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触过写作的朋友一定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写出爆文,就必须先多拆解爆文。
其实,搞钱也是一个道理,谁赚到钱了,你就去拆解谁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偷师”。
再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观察和模仿他人的本事把钱赚到手。
这个技巧其实不止于用于自媒体写作中。
比亚迪三十周年发布会上,创始人王传福讲述了比亚迪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从电池领域跨界到汽车领域,埋头研发的第一款实车316还未走上市场就被PASS,光磨具就砸进去几个亿,项目停掉,这几个亿就打水漂,继续干下去又会亏得更多。
在及时止损与继续亏钱搞研发中纠结了一个晚上的王传福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砍掉316,然后一口气买了几十台市面上大卖的车,让大家拆,在拆的过程中研究学习,看看市场上这些受欢迎的车都是怎么造出来的。
一开始,大家都不敢拆,王传福就选了一辆奔驰,拿起一把钥匙,围着车身,用力划了一圈,让大家放心地拆。拆了装、装了拆,有搞不懂的地方就现场直接开会,直到全部搞懂为止,这样“偷师”后的一年多,比亚迪终于造出了第一款量产车F3,上市14个月,就卖出10万台。在中国品牌还是头一回。
看,这也是一种偷师的过程,虽然代价比较大,但结果也很欢喜。
相较于比亚迪的创业路子,我们普通人可能花不起那么大的代价,其实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成本,拆车与拆稿本质上来说思路是一致的,只是“拆”的对象不同而已。
“偷师”这个词如果放在学生时代,可能会有点羞耻心,但是到社会上你会发现这个思路很高级,因为互联网时代本就是开卷考试,特别是互联网赚钱这件事,你可以通过找对标去确立自己的定位,可以去跟着有结果的人去学习他的创业思路,一次之路,胜过十年摸索,这也是赚钱最快的方式,当然说“不劳而获”有点夸张,不过能拿到更好结果的往往是那些听话、照做、执行力好的人,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会赞同的。
其实也不止比亚迪,有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业思路都是如此,比如拼夕夕模仿淘宝起家,腾讯这个大厂咱就不说了,再比如娃哈哈、华硕……去看一些成功企业的发家史,发现大部分成功的企业都是靠模仿起家的。
模仿不是一股脑儿的照搬照抄,而是带着思维的去学习,不为了创新而创新,闭门造车瞎搞,对于普通人来说试错成本太大了,对于企业也是。
不过“偷师”也是有技巧的,为什么有的人能成,有的人就成不了,关键就在这偷师的方法里,掌握了一些偷师技巧,浅谈一下。
首先要跟对人,跟什么样的人呢?前面已经提到了,跟有结果的人。
准确的说,是跟你想做的那个领域有结果的人,去关注他。
年末我接了个广告,大意是有九个大咖通过副业,每年都能赚到上百万,对方给了我20个名额的福利,分享了他们的微信,加了他们就会送你一些免费的学习资料。
这个广告很多博主都接过,有朋友问我真的假的,其实我明白,对方找我们发广告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这些博主引流。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加一些大佬的微信个人觉得还是有些好处的,认真研究会拓宽你的思维,从这方面来说,已经对你产生价值的,至于是不是对的人,你想要的方法,那就要后续再观察,真正“喂饭式”的赚钱其实是不存在的。
尽可能的多去接触牛人,从他们身上挖出方法,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找不到有结果的人,其实我觉得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毕竟互联网已经这么开放了,大咖的账号、粉丝量、内容都是透明的,所以只要你想就可以。如果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在确定你的赛道后,去找同赛道的对标账号,然后去研究他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去研究他们的商业模式,研究是怎么变现的。
毕竟大部分人在付出一些劳动后,想看到的结果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还有物质上的回报,然后付出行动去模仿,2025年想开启轻创业,这是最简单的入门方式。
以上,共勉!愿2025我们都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被厚爱,向理想的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