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因一首词被皇帝封杀,却用才华征服了整个大宋!

飒沓风华舞 2025-03-27 17:31:50

历史上有个挺背运的家伙,他写东西特别有才,但因为写了一首词,结果在科举考试里没被选上,这人就是大家知道的柳永,也叫柳三变,人们常称他为白衣卿相。柳永是福建武夷山那边崇安地方的人。他本来叫柳三变,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柳三复,一个叫柳三接。这三兄弟在福建崇安那可是出了名的,个个都是特别有才华的人,被人们叫做“柳氏三才子”。“柳三变”这个名儿是从《论语》里的一句话得来的,那句话说的是“君子有三种变化,远远看着挺严肃,靠近了就觉得温和,听他说话又挺严厉”。就是说啊,君子这个人吧,你远远地看着他,感觉他挺有威严,挺庄重的;等你走近了,跟他亲近了,又觉得他人挺好的,挺和气的;再一听他说话,嘿,还挺严肃认真的。

柳三变的爸给他起了这个名字,明显是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家族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说起来,柳家真是个读书人的大家庭,柳三变的爸爸那一辈有六个兄弟,全都是给朝廷打工的官员,而且里头还有三个是考中进士的。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柳三变从一生下来,好像他的人生路就已经铺好了,那就是:上学、考试、当官。

公元1002年,19岁的柳三变离开了老家,往京城的方向走,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崇安到汴梁,这一路上有上千公里远,没想到,柳三变这一走就走了整整六年。他考试路上的第一站,是杭州,那是个非常繁华、有钱的地方,吸引了很多读书人和文人墨客。那时候的杭州,小船儿在秦淮河里慢悠悠地晃荡,河岸边灯光暗暗的楼里,传来琵琶清脆又好听的声音。桃花扇轻轻摇动,美女跳舞跳得特别美,感觉连空气里都飘着让人陶醉的甜香。刚来到杭州的年轻才俊柳三变,一眼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从那以后,他经常光顾那些风月场所,沉醉不已,乐不思蜀。

他一直怀揣着追求功名的心思,但可惜的就是没人给他牵线搭桥。于是,柳三变想到了个招儿,他找来了杭州城里很有名的歌女楚楚,让她学唱自己写的一首词,那词名叫《望海潮》。公元1003年中秋节那晚,孙何这个两浙转运使的家里装饰得漂漂亮亮,很多大官和有钱人都来了。宴会闹得正欢的时候,一个叫楚楚的歌女走上台唱起了歌,她唱的是柳三变写的那首《望海潮》。钱塘江畔风光好,三吴的中心真热闹,自古以来就富饶。柳树如烟桥如画,风摇帘子翠幕挂,房屋错落人家多如麻。绿树绕着河堤长,浪涛拍岸像霜雪狂,天然屏障无边广。市场上珠宝闪耀光,家里绫罗绸缎堆满房,大家比拼谁豪奢。重重湖水叠叠山,景色清丽真可赞,秋天桂花香满园,夏日荷花开十里宽。晴天羌笛声声脆,夜晚菱歌四处传,钓鱼老头和采莲姑娘乐无边。高官出行队伍长,千骑簇拥好气派,喝醉了就听箫鼓响,欣赏美景多自在。哪天我要把好景画,回到朝廷去显摆。唱完一首歌,全场客人都被深深打动,宴会的主人孙何孙大人更是立刻被柳三变的才情吸引,当下就打算向朝廷推荐他。

第二年,孙何接到皇上的命令要回京城,柳三变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盼着孙大人能提拔提拔自己。可谁也没想到,世事真是难料,孙何竟然在汴梁突然间就病没了。柳三变这心里头还没从失去孙大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呢,又听说了一件京城里的大怪事。这一年,有个叫晏殊的小伙子,被江南安抚使张知白看中,说是神童,推荐他去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没想到,他一考就考上了,表现特别出色,真宗皇帝很高兴,给了他进士的身份,还表扬了他一顿。这件事给了柳三变巨大的动力,所以他下定决心,离开了秦淮河那迷人的地方,全心全力准备考试。

公元1008年那会儿,柳三变在秋天的科举考试中顺利通过了举人的选拔。接着,他马不停蹄地赶往汴梁,打算第二年春天继续参加会试。要说这汴梁啊,一千多年前就是出了名的大都市,热闹得很。柳三变之前已经看过武夷山的险峻美景,也游览过秦淮河的迷人风光,可当他头一回看到汴梁这京城的雄伟样子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简直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真是没法说。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泡在烟花之地,大把时间都耗在那些漂亮姑娘的唱歌跳舞上。他总觉得自己特别有才华,考进士肯定是手拿把攥的事儿,结果到了发榜那天,他却落榜了。心里头挺不是滋味,柳三变就写了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来抒发感情:金榜题名梦,一时没站上那最亮处。明朝里,好汉也有失手时,前路咋走?没赶上好时机,何不放手一搏,尽情逍遥。计较成败干啥?文人墨客,本来就是平民中的贵族。在那花街柳巷,隐约可见画中的美景。还好,心里有个她,值得我去找。就这样,依偎在红颜翠袖间,享受这风流快活,人生一大乐事啊。青春转眼即逝,怎能为了那点虚名,放弃了浅酌低唱的乐趣!

原本只是柳大才子落榜后随口吐露的一点郁闷情绪,没想到被他在青楼里的那些红颜知己们拼命传唱,结果这首词一下子就火遍了整个大宋,成了当时的热门歌曲。公元1018年那会儿,柳三变第三次去考了科举。这回他其实已经考过了,但等宋真宗看礼部上报的进士名单,瞅见柳三变的名字后,大笔一挥就给划掉了。皇帝还说:“这家伙就爱干些浅斟低唱的活儿,要那虚名干啥?还是去写词吧!”就这么着,皇帝一句话“去写词”,柳三变当官的路就算是走到头了。之后,他就直接管自己叫“柳三变,专为皇上填词”,想着既然做官没指望了,那不如就在音乐界打拼出一番事业来。

之后,他又回到了那个繁华的风月场所,许多知心女子都来安慰他。她们既为他的经历感到不平,又在心里偷着乐。唱曲的虫虫拉他去喝酒,漂亮的师师为他翩翩起舞,温柔的香香给他弹起了琴,都只盼着他能给写上一首词。那时候,京城的汴梁,那些风月场所都在传柳三变被皇上钦点写词的事儿。就在那个他没考中的春天,柳词的时代就这么静悄悄地开始了。柳三变到底有多火?说真的,那时候他的名气,跟现在的大明星没啥两样。在越剧《柳三变》里头,有这么一段唱词挺有意思:“绫罗绸缎我不稀罕,就想跟着柳七哥;皇帝老儿召见我也不去,就想听听柳七叫我;千金财宝我看不上,就想得到柳七的心;神仙见了我我也不在乎,就想见见柳七的真容。”

跟柳三变比起来,那些世人眼里看重的美貌啊、权势啊、金钱啊,还有当神仙的想法,全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柳三变的那些超级粉丝来说,要是能有机会跟偶像一起过个晚上,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要是再能拿到一首柳三变的词,那在大宋的文艺圈火起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柳三变因为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他被迫走上了“奉旨填词”的道路,这背后藏着无尽的辛酸、自在,可能更多的是自我调侃。但没多久,这种文艺气息就被那些红颜知己的温柔乡给融化了。柳三变变得越来越放飞自我,过起了他那种“左拥右抱”的逍遥日子。京城那热闹又漂亮的景象,给柳三变展示才华搭了个大舞台。泡在美人堆里,他这文人的灵感就像河水一样,哗哗地流个不停。站在大楼的顶层,他拿起笔来写道:“我站在高楼边,微风轻轻吹过,望着远方春天的景色,心里涌上一股淡淡的忧愁,它悄悄地从天边弥漫开来。夕阳的余晖照在草地和轻烟上,这种心情,没人能懂,我独自靠着栏杆,沉默不语。”心情低落那会儿,他叹了口气说:“长安的老路上,马儿走得慢悠悠,柳树高高,蝉声乱糟糟。太阳快落山了,鸟儿飞得没影儿,秋风吹在原野上,我放眼望去,天边都快要看不见了。云彩飘走就没再回来,以前约定的地方在哪儿呢?玩乐的心思淡了,那些爱喝酒的伙伴也显得落寞,早不是去年的光景咯。”这些流传千古的好句子,被好多人喜欢传扬,成了柳三变一生中最闪耀的高光时刻。那时候的风月场所,头牌姑娘们都争着唱他的新歌词;大街小巷里,老百姓哼的都是柳词的小调;就连大宋的邻居西夏都流传说“只要有井的地方,就能听到唱柳词的歌声”。不过,风光无限的柳三变,心里头老有那么点不情愿。作为书香世家的一份子,他对追求功名的念头,总是放不下。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了,他生前可不太瞧得上柳三变。柳三变觉得,这下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时间过得挺快,转眼两年就过去了,他又一次去参加了科举考试。但老天爷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结果他还是没考上,心里头那叫一个失落啊。到了深秋的一个晚上,柳三变心情沉重地离开了汴梁这座让他心碎的城市。

要走的时候,他特地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首特别有名的词,叫《雨霖铃·寒蝉叫得凄凉》:冷风中的蝉鸣声悲凉,傍晚时分站在长亭边,大雨刚停不久。在城门外设宴喝酒,心里乱糟糟的没啥兴致,舍不得离开,可船儿却在催着出发。咱俩手拉手望着对方满是泪水的眼睛,到最后竟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哽咽。想到这一走,千里迢迢,烟波浩渺,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辽阔的楚天。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今晚喝醉了酒,醒来时会身在何处呢?可能是杨柳依依的岸边,清晨的微风中挂着残月。这一去长年相别,再遇到美好的时光和景色也等于虚设。就算心中有千般柔情蜜意,又能跟谁说呢?

公元1033年那会儿,皇太后刘娥去世了,宋仁宗开始自己管朝政。第二年,朝廷为了照顾那些考了很多次都没考上的年纪大的考生,特别开了个恩科,放宽了录取条件。柳永那时候在鄂州,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急着往京城赶。为了路上不出啥岔子,他还特地换了个名字,不再用“柳三变”了,直接就叫柳永了。这次,他经历不少波折后总算是考上了,从此以后步入了官场,开始了自己的做官之路。他头一回当的官是睦州的团练推官,仅仅是个八品以下的小角色。公元1039年那会儿,柳永在浙江定海晓峰盐场当了个管盐的小官。到了那儿,他才发现,大家常说的太平日子,其实背后藏着好多老百姓的苦。他们天天忙得团团转,干活干到手软,可到头来,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看到那个场面,柳永心里挺不是滋味,就写了首替老百姓说话的《煮海歌》,这首诗在柳永的作品里算是个特别的存在。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平时写艳词出了名的风流文人,心里头其实特别心疼老百姓,跟亲儿子似的。没多久,柳永就不当官了,跑到润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安家落户了。

公元1053年,柳永在润州告别了这个世界。关于这位大才子的离去,老百姓中间有个挺传奇的说法:都说他是在一个挺有名的妓女那里因为生病去世的。而且啊,他既没成家,也没啥钱财留下,走了以后都没人来管。柳七因为才华横溢和一片痴情,赢得了不少名妓的敬重。她们合力出钱,帮他办理了后事,这就是大家说的“多名名妓共同出资安葬柳七”的事儿。不过啊,这说到底也就是个传说罢了。但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事儿挺离谱,却还是心甘情愿地相信它。可能在大伙儿心里头,让那位风度翩翩、穿着白衫的书生在美女们的陪伴下走掉,才算得上是最圆满的收场。在大家眼里,尽管他做官不怎么顺利,但依旧像个大明星一样耀眼。在中国文学的词的世界里,他一直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文人高官”,他写的词过了上千年,还是能让人心里头痒痒的。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