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7年那会儿,党中央的队伍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又一次摆脱了敌人的穷追不舍,找了个山里的小村庄,先停下来歇歇脚。
部队好久没粮食吃了,后勤头儿在周围好几个村子都没找到吃的,现在就领着战士们到处找野菜和野兽充饥。
但这些食物根本填不饱战士们的肚子,更别提中央还有众多做文职工作的领导和他们的家属,他们也是一大群需要吃饭的人呢。
饿了好多天后,毛主席身体肿了起来,手抖得笔都拿不稳了。那天,医生好不容易弄到了点药,赶紧送进屋里给主席服用。
主席一看到医生拿着药走进来,立马火了,直接嚷道:“我好着呢,没病!”
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中原成败关键】
让毛主席发火的不是那些医生,而是中原战场上那乱成一团的战局。
1947年开头那会儿,蒋介石给在郑州的国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拍了封电报。他让顾祝同把主要兵力都拉起来,先去陇海铁路东边和山东南部那块地儿,先把陈毅的队伍给收拾了,然后再转头去对付刘伯承的部队。
蒋介石觉得,这个战略计划对我军打仗能不能赢太重要了,他坚决不让前线指挥官改动一点点。
到了11月份,国民党的大军终于攻下了苏北的沭阳县。这时候,薛岳收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在十天内把我们军队赶出江苏北部,好让苏北的战斗早点结束。
那时候,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势头特别猛,到了第二年1月份,他们已经成功打开了陇海铁路东段的线路,让火车又能跑起来了。
现在,去年才起义加入我们队伍的郝鹏举,在前线顶不住国民党军队的猛攻,又一次转头投了蒋介石。蒋介石对这类随风倒的将领也是挺大方,直接让他当上了第四十二集团军的总司令,守在白塔埠。
但我军绝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叛徒。他向蒋介石低头后,华东野战军立马对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郝鹏举背叛才短短十天,我军就攻下了白塔埠,又一次把郝鹏举给抓住了。
2月4日一早,蒋介石因为郝鹏举投降的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高兴,居然鼓起勇气,直接飞到郑州去看望自己的部队。他啊,上午十点一到那儿,下午五点就赶紧打道回府了,真是来去匆匆。
跟郑州的指挥官们碰了个头后,蒋介石就溜回南京躲起来了。等我军把郝鹏举那伙人给收拾了,咱立马就奔河南和安徽交界那块儿去了,一口气干掉了差不多两万国军。
随着我军攻势越来越猛,顾祝同不得不把战线往后拉,还将指挥部搬到了徐州,好一并管着山东和河南的战局。
这时候,在陕西那边,胡宗南正带着他的部队追赶陕北的解放军。中央很快下了命令,让晋冀鲁豫野战军朝南进军,攻打风陵渡,给胡宗南的部队来个侧翼打击。
四月份刚开始那会儿,咱们军队在河南北边跟反动势力的较量,算是第一阶段告一段落了。咱们顺利拿下了黄河北岸的五个县城还有好多地方,紧接着就开始往南边反击了。
六月末,晋冀鲁豫的野战军,四个大军团加起来有十二万多人,一股脑儿地过了黄河,打响了咱们对国民党军的大反攻。
打了好一阵子硬仗,咱们终于打下了郓城,干掉了敌军一万多人。接着打仗就挺顺了,一路赢下去,咱们队伍在中原大地上势如破竹,把鲁西南全给解放了。
【挺进大别山】
到了7月份,战争形势有了新变化,中央根据实际情况,给刘邓两位将领安排了新任务:“咱们陕北的解放军打算收拾胡宗南的部队,你们那边的陈赓、谢富治纵队得渡过黄河往南打,目标是潼关、洛阳、郑州这些地方,目的是把胡宗南的部队从老窝引出来。”
接到上级指示,刘邓大军立马动手,对河南北边发起了攻击。靠着咱们队伍的猛烈炮火,一口气拿下了九个县城,帮好多老百姓找回了安稳日子。
7月23号,中央军委给刘邓他们发了封新电报,说让他们在原地休息十天,好让部队喘口气,把战斗力给恢复回来。接下来呢,得在半个月时间里从大别山里头穿出去,直接打敌人的老窝。
不过到了8月初那会儿,敌军冷不丁地调动了八个师外加18个旅,人数加起来有十四万,他们从菏泽、嘉祥这些地方一块儿朝野战军扑过来。因为敌人这次袭击得太突然,领导人们没办法,只能决定赶紧结束休整,悄悄咪咪地往南直奔大别山。
七月底的时候,中央军委又做了个决定,把陈赓和谢富治的部队给拆开,重新组合成一个野战军团。他们的新任务是往河南西边打过去,瞅准时机再往陕西那边靠,目标就是搞定胡宗南的部队。
这样一来,刘邓大军带领的队伍战斗力大减,碰到敌人围堵时,就显得更加吃力了。
刘邓为了躲开敌人的包围,决定把部队拆成三队,快速往大别山赶。国民党那边儿的头头儿,对刘邓大军的行动搞错了,觉得他们是北渡黄河没成功,所以就往南跑了,没当回事儿,也没全力去拦截。
最终,刘邓大军成功跨过了陇海铁路,过了涡河就进了豫皖苏解放区。那时候,敌军有十四万之众呢,一看刘邓大军攻势不对劲,立马就动手阻拦包围了。
现在刘邓大军还有十万人马,人多自然就走得慢了。好在他们身处大别山区,就算走得慢点,敌人也不容易追上。
但为了甩掉敌军,刘邓大军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穿过那二十公里宽的黄泛区。到了沙河那儿,他们干脆把所有大家伙儿都给砸了,就为了走得快点儿。
现在,国军第八十五师早已在汝河南边布下了严密的防线,就等着咱们大军千里迢迢赶到,给他们来个正面交锋。到了8月23号,刘邓大军总算是走到了汝河北岸,可回头一看,国民党军队三个师的追兵紧紧咬着不放。
刘邓两位领导直接跑到渡口,带着战士们硬闯汝河,把敌军八十五师的防线给冲垮了。就这样,咱们部队在短短三天里,全都过了河,顺利钻进了大别山的北边。这一路,咱们走了整整二十二天。
但现在还不能放松,敌人又一次把大别山区给围了起来,刘邓大军再次被敌人困住了。
【全取大胜】
打听到刘邓大军那浩浩荡荡十几万人马,被困在远离咱们上千里的大别山里头,毛主席成天心里都放不下,眼睛就盯着那张地图,琢磨着怎么把这困局给解了。
但现在,中央根据地的形势也挺让人揪心,蒋介石的军队一直死死追着,就是不肯放过中央根据地的领导们。
一路上东躲西藏,中央队伍很难及时得到足够的补给。因为粮食长期跟不上,大部分战士都营养跟不上了。
年轻的小兵们都这样忍受着,那些年纪稍大点的领导们更是煎熬。就拿毛主席来说吧,在饿了快一个月后,身体已经肿得厉害了。
战场上救治的医护人员都瞅着毛主席的状况,心里头直犯嘀咕。因为怕毛主席的身体再变差,他们就琢磨着搞了点药,打算劝劝毛主席,让他把这些药吃了。
毛主席现在不光是饿肚子的问题,他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刘邓大军的情况,特别焦虑。就在这时,医生拿着药进来了,可真是撞在了最不该撞的时候,让毛主席一下子火了。
看到医生又进门想让他吃药,他顿时火了,吼着说:“我好着呢,没病!都走开,别烦我!”
任弼时刚好走到窗边,听见里面毛主席在大声嚷嚷,心里不由得一沉,叹了口气。他明白,毛主席并不是真想跟医生过不去,实在是心里太惦记那十万大军的安全了,这才没忍住发了火。
这时,大夫从房里走了出来,任弼时赶紧上前,轻轻拍了拍大夫的背,想让他心里好受点。
接着,他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心想这时候应该给毛主席点儿空间,就等着刘邓大军那边传来捷报呢。
任弼时一回到办公室,就看到电报部的同事满脸笑容地在那等着。他一进门,那位干部就赶紧迎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兴奋地说:“好消息!他们甩掉追踪,安全了!”
任弼时稍微一愣,随即明白了干部的话,他赶紧大步上前,一把接过文件,快速地翻看了一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他立马从办公室窜了出来,一路小跑到毛主席屋里,喘着气说:“主席,刘邓大军已经动手反击了!”
毛主席愣了一下,心里头有点儿不敢相信这好消息,连忙追问:“你再说一遍,这是咋回事儿?”
刘邓大军之前在平汉铁路边上的西平跟陈赓、谢富治的部队碰了头,他们抓住机会,一口气打下了许昌和漯河。这样一来,北边郑州感到了压力,南边武汉也慌了神。这一招,战略上可真是太重要了。
9月8号那天,中原野战军总算是走出了大山,一路推进到了平原。国民党军这时候才慌忙开始布置长江防线,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结语】
刘邓大军勇闯大别山,这是党的领导人在关键时刻做出的超常智慧之举。这个大胆的战略抉择,让我军在中原地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征过后,咱们军队又搞了一次大动作,就是带着大批人马进行了一场远距离的大搬家。这么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愣是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这简直就是军事上的一大绝招,太厉害了。
这个重大的抉择,真的是多亏了党中央给予的坚定信任和全力支持。多亏了毛主席那超凡的领导智慧,刘邓两位同志才有了施展才华、完成这番大业的良机。这一切,就像是上天安排好的美妙缘分。
你对这事儿有啥想法或者建议吗?请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