个儿动手呢!”

信里头把张国焘想搞分裂的事情给抖露出来了。那时候,张国焘打着算盘,想让徐向前带着队伍往南走,好趁机把中央给拆开。毛主席心里头盼着徐向前能赶紧回来,把张国焘这计谋给搅黄了。

瞧着徐向前的神情,曾思玉心里犯嘀咕,开口问道:“总指挥,要不要我帮您写封回信?”徐向前摆了摆手,拿起笔来说:“不用了,我签个字就行。”

就这样,曾思玉顺利达成了毛主席委托给他的关键使命。

【时隔多年再见面】

张国焘企图把中央给拆分开来的计划泡汤后,曾思玉算得上是立了大功。在那紧急关头,他一点不慌,处理起事情来头头是道,这让毛主席对他刮目相看。

所以,在1967年武汉七二零事件爆发那会儿,毛主席脑子里头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曾思玉。

曾思玉一接到上级的调动通知,立马就决定遵从安排,一点都没犹豫。

尽管他在沈阳打拼了十年,攒下了不少本事和经验,可对他来说,这些都不算数,最重要的是党的指示,那才是放在第一位的。

后来,曾思玉就到了武汉,打算好好干一番事业。不过,他刚到武汉那会儿,啥根基都没有,要想完成毛主席交代的任务,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毛主席肯定也察觉到了这个情况,曾思玉一到武汉没多久,他就亲自过来实地看看了。

曾思玉又一次碰到了毛主席,那时的毛主席年轻力壮,特别有智慧。有了毛主席的鼎力相助,曾思玉很快就掌控住了局面,紧接着就大刀阔斧地搞起了改革。

他动手调整了武汉军区的人事安排,把里面那些不好的东西给去掉了,然后又挑了些聪明能干的人,让他们去负责重要的岗位。

曾思玉在武汉可是立下了大功,他找寻到了江汉平原下的石油宝藏,还顺利挖出了固体盐这些宝贵资源,给咱们增加了不少的资源家底。

1971年那会儿,毛主席又到武汉来考察了。曾思玉心里头特别想亲自去迎接毛主席,可惜因为身体不太好,最后没能赶上,错过了这次机会。

之后,曾思玉能见到毛主席的次数就变得很少了。没过多久,中央发了个通知,说要调动八个大军区的人事安排,曾思玉接到上面的命令,就去济南军区上任了。

之后好一阵子,曾思玉都没能再见到毛主席。

到了1973年那会儿,军区搞了个露天电影放映,听说最后毛主席会露脸,曾思玉早早就跑过去等着了。他瞪大眼睛紧盯着银幕,心里头就盼着毛主席能快点出来。

但是,等屏幕上最终出现毛主席的身影时,曾思玉整个人愣住了。他猛地站起来,疑惑地问:“这人是谁啊?”

边上的卫兵回答说:“这位就是咱们的毛主席!”

看到这个场景,曾思玉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挺难受的!他明白,毛主席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没法再像过去那样行动方便了。

这也说明,毛主席或许很快就要和他们分别了……

想到这事儿,曾思玉心里真有点儿不是滋味。毛主席,那可是新中国的头号大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心骨。

在那些老一辈人眼里,毛主席的地位那是杠杠的高,没人能动摇!曾思玉心里头真是咋也接受不了,毛主席眼看就要离开他们的事实……

1976年那会儿,毛主席离我们而去了。曾思玉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他立马就往北京赶,就想亲自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望着毛主席平静的脸庞,曾思玉脑海里浮现出与主席共度的那些日子。突然间,心里一阵难过,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掉了下来……

【结语】

曾思玉到了晚年,还是一门心思扑在国家的建设和革命事业上,贡献不小。在曾思玉看来,主席就是他革命路上的领路人,既是教他成长的老师,也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就算主席已经不在了,他心里还是牢牢记着主席的话,不停歇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