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那会儿,咱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在经历大变样,啥都不确定。
如今这世界,就像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大家庭,大伙儿的日子也因此有了天翻地覆的大变样。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河南有个建筑公司家属楼的地方,揭开了一段让人感慨的红军历史。
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终于找到了五十多年前在战乱里走失的老公。但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俩都重新成了家。这段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感情,到底会有个啥结果呢?
【一、纷飞的战火】
这事儿得从新中国那会儿讲起,1919年,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在祖国大地上火爆开场了。
蒋红英的老爸特别热衷那个运动,他是个工人代表,干起革命工作来特别卖力,后来表现优秀,还入了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到了1927年,蒋介石突然发难,在上海对共产党人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姜红英的爸爸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下,就只剩下姜红英和她妈妈两个人,她们只能互相依靠,一起过日子了。
因为世道越来越不太平,蒋红英和她妈妈本来日子就紧巴巴的,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实在没办法,蒋红英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妹几个回了外婆家,去找她们的舅老爷求助。
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挺艰难,蒋红英她舅姥爷家里头实在是没法再多养几口人了。
那蒋红英这一家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这时候,舅爷爷跟他们讲,附近有个有钱人家正在找小媳妇,说是想让蒋红英去。
把他们母子几人卖到有钱人家里,好让他们能活下去。
童养媳啊,那是老封建时候留下来的事儿了,她们的日子普遍过得挺惨。清朝那会儿,有个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先生,他写了篇《姑恶》,就是专门讲童养媳过得有多苦的。
童养媳的日子大多很苦命,那么小的一个女孩,就被婆家买走。白天得不停地干活,稍微出点差错,婆家的人就会骂她、打她。
蒋红英家粮食吃完了,可那自私的舅爷非但没帮忙,还老劝说她妈,说被有钱人家买去,至少不会饿着。没办法,生活所迫,蒋红英就被舅爷给卖出去了。
蒋红英在婆婆家过得那叫一个惨,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还动不动就被打骂,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好地方。那两年,她真是受够了罪,再也忍不下去了。后来,碰上个机会,她就从婆婆家跑了出来。
在这个乱世之中,想吃饱一顿饭真是难上加难。她离了婆家,还能去哪儿落脚呢?
蒋红英心里乱糟糟的,就悄悄地去找了妈妈。妈妈一瞧,蒋红英这才十岁的小身板上,到处都是淤青和紫印,眼泪立马就哗哗地往下掉。
蒋红英她妈瞧出了她那贪心舅舅的真面目,要是舅舅晓得蒋红英偷偷溜了出来,肯定会拼了命地把她抓回去。这么一想,她妈当机立断,打算带着蒋红英去找红军。
这家人跑遍了宁波、南京好多地方,就为了找红军。他们身无分文,只能一路乞讨,个中艰辛真是难以言表。好在最后,他们在河南的大别山里头,总算是找到了红军的队伍。
小时候受到老爸的影响,再加上一路上老听人说红军总是为老百姓着想,蒋红英才11岁,就下定了决心,加入了新县当地的农民赤卫军。
转眼间,三年时间就这么溜走了。蒋红英所在的农民赤卫军被红军整合进去,她也顺利加入了红军,成了一名小战士。靠着聪明的脑瓜子和机灵的应变能力,她还当上了通讯员,真是挺光荣的。
【二、两人初识】
在新县的这几年光阴,蒋红英和她妈妈过得挺踏实,而且还撞上了一桩美事,那就是收获了爱情。
蒋红英的那段情愫是怎么开始的呢?
咱们说说这故事里的男一号,赵基生,他是河南新县人。在那个年代,战火连天,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读书写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赵基生读过书,算是有点墨水的人。
赵基生因为会读写,深得领导赏识,就被调到了宣传部,负责登记新兵信息和处理其他通讯事务。也就是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蒋红英。
蒋红英在团队里一直表现得很出色,但早年童养媳的经历给她留下了太大的心理阴影。她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做错什么事,会遭到责骂和欺负,就像一只容易受到惊吓的小兔子。
赵基生比蒋红英大了五岁,看到她的样子,心里头很不是滋味。他是负责给这小姑娘办理入伍手续的人,因为平日里总是一起忙活着,所以他就把蒋红英当作了自己的亲妹子一样看待。
瞧着蒋红英老是一惊一乍的,赵基生就琢磨着怎么帮她把这毛病给改了,他开始给她讲些趣事想让她乐乐。随着赵基生一点点地劝慰,蒋红英人也变得开朗多了,心里头对他的感觉也悄悄地起了变化。
安稳的日子终究没能长久,蒋介石对红军的猛烈追击从上海一路扩展到了河南,连大别山的根据地也遭到了严密的封锁。现在,想要获取和传递消息变得极其不易。
国民党士兵对过往的老百姓查得特别严,红军处境挺棘手。有人出主意,说不如让通信员装成一对夫妻,这样或许能让国民党放松点戒备,好让咱们突破他们的封锁线。
这个方法确实挺靠谱,可谁能真正做到呢?
经过团队里的一番仔细商量,最后决定让赵基生和蒋红英去执行这次任务。他俩平时就是负责宣传和通讯的,相互之间特别熟,年纪也轻,脑子转得快,遇到情况能灵活处理,所以这次任务派他俩去最合适。
后来,那段时间里,他们俩老是一块儿装成两口子去完成上面给的任务。
多回了几次合作,两个人心里那点好感就越发浓了,本来只是装装样子的“假夫妻”,在战火连天中,经过大家的不断,慢慢就变成了真的。
【三、因伤分离】
安稳的日子因为战争的搅扰,没过多久就没了。
革命的局面因为国民党军队连连发起反“围剿”,变得越来越紧张,情报人员蒋红英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国民党反“围剿”行动的持续,革命形势日益严峻,蒋红英作为情报战线的一员,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国民党军队不断反扑,革命局势日渐恶化,情报工作者蒋红英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933年那会儿,蒋红英在执行任务时,倒霉地被敌人给逮住了。他们对她用了好多狠招,拷打得她实在受不了,最后直接晕过去了。敌人看她没动静了,以为她已经咽了气,就不再动手了。后来,多亏了当地一个好心人发现了她,偷偷地给救了下来。
蒋红英在养病那会儿,红军队伍吃了大亏,人数一下子少了很多。上头决定让队伍换个地方,由于大家伙儿都以为蒋红英不在了,所以也就没告诉她这事儿。
蒋红英迷了路,找不着部队了,后来听说她妈现在在南京干活儿,就赶紧奔南京去找她妈。不过,她心里一直惦记着部队和老公,没停止过打听他们的消息。
赵基生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婆,他到处问人,想知道老婆的下落。虽然那时候得到的消息都说她可能不在了,但赵基生就是不信这个邪。
1934年那会儿,赵基生在打仗时受了挺重的伤,没法再跟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去打反“围剿”仗了,所以就回了新县老家养身体。他虽然在家,但心里老惦记着自个儿的媳妇儿。
蒋红英从没停止过寻找丈夫的消息,有次碰巧听到说赵基生打的那场仗死伤特别多,他可能已经不在了。
世事真是无常,硬是把两个相爱的人用这样的手段给拆散了。赵基生的爹娘盼着儿子能从痛苦中走出来,再找个伴儿成家。老两口急着想抱孙子,所以就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
赵基生一直没打听到妻子的下落,看着年迈双亲头发都白了,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蒋红英的妈心疼女儿整天泡在伤心里,过得闷闷不乐,而且她自己身子骨也不硬朗,担心没法一直陪着女儿。所以她就想找个踏踏实实的小伙子,来照顾女儿下半辈子。
然后我就一直劝慰她,打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受伤甚至丢掉性命,就像蒋红英她爸那样。但不管怎样,活着的人日子还得往下过。
经过老妈的好一顿劝说,加上自己身子骨也不如从前了,蒋红英最后松了劲儿,答应了,点了头,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那位浙江老乡。新丈夫这人挺实在,对蒋红英特别好,两个人就这么互相帮衬着,把日子给过下去了。
赵基生和蒋红英,他们在革命的风雨里萌芽的爱情,眼下先被放到了一边。
不过说实话,缘分这东西真的太玄妙了,它能无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你和心里惦记的那个人相遇。
【四、再续前缘】
1952年,蒋红英的老公张聚缘,因为一些意外情况,被公司调动去了河南郑州的一个搞建筑的公司。到了1985年,张聚缘身体不好,比蒋红英早走了几年。
68岁的蒋红英老人,老伴走了之后,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她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孤单地走下去了。可没想到,楼下新开了家杂货店,让她的日子起了波澜。
杂货铺里那位店主是个挺热心的河南小妹,小妹做事干脆利落,卖的货品既实惠质量又好,加之蒋红英老觉得跟她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因此特别乐意到她那买东西。
一来一往之间,两人渐渐变得亲近,经常凑一块儿聊聊家里的琐事。这对晚年失去老伴的蒋红英来说,真是莫大的心灵安慰。
这天,蒋红英跟杂货店的小老板像平常那样唠起了家常。没想到,这次聊天,蒋红英居然听到了一个让自己又惊讶又高兴的消息。
小头目跟蒋红英说,她叫赵桂英,老家坐落在河南大别山区新县的箭厂河乡里。
蒋红英心里猛地一颤,就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她从来都没忘掉过第一任老公赵基生,打死她都不信赵基生已经牺牲了,赶紧就追问起来:
小姑娘,我想打听一下,你们村里有没有个老红军,名字叫赵基生的?
小姑娘突然间呆住了。
你咋会知道俺老爷子的姓名呢?
听到这个反问,蒋红英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可她又担心起来,生怕哪儿不对劲,又怕这次的希望又泡汤了。于是,她赶紧又问了问那个小姑娘。
小姑娘,你那儿有你爷爷的照片没?
尽管蒋红英和赵桂英挺熟的,但冷不丁提出要瞅瞅人家家里的照片,总感觉有点不太合适。不过,小姑娘倒是没往心里去,毕竟在家时,她已经见过好多回那些自称是爷爷下属的陌生人来拜访了。
这位老太太,能一口喊出老爷子的名字,看来他们俩是熟人。女孩这么一想,就从兜里掏出了自己一直带着的全家福照片。
瞅见照片里头那个老熟人,蒋红英心里头那股子劲儿再也绷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整个人都哭湿了。她朝着赵桂英喊道:
小姑娘,麻烦你帮个忙,去问一下赵基生,看他是否还记得蒋红英这个名字。
看到这个情况,小女孩心里明白了,这位老人肯定和爷爷是老朋友,他们之间好像还有些过往。她二话不说,立马给家里写了封信,还夹了一张蒋红英的照片一块寄了回去。
分隔了半个多世纪,因为战争的缘故一直没见面的两个人,没想到命运这么安排,让他们突然间又碰到了。
赵基生收到家里寄来的信和照片,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他原本以为,自己就这么死心眼地等着妻子回来,可问来问去,得到的都是说她已经不在了的消息。
实在没办法,拧不过爸妈的再三恳求,我只得再次张罗起新家庭,打算结婚生子。可万万没想到,我前头那位正牌老婆竟然还活着。
赵基生一听这事,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特别想见蒋红英一面。于是呢,在赵基生孙女的热心帮忙下,蒋红英就这么来到了大别山新县,这个他俩好久没到的地方,终于又能重聚了。
分开了半个多世纪后,他们终于又见面了,两个人心里都攒了好多话想跟对方唠唠。
【五、婚礼】
赵基生和蒋红英在小辈的陪伴下,重走了当年并肩作战的地方,勾起了一大堆往日的回忆。他们四处瞧瞧看看,找寻着那些遗落在时光里的记忆片段。
年轻人瞧着他们俩都挺在意对方,心里头就琢磨着给他们牵牵线。两位长辈现在都是一个人,正好能搭个伴,互相照顾着往后过日子。
后来,在小孩子们的张罗下,俩老人打算再次携手。这事儿传开后,好多人都知道了。当地的民政局知道了,就说他们愿意出钱,给两位老人补办个婚礼。
1994年3月快结束的时候,两位老人家在好多人的围观下,通过当地的民政局,正式领了结婚证,还办了场婚礼。他们俩都戴着大红喜花,肩并肩坐在一起。
他们相隔半个多世纪后再次相遇的爱情故事,引来了众多媒体记者的探访。昔日的战友们得知此事后,都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感慨两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大伙儿琢磨着得给这对好不容易再见面的新人,送点有特别意思的礼物才行。
大家最近才明白,蒋红英因为多年前离开了队伍,所以一直没能重新获得红军的身份。
于是大家都主动打电话来为她证明,就借着这个契机,把蒋红英的红军档案给建好了,还给她重新发了“失散人员证明书”。
蒋红英收到的这份礼物意义重大,它代表着老一辈红军为我们奋斗,让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标志。
结束的话:到这里就差不多说完了。总结一下,咱们聊的这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虽然说得简单了点,但意思都传达到了。就是希望你能从中学到点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好了,不再多啰嗦了,祝你一切顺利!
赵基生和蒋红英这对老夫妻的爱情故事,让不少人心里暖洋洋的。他们真的很走运,而从他们的故事里,咱们也能瞧出当年那场战争的凶狠劲儿。
现在咱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走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不过不管走到哪儿,咱们都得牢记,咱们现在享有的所有幸福,都是因为有人在前面给咱们顶着压力、扛着责任。
老一辈的红军战士,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下,用他们的鲜血铺就了胜利之路。他们翻越了皑皑雪山,穿越了茫茫草地,历经数不清的艰难险阻,这才有了今天强大而辉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