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那会儿,抗日战争眼看就要赢了,可徐向前却病得不轻,结核性胸膜炎严重得很,只好进了医院躺着。贺龙一听这消息,立马吩咐下去:谁也别去打扰徐老总养病。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贺龙为啥能这么说?
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领头人,他给党带出了一支队伍。徐向前呢,他是红四方面军的统帅,带着另一队人马,那队伍可比贺龙的还壮大。贺龙年纪比徐向前大了五岁,身上有种老大哥的气质。
他俩性格迥异,贺龙是那种外向开朗、雷厉风行的人,在军阀部队里是个响当当的大将。徐向前呢,就比较内向,甚至给人感觉有点儿憨厚老实,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正规毕业的学员。
说到打仗的策略,徐向前那绝对是高手,他指挥红四方面军赢了不少硬仗大战。但要说到组建队伍和人际交往,贺龙那可是更胜一筹。
张国焘的插手,让西路军吃了大亏。后来八路军成立,贺龙挑起了120师师长的大梁,徐向前呢,则是129师的副师长。抗战打到一半,徐向前接到命令回了延安,当上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副司令员。
那时候,司令员的位置坐的是贺龙。换句话说,贺龙就成了徐向前的直接领导,徐向前则变成了贺龙的得力助手。这俩人能合作得顺畅吗?答案是肯定的,合作得很好。贺龙有着大哥般的魅力和胆识,他跟徐向前分享了自己的革命经历,还聊了聊革命梦想。
徐向前一听,眼里顿时闪起了光,他对贺龙打心底里尊敬和赞赏。两人都是那种正直无私、心胸开阔的革命战友,一块儿共事时,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根本没啥隔阂。
后来,毛主席亲自挑选了徐向前,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新任务,就是代理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徐向前接手后,工作特别繁忙,大事小事都得管,结果身体就撑不住了。到了1944年,他因为太过劳累住进了医院。
徐向前原本计划参加完中共七大再回延安,可没想到病得不轻,高烧一直不退,这一拖就是两个多月,结果七大也没能去成。全国的抗日局势是日渐好转,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干劲儿更足了,没日没夜地工作和战斗,就等着胜利那一刻的到来。
徐向前躺在病榻上,但心里一直惦记着战场。身为军事上的领头人,他特别想回到前线去指挥。到了1945年7月,毛主席在特别忙的时候,还是特意抽空到医院探望了徐向前。
徐向前直接跟毛主席说,他想去前线打日本鬼子。毛主席明白徐向前的心意,同时也清楚他的身体情况。就徐向前现在这样子,根本没法上战场。
健康才是打拼的基础,只要有希望在,机会总会再来。毛主席特别对徐向前说:别急,先安心养病,战斗的日子还长着呢,国民党那边肯定不会让你轻松待着。
徐向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点打败病魔,好继续为党效力。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跟病魔死磕到底。医生的话,他句句听在心里,连烟都给戒了,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休息。对他来说,踏踏实实养病就是最好的康复办法。
贺龙对徐向前特别上心,知道他的病情后,就特意跟医护人员还有警卫说,叫他们别去吵徐老总,让他好好养病。也尽量别让其他同志去探望,免得打扰到他。
贺龙这么做,真的是在全力支持徐向前。你想啊,要是战友们都一个接一个地去看徐向前,那他不就得一直忙着接待,没法好好休息养病了?再说,大家一去,肯定得聊工作,聊前线的事儿,这不就让他更操心了嘛。
这些事情让徐向前心里头更加火烧火燎,他更盼着能去战场上打鬼子。不管从哪方面看,都对徐向前的身体没好处。所以啊,大伙儿干脆先别去看他了,让他暂时一个人静静,别打扰他。
徐向前心里头明白贺老总的一片好意,所以就安心养病治疗。到了1946年12月,徐向前的身体状况慢慢变好了,他就申请去太行前线帮忙。可中央回电说,还是让他先去太行地区养着,等身体彻底康复了,再考虑工作的事儿。
接到上面的命令后,徐向前很快就过了黄河,抵达了柳林。到了1947年新年快到的时候,贺龙得知徐向前到了,特意从兴县跑过来探望他,还给他拜了个早年,一行人聚在一起,很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