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圆梦,他们一家不仅同意女儿辍学,甚至不惜倾家荡产。
一家子的魔怔,他们为何就执迷于完成女儿追星的心愿?
可人生哪会有重来?她的一生又该何去何从?
一场梦:追星之路的开端
电视上刘德华的演唱会成了杨丽娟每天的必修课,房间的墙上贴满了从各种娱乐杂志剪贴下来的刘德华的照片。
在杨丽娟的叔叔万宁看来,这事情根本不可能这么巧。他认为杨丽娟父亲这样说,完全是出于对杨丽娟的溺爱与顺从。
的确,由于父亲39岁老来得子,杨丽娟一直是在父亲的溺爱中长大的。
心疼女儿的父亲,不舍得让杨丽娟做一点家务,甚至直到杨丽娟20多岁了,父亲还在为女儿洗澡擦身,一家人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对于杨丽娟的需求,父亲也有求必应。有一次女儿要喝红牛饮料,父亲没钱了,就去商店偷,第二次偷的时候还被人抓住教育了一顿。
然而为见刘德华,杨丽娟先后与父母6次进京,3次赴港。
高额的费用早已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债台高筑。
2004年,刘德华曾因为电影《天下无贼》的拍摄来甘肃,杨丽娟常常站在自家楼房的9层平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盼望能看到刘德华的车队,听到刘德华喊一声她的名字。
在这个过程中,杨丽娟的父母也变得越来越魔怔。杨勤冀曾向社区居委会的一位主任讲述自己的遭遇:
给女儿端洗脚水都要顶在头顶上,像太监一样毕恭毕敬,女儿洗完脚,老杨身体躬到90度退出来。
媒体推波助澜:悲剧的催化剂
杨丽娟的故事最初被媒体关注时,杨勤冀还抱有希望。他认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的介入,一定可以让他女儿见到刘德华。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进行。
杨勤冀还披露,他曾打算控告某记者造谣诬陷,咨询过律师,但因为没有凑够诉讼费只好作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家对媒体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07年3月30日,杨丽娟返回兰州,接受媒体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说:
媒体的推波助澜,无疑加速了这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他们在追求新闻效果的同时,忽视了对当事人可能造成的伤害。
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方式,不仅没有帮助杨家实现梦想,反而将他们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悲剧上演
2007年3月25日,杨丽娟终于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刘德华的歌迷见面会。这一次她不再是远远地坐在观众席上,而是有幸上台,近距离地和刘德华合影留念。
然而,这短暂的相遇并没有满足杨丽娟的心愿。她解释说,那其实只是很短的一瞬的事情。她希望能有10分钟的时间,单独和刘德华见面,说说自己这么多年来想说的话。
杨勤冀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再次尝试联系刘德华的团队,希望能安排一次单独见面。然而,这个请求被拒绝了。
2007年3月26日凌晨,因刘德华没有满足和女儿杨丽娟单独见面的要求,杨勤冀留下了准备好的7页遗书,跳海自尽。
这个为了女儿的梦想倾尽所有的父亲,最终选择了用生命来结束这场荒唐的追星之旅。
杨勤冀的自杀,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杨丽娟和母亲陶菊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悲伤中。她们不得不面对失去丈夫和父亲的痛苦,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指责和舆论的压力。
事件发生后,杨丽娟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开始销声匿迹。她烧掉了所有有关刘德华的照片、海报、书籍,似乎想要彻底与过去告别。
杨丽娟回到兰州后,开始了几年在慈善机构做义工的生活。或许是为了赎罪,她开始投身公益事业,试图通过帮助他人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后来经人介绍,杨丽娟开始信仰基督教。每周三,她会准时出现在唱诗班的排练室,和大家一起唱歌祈祷。宗教似乎给了她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然而,外界对杨丽娟的指责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无论在公交车上、在商场里,杨丽娟总是会碰到认出她的路人,指着她,在背后窃窃私语;
甚至当着她的面,骂她。这种持续的社会压力,让杨丽娟不得不尽量屏蔽外界,不看电视、也不上网。
忏悔人生
杨勤冀的自杀,不仅结束了这场荒唐的追星之旅,也彻底改变了杨丽娟和她母亲的人生轨迹。
她们不得不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承担巨额债务,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指责。这个曾经为了追星不惜一切的家庭,最终以悲剧收场。
她不再一股脑儿的把责任推给媒体和刘德华,而是承认,父亲的死,自己也有很大责任。这种反思和成长,虽然来得有些晚,但仍然值得肯定。
如今的杨丽娟,已经45岁,仍未婚,和母亲一起住在一间廉租房里。她在超市做促销员,虽然生活依旧清贫,但看起来比以前平和了许多。
杨丽娟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总有重新开始的可能。她的经历虽然令人唏嘘,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韧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幻的梦想蒙蔽双眼,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
12年前追刘德华“害死”父亲,杨丽娟现在怎么样了?她接受了鲁豫专访……——上观新闻
杨丽娟一家30年生活解密 一家三口彼此纠缠(图) ——央视国际
杨丽娟疯狂追星13年 父亲端洗脚水要顶在头顶上——中国青年报
支持你,一定要从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