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三招识人术,让你拥有火眼金睛

楚然谈情感 2024-04-14 02:45:36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鬼谷子说,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守司其门户。

只有深入探寻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声音,敏锐察觉人心微妙的变化,你才能紧握事情的核心关键。

你我常常因为未能准确理解他人的心意,而说错话,做错事,甚至遭受欺骗。这正是因为你我未能洞悉人心的奥秘。

但如果你能够洞察人心,那么你将能抢占先机,在生活中巧妙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工作中精准地识别人才,善用资源。

鬼谷子深谙三招识人术,这三招能够助你洞悉身边的人是真心相待还是另有图谋。

一、度权识人术

鬼谷子说,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在观察他人时,你应细致审视其过往履历,深入了解他的优势与缺点,并仔细核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诸葛亮任命马谡为丞相参军,并委以重任,命其镇守街亭。

然而,马谡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

他未能遵循诸葛亮的作战指示,轻率地舍弃了水源,选择上山防守。

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被曹魏大将张郃所击败。

马谡因大意而失守街亭,不仅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计划付诸东流,更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的这一失误,使得他像赵括一样,成为了纸上谈兵的反面典型,备受后人诟病。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在生前便已经向诸葛亮提醒过,马谡并非能够担当大任之人。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重用他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重情义的诸葛亮而言,他可能并未全面认识到马谡的真正优点与缺点。

实际上,马谡更适合担任参谋之职,发挥其智谋之长,而非统领军队、出征作战。特别是在镇守街亭这样的重要任务上。

二、顺欲识人术

鬼谷子说,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

在《三国演义》中,当许攸选择背离袁绍,投奔曹操阵营时,他立刻询问了曹操关于军中粮草的状况。

曹操出于战略考虑,一开始并未透露实情,而是先声称粮草足够一年之用,接着又改称半年、三个月。

然而,面对许攸的敏锐洞察,曹操最终无法隐瞒,只得承认军中粮草仅够当月使用。许攸看穿了曹操的掩饰,直言不讳地说:“休要欺瞒我,粮草早已耗尽。”

紧接着,他凭借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为曹操献上了破敌之计,从而一举击败了袁绍。

由此可见,对情况或他人的了解越深入,你的言辞便越能一针见血,充满力量。

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在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表现得谦卑恭顺,然而范增却坚决主张除掉刘邦。

起初,范增认为刘邦贪婪好色,然而当刘邦进入秦宫后,他并未贪图财物,也未沉迷于美色,这种一反常态的表现令范增深感不安。

他由此判断刘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志向必定更为宏大。

然而,项羽却未能洞察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远见。

在生活中,有些人极其擅长伪装,他巧妙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而展现出别人期望看到的一面。

这样的人往往让人难以捉摸其真伪。

对此,鬼谷子提出了“顺欲”的策略。

一旦了解了一个人的嗜好和欲望,就相当于打蛇打七寸,驾驭他就会非常容易。

三、反情识人术

鬼谷子说,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

在《战国策》的记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王麾下有一位名叫张仪的朝臣,某日,魏王欲了解张仪是否值得信赖,于是请公孙衍来评估张仪的为人。

公孙衍提出一计,建议魏王佯装有意禅让王位给张仪,以此试探他是否有不轨之心。

魏王一听,这是一石二鸟之计,便听了公孙衍的建议,开始在宫中散布禅让的谣言。

张仪闻讯后,不但未表现出惶恐或谦逊,反而欣喜异常,甚至在府中测量起了王袍的尺寸。

魏王得知此事后大为不悦,随即下令将张仪逐出朝廷。

公孙衍正是通过反情识人术,洞察了张仪的真实意图和人品,从而协助魏王揭开了张仪的真实面目。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话语技巧叫做“反语”,这是智者常用的策略。

简言之,它便是以反话来表达真实的含义,鬼谷子称之为“反辞”。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它有助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人难以捉摸。

运用反语的人,会借助这种方式去试探他人,从而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意图。

人生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余生,你我要修炼成一位心思细腻的人,但绝不可沦为诡计多端之辈。拥有火眼金睛,方能守护自己的安宁。

0 阅读:2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