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今年65岁,退休前是厂里的技术员,年轻时身体壮实,退休后却陆续发现了些问题。五年前,他因为胸闷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之后就一直规律服药。
最近,刘大爷总觉得没劲儿,头晕得厉害,特别是站起来的时候,眼前一阵发黑。“难道又是心脏出问题了?”他有些担心。老伴张阿姨瞪了他一眼:“谁让你自己乱吃药?高血压的药本来医生就说不能减,你又偷偷少吃,这不是找病吗!”
无奈之下,刘大爷预约了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专家门诊。
门诊问诊中的问题坐在诊室里的,是经验丰富的王主任。他是刘大爷熟悉的“老朋友”,五年前确诊冠心病时就是王主任负责的。
“刘大爷,最近怎么样?”王主任一边翻看病历,一边问道。
刘大爷摇摇头:“最近头晕得厉害,特别是站起来的时候。我量了几次血压,低压总在60左右。大夫,我这是不是又要‘中风’了?”
王主任笑了笑:“别着急,咱们先弄清楚问题。我记得您在吃降压药对吧?最近药量有调整吗?”
刘大爷挠了挠头:“我觉得血压有点低,自己把降压药减了一半。本来我高压也就130左右,低压60出头,吃药后更低了。”
低压太低的危害听完刘大爷的情况,王主任表情变得严肃:“您现在出现的头晕、乏力,跟低血压密切相关。特别是您有冠心病,低压长期过低可能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增加心绞痛、心梗的风险。”
刘大爷一愣:“低压过低也会影响心脏?”
王主任点了点头:“是的,特别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低压(舒张压)最好不要低于60 mmHg。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会减少。冠状动脉的供血主要依赖舒张期,如果低压太低,可能导致心脏缺血。”
他继续补充道:“《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一项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低压长期低于60 mmHg,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刘大爷有些后怕:“大夫,那我是不是药吃错了?”
王主任安慰道:“不能说错了,但降压药的剂量需要调整,不能自己随意减量或者停药。”
两大原因导致低血压王主任进一步解释:“低血压在冠心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1. 药物性低血压“冠心病患者通常会服用降压药,比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本来是为了控制血压和心率,但如果剂量不合适,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他拿出刘大爷的药单,逐一查看:“您现在的降压药是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剂量偏高了些,加上您自己又乱减量,容易让血压波动更大。”
2. 体位性低血压“您提到的‘站起来头晕’,很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年龄大了以后,血管的调节能力变差,特别是服用降压药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王主任补充道:“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指南,6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血压要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才能平衡心脏供血和全身代谢。”
诊疗过程与调整方案王主任详细检查了刘大爷的病情,并安排了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他一天中血压的变化。
动态血压报告结果高压:白天120-135 mmHg,晚上110-120 mmHg;低压:白天55-65 mmHg,晚上低至50 mmHg。“从数据看,您的低压确实偏低,特别是晚上。这个血压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不理想的,需要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
调整方案降压药减量:厄贝沙坦由150 mg减至75 mg,每天一次;
倍他乐克从50 mg减至25 mg,每天一次。
加强动态监测:一周后复查血压;
每天记录早、中、晚的血压读数。
饮食和生活调整:多喝水,避免脱水;
每餐适量摄入盐分,增加血容量;
起身时动作缓慢,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王主任叮嘱道:“记住,药物调整需要逐步进行,不能一下子减太多。同时,低压不要低于60 mmHg,高压也要保持在110-130之间,这是最理想的范围。”
一周后的复诊一周后,刘大爷带着血压记录表再次来到医院。
“医生,这几天好多了!头晕的感觉基本没有了,血压也稳定了不少。”刘大爷笑着说。
王主任查看他的记录表:
高压:白天120-130 mmHg;低压:白天65-70 mmHg,晚上60-65 mmHg。“非常好!说明调整方案很有效,接下来您只需要继续保持这个剂量,定期复查即可。”
科普总结通过刘大爷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关键点:
1. 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高压:110-130 mmHg;低压:≥60 mmHg。2. 低血压的危害心肌缺血:低压过低会减少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心绞痛和心梗的风险。头晕乏力:长期低血压会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影响生活质量。3. 两大原因需警惕药物性低血压:药物剂量不合适是常见原因。体位性低血压:年龄增加、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是主因。4. 如何预防和管理药物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习惯:多喝水、适量补盐、避免久站和突然起身;定期监测:血压波动大时,建议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低血压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更需要在“不过高也不过低”的血压范围内找到平衡点。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为心脏保驾护航,守住健康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