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马丽主演的《抓娃娃》不但票房跑出长线,且持续保持领先,截至发稿,上映14天排片占比依旧超过32%,票房占比接近大盘一半,累计票房已超23亿,而总票房预测则达到35.57亿。
强劲的票房增速,让《抓娃娃》上映没几天就已经开始盈利了。业界盛传《抓娃娃》制作成本3亿,目前片方分账达到8.16亿,电影已盈利超过5亿,如果按照预测,最终票房超过35亿,那么影片盈利将达到10亿之多。
《抓娃娃》赚得盆满钵满,最大赢家自然是导演闫非、彭大魔的西虹市影视,早在《夏洛特烦恼》成功之后,两位导演成立这家公司,开始筹备《西虹市首富》,并开始筹划“西虹市宇宙”的蓝图,也是从那时开始,两位导演成功摆脱了开心麻花的束缚,相当于自立门户。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有更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而不用听从开心麻花高层的策略和指令;其次是从为开心麻花打工到自己成为老板,能拿到更多的票房分润。《抓娃娃》的资本构成证明了这一点,西虹市影视排在出品方第一位,闫非和彭大魔掌握绝对的主控权,后面是万达影视和猫眼,开心麻花已经被挤到了第四位。
而按照当下电影资本层面的玩法,闫非和彭大魔早在剧本阶段、敲定沈腾和马丽主演后,将这个项目拿出来,这样的优质项目投资公司会蜂拥而至,两位导演可以挑挑拣拣合作,同时先将制片费、导演费、演员片酬等都都算上,将成本转嫁给其他投资方,这也意味着电影还没开机,就已经开始赚钱了。
而这一次要探讨的问题,是沈腾为什么不参与投资,分走更多利润?
《抓娃娃》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风险的项目,沈腾和马丽是名副其实的王炸,放在任何一个档期都能成为票房冠军。更何况,剧本和最终成片的品质肉眼可见,无论是关注中国传统教育的主题,还是电影中喜剧元素的呈现、笑点的堆叠都没有问题,品质不错、阵容强大,不盈利的可能性太小了。
而沈腾并非只专注于表演而不屑于涉足资本,要知道沈腾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名字也非常有喜感,叫“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当时还上了热搜,但这家公司并未出现在《抓娃娃》的出品方名单中。
沈腾成立的并非皮包公司,参与出品了2022年韩寒导演的《四海》,只不过投资份额应该不大,位列联合出品方的第三位。当然《四海》的票房也不算理想,春节档这么好的档期,只拿到了5.42亿的票房,而这样也是公司成立至今,沈腾唯一参与出品的电影。
到了这一步,沈腾没参与《抓娃娃》投资的原因就不难猜测了。
第一种可能,是为了避嫌或和开心麻花有约束协议。
沈腾虽以358亿的成绩成为票房最高的男演员,但20多年来,他一直是开心麻花的签约演员,而没有像其他演员那样,成名了就和经纪公司分家自立门户。这可能是因为20多年来双方感情太深,也可能是沈腾的性格所致,毕竟自己单飞就要面对所有的事物和麻烦。
那么为了避嫌或者和开心麻花有合约上的约束,自己经纪公司已经参与电影出品了,自己就不再想着去分一杯羹,而且沈腾的表演合同,肯定也是和开心麻花签署。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司成立之后,沈腾只投资了一部《四海》。“那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后,《独行月球》《满江红》《超能一家人》《飞驰人生2》均由开心麻花主控或参与出品,而这些电影沈腾均没有在资本层面染指,这绝对不是巧合。
而《四海》由韩寒的亭东影业主控,参与出品的公司有阿里、博纳、联瑞、中影等,但并没有开心麻花,所以沈腾就参与了电影出品。
另一种可能,是《抓娃娃》开心麻花的出品形式,已经是将沈腾的片酬部分折算成投资款,相当于沈腾搭开心麻花的便车,间接参与了《抓娃娃》的投资,只是没有以公司形式合作,所以他的公司也就没有出现在出品方的名单中。
第三种可能,是沈腾在《抓娃娃》这个项目里拿到了足够让他满意的片酬,人嘛,钱够花就好,太多了就是数字,片酬给够了,还不如不投资,毕竟拿到片酬落袋为安,投资电影不但有风险,等资金回笼要比拿片酬慢得多,何苦还去投资呢?
总而言之,不管沈腾是什么原因没有参与《抓娃娃》的投资,他都是赢家,毕竟片酬拿到了,电影票房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还巩固了他票房第一男演员的地位,为之后的事业发展铺平道路,专注表演,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