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的拉屎,你不知道的马桶的前世今生!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18-01-22 12:35:27

今天的话题说真的有点羞于启齿,起因则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导致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尴尬。

某次去逛了一家高档的卫浴五金店,看到马桶旁边还有个没有盖子的马桶。

当是时,内心的OS是这样的:这啥玩意儿啊,马桶不像马桶,拖把池不像拖把池,洗手池不像洗手池,三不像!

这时,店里的导购走过来,面带着微笑,站在你的身边,一言不发。心想,在这种场所绝对不能显露出自己的无知,我,必须是最懂的,必须要镇住你,不然我就被带沟里去,再也出不来,成了一头待宰的羔羊了。

心想,绝对不能露怯,就把自己觉得最没有破绽,最没有漏洞的台词说了出来:“你们这个洗手池多少钱,是连龙头一起卖的么,釉面好不好?”

旁边的导购笑眯眯的,很有涵养的对答:“是的,这款妇洗器和马桶一样都是设计师款,釉面造型都是一致的,我们的价格也是含龙头价格。”

这,这,这,这。。。。。。。。。装逼失败,当时恨不得把头钻到牛皮里去,再也不出来。

于是乎,回家补课!这一补才知道,原来咱们人类为了能够在排泄时获得更高的舒适度,更清洁卫生,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为了让屁股更有尊严做斗争。

01 从随地大小便到固定地点

在没有厕所的时候,关于排泄的注意事项只有一个:远离居住地。

直到后来有了厕所这个东西,人类如厕的方式才相对固定下来了。

不过,对比东西方厕所历史,发现西方人上厕所从来都是坐着的,东方人则是平民蹲,贵族坐,这就造成了在上厕所这件事情上发明了不同的坐便器。也可以说明,东方的等级,阶层是何等的分明。

西方坐便器

当然,西方的坐便也是分等的。

一种最高级的,叫做“便座”,供王室成员和皇族使用。

为了能让屁股有柔软舒适的感觉,椅子上有软垫,便壶也很精致,一般是陶瓷制成的。

比如亨利八世的便座垫表面是天鹅绒材质,内里填充了羽绒,还有鎏金钉子和流苏作为装饰,十分奢华舒适。

再次一点的是有独立房间的大臣,每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便壶,同样有专门的仆人负责倾倒。

18世纪时候,女性得益于层层叠叠的衬裙,可以随时随地把便壶藏到衬裙里解放自我。哪怕是餐桌上宾客云集,觥筹交错,在餐桌下也可以小解,当然,这里不可能由男仆来处理这种贴身事物。

最后是宫廷里的普通人使用的公厕。

延续了古罗马的公厕风格,那时候的公厕依然没有任何隐私,大家都排排坐,坐在自己的洞上,一边聊天,一边解决排泄大事,那时候的公厕是一个认真的社交场所。

至于普通百姓,既没有仆人伺候,也没有公厕,大家就在自己的家中使用便壶,然后顺手倒掉。这种场景到跟改革开放前,咱们国内的筒子楼的境况十分相像。

两千多年来,尽管我们对上厕所的婉称变了又变,出恭、更衣、净手、解手、如厕、登东……但是厕所的样子一直是朴实无华的,一个坑,两块垫脚砖,就是一个厕所。

除了这种固定的厕所之外,还有便携移动的,“夜壶”、“溺壶”、“净桶”.......说的都是这个东西。

而在宫里头,则有“官房”,一般是木、锡或者瓷制的,外边有边框,下有抽屉状的便盆,有盖,高级点的还有凳子。

据说慈禧老佛爷就是在这里如厕的

02 抽水马桶的诞生,革命性改观

真正改变人类如厕体验的是1596年,英国人发明的冲水马桶。

不过也没得到推广应用,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了两件事情,才真正促使了抽水马桶的普及。

一是抽水马桶的设计得到了改良, S型的弯管取代了之前的D型弯管;第二件事情就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终于得以建立。

时间往前倒30年的话,抽水马桶在国内并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普通人家里用的都还是蹲坑,只有在北京上海够格的宾馆里头才能见到抽水马桶的影子。

但是再看看现在,智能马桶盖、智能马桶都早已成为卫生间标配。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