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个最著名的军事家孙子,他写了一本书叫《孙子兵法》,有很多关于战略的论述,都相当的经典。后世诸多经典战役,皆可在此兵书中找到渊源。在孙子看来,打仗有“五事”,行军号令者不得忽视,即为“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中以“地”为最重要之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很多时候成为战场胜负的决定性要素。
“地者,险易,广狭、死生也”,越是险难的道路,就越容易打出让人意料不到的战争,比如晋国人偷袭秦国大军的崤山之战,还有齐国与魏国的马陵之战,这诸多战争中,都有“兵者,诡道”,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齐国的孙膑更是用到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的谋略。
地利之说,于是就很是受到军中战将们的重视,能够避免在险难之地的,就要尽量避免之,能够抄近道偷袭的就尽量抄近道。当年齐桓公带着大军北伐山戎之时,就曾入险难之地,随军大将们还多次受到山戎孤竹之偷袭和阻击,齐桓公的大军也是多有损伤,后来也是靠着管仲等人的策略,才是从山戎孤竹不可想象的峡谷中穿了近道,直到了兵临城下才被发觉。
“卫宣公受了礼物,遣右宰丑率兵同孔父嘉从间道出其不意,直逼荥阳。世子忽同祭足急忙传令守城,已被宋、卫之兵,在郭外大掠一番,掳去人畜辎重无算。”巅峰时代的郑国人,纵横四方无可匹敌,却也是被二流战力的卫国和宋国抄了近道,打了个措手不及。所谓“间道”即为“近道”也,可见在春秋之时,谁能抄了近道,就是遇到了强国如郑国这样的诸侯国,二流诸侯国也能打一场经典伏击战。
“令尹斗祈、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出奇兵从间道直逼随城,随惧行成”,楚武王带领大军攻打随国的时候,出征半道上楚武王“未至而薨”,军中的随军重臣们斗祈和屈重,为避免为随国偷袭,使得一招先下手为强,带领奇兵走的也是“间道”,直接冲到了随国都城,打的也是随国的出其不意,更是为的保障楚国王牌之师的顺利返国。
大多战将名臣,多会利用“抄近道”的战略。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晋国主将先轸带领大军与楚国交战之时,正面战场上留下了狐毛、狐偃、栾枝、胥臣、荀林父、士会等名将,而背后又是安排了人马“从间道抄出楚军背后埋伏”,可见即便是稳超胜券的战争,战将们也不会忘了“抄近道”,打的是绝对满分的战争,就是不遗漏任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机会。
当然,所谓“间道”,大多处于国与国的交界之处,也多险阻之地,比如秦晋之间的崤山,楚国到中原的大别山,还有秦楚之间的秦岭等等,这些间道分布交叉于列国之间,往往就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列国纷争常常就是要抢夺这些地方。秦国前前后后打了上党之地几十次,就是因为上党之地属于秦与韩的交界之地,而当上党郡守要把郡县送给赵国人时,秦国人不惜发动几十万大军,与赵国打了一场长平之战,可见这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当年山戎攻打燕国的时候,燕国人无力抵抗,燕庄公就是“遣人走间道告急于齐”。楚国的囊瓦与吴国纷争之时,曾“从间道杀出大别山后”。而楚国的楚怀王为秦人所囚禁,逃出牢笼之时,因为秦楚之间有重兵把守,楚怀王“不敢东行,遂转北路,间道走赵”。除了楚怀王,还有齐国的孟尝君,从秦国逃出来时,走的其实也是间道,又是靠了鸡鸣狗盗的伎俩,才是逃出生天。
这些诸侯国之间犬牙交错的间道险路,即能成为战士们的苦坟地,还能成为囚徒们的逃亡路,因此也就不会被当时的诸侯、名臣、战将们所遗忘。 后来的战将如白起、司马错,名臣如信陵君、春申君等,几乎都在战场上用到了“间道”。阳光大道走得光明,可是危险。走“间道”不可耻,反而还会为战场带来颠覆式的变化。间道,也自是《孙子兵法》中很重要的战略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