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批下属太骄傲,对方称自己“改不掉”,邓公一下子严肃起来

娱小七 2022-11-20 16:09:48

引言:

中国人的文化里,有名话叫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而谈到1955年新中国的授衔,有这样几个数字: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

如此的将星云集,令人惊叹。如果把这些开国将帅们,比做一柄柄利剑,则:民心所指,即利剑所向。但同时,唐代诗人贾岛也有个名句,叫:十年磨一剑。

没有任何一个开国将帅的成长,能绕开一个“磨”字。甚至我们可以说,新中国基石的垒筑过程,其实也是这些将帅们个人的一部部成长史。

关于这一点,笔者今天用传奇中将周希汉的经历,来跟大家说一说此事。没有一把宝剑的出鞘,是偶然的。咱们就来看一看,为了磨出一把“好剑”,邓小平、徐向前、刘伯承、陈赓等人,都是怎么做的。

周希汉

一:一把好剑,几位首长轮番来磨

周希汉是湖北麻城人,1913年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

周父前妻早亡,到36岁才再娶,40岁才生下周希汉。老来得子,而且还是三代单传,周父自然视之如宝,还特意找了个风水先生来看相。

人家为了赚钱,自然挑好听的话讲。当周父听到风水先生说“此子有王侯之相”时,激动不已。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周希汉从小的性格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就连父亲给他安排的婚事,他也该搅黄就搅黄。

为了给周家开枝散叶,周父张罗了一个姓郑的姑娘,比儿子年长两岁。两家人已经交换完庚帖,人也已经敲敲打打地送进了周家。结果,偏偏到了新婚之夜,老父亲却发现儿子连媳妇盖头都没揭,就翻窗而出,跑去部队了。

像这种从小极受宠的小伙子,进了部队,性格自然张扬得很。

周希汉长得很有特点,眼光上视、嘴角下倾,刚到部队时,战友们叫不出他的名字,爱叫他:那个瘦高个。日子久了,周希汉索性自称是:我就是天下第一瘦。

在部队没待多久,周希汉遇到了第一位“磨”他的首长:徐向前。

了解徐帅性格的朋友都知道,他黄埔一期毕业,看起来是个文质彬彬的儒将,但军事风格却是大开大合,创下了军中数个“第一”。因此,军中小将们在他面前,自然都只有仰望的份。但偏偏,因为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希汉让徐向前是又惊又喜。

那天,当了排长不久的周希汉,被提拔到团部机关任职。赴任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排兵布阵。当路过一个叫姑岭的小村庄时,他来回考察了这一块的地形,发现这个地方应该摆放一支部队,才能让团部的安全万无一失。

周希汉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走进了团部指挥所。见到团长和政委等人,他张口就说:“姑岭该摆些部队嘛!”

周希汉认识团长和政委,正等着他们评估自己的想法呢,却见二人一直朝自己笑。正在这时,他发现团部还坐了一个陌生的领导,那人此时正盯着他看。团长见他有些尴尬,赶紧介绍:

“周希汉,他就是我们的徐副军长。刚才,徐副军长也指出了我们在姑岭的部署有疏漏,你们想的一样!”

徐向前

周希汉仔细一想,才知道眼前坐着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向前。于是,他赶紧上前敬礼。而徐向前,则把这个小伙子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单薄了些!”

徐向前说的是事实,但周希汉却不服气了,马上回嘴说:

“将在谋而不在勇,关云长身材高大,不也曾落败吗?诸葛亮、庞士元又如何?不也打胜仗吗?”

徐向前一听他这样说,更是来了兴致。他随口就考了周希汉好几个古代兵法的问题,周希汉倒是能答上来一些。

最后,徐向前顺手指了指地图,问周希汉:“来,你在地图上找一找你们团部及你说要布兵的姑岭”。结果这一问,把周希汉彻底难住了。毕竟,他早前见都没见过正式的军用地图,更别提上面那些条条框框代表着什么了。

这下子,周希汉马上明白了自己跟徐向前的差距有多大:自己之所以想到要在姑岭布兵,是在路过时仔细看了地形,来来回回琢磨了好久。而且,他对这一块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徐向前对这附近完全不熟悉,此次来考察,仅凭一张地图,一眼就判断出了团部安排上的疏漏。

想通了这些,周希汉心服口服地说:“我看不懂,您能教我不?我肯定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徐向前一听,当时就料定这小子是可塑之材。他轻轻地拍了拍周希汉的后脑勺,说了句:“是块好料!”

有了徐向前鼓励,周希汉的成长飞快,很快就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越来越出名后,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又得到了另一位上级的赏识,此人就是:陈赓。

作为“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看人一向很准。陈毅曾评价陈赓:“陈赓将军像一块磁体,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对于傲气十足的周希汉,陈赓早就想收入麾下了。于是,他想着法儿也要把对方调到自己身边来。终于,在1938年年底,陈赓如愿地把周希汉调到386旅,当了自己的参谋长。

为了培养周希汉,陈赓可是没少费心力。因为年龄小,陈赓担心他打仗容易意气用事,要吃亏,于是每每把他带在自己身边跟自己学。当时,很多人都对周希汉羡慕得不行。

陈赓

当然,周希汉也没让陈赓失望。以至后来在太岳区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

小日本,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

小日本,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

二: 邓小平说要“杀一杀你的傲气”

水平够了后,周将军的傲气也丝毫不减当年。

关于这一点,在中国公开出版的军史资料里,曾记录了这样一段颇为传奇的事:

1946年9月,我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俘虏了一名国军中将,名叫黄正诚。此人来头不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又去德国陆军炮兵学校系统学习过。此次他带领的是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军第一师第一旅,人称“蒋家御林军”。

这样的人被俘,肯定是不服气的。被押送到我军驻地后,他看着眼前一位瘦瘦的解放军将领,喊道:“你不是陈赓!”瘦瘦的解放军将领答道:“鄙人周希汉!”

黄正诚不服气,问道:“陈赓为什么不来见我?”一句话,暴露了其嚣张气焰。谁知,周希汉比他更有个性。他冲着黄正诚,大喝一声:“杀鸡焉用牛刀,捉你,我周希汉足矣!”这话,一下子震住了黄正诚。

这件事,后来不止传遍我晋冀鲁豫根据地,甚至惊动了中央首长。直到今天,很多军迷看完这段史料,仍然会感叹:在我军将领中,如果要评谁的“傲气”盛,那开国中将周希汉肯定算其中一个。

周希汉的傲气在军中如此出名,上级不可能不知道。关于这一点,邓小平曾特意找他谈过话。

那是在1949年2月。

当时,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下属各部队也进行相应的人员调动。36岁的周希汉,被正式任命为第十三军军长。

按规矩,二野政委邓小平要跟新任的军长们一一谈话。到了跟周希汉谈时,邓小平上来第一句话就问:“周希汉,你早就该当军长,晓不晓得为什么到现在才提你?”

邓小平

周希汉也知道自己的问题,答道:“是不是骄傲?”

邓小平见他还挺了解自己,点了点头,说:“对头,就是要杀一杀你的傲气!骄傲有时候就是一个优秀指挥员最危险的敌人。我们这样做,是对你负责,也是对革命负责!”

周希汉了解邓小平的脾气,也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知道自己的这个缺点,就是改不掉!”

听他这么一说,邓小平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问题。于是,他非常严肃地对这位爱将直接下了命令:“改得掉也得改,改不掉也得改。必须得改!”

目前,很多人把这段对话解读为:开国中将周希汉就是因为脾气不好,所以被晚提携了。

如果是这样想,那看问题显然就太片面了。事实上,周希汉将军自己是完全能理解邓公的安排的。而且,恰恰是在安排周希汉的问题上,也完全能体现邓公高明之处。

邓小平跟周希汉的首次接触,是在百团大战期间。

当时,性格外向的陈赓得了周希汉这个宝,自然是要到处“炫耀”一番的。听得多了,邓小平和刘伯承自然知道陈赓手下有这么一员猛将,也一直想找机会了解他。

正好百团大战前,一二九师负责正太路附近的破袭任务,陈赓于是极力推荐周希汉上。刘伯承和邓小平见陈赓这么有信心,便让周希汉担任个左翼纵队司令员。从这时候起,邓小平就开始观察周希汉。

因为时间急、任务紧,来不及给周希汉配搭档,邓小平便问他:

“周希汉,左翼纵队没有配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只你一个人,你行不行?”

周希汉随口答道:“行!”因为当时邓小平、刘伯承、陈赓都在,周希汉又加了一句:“首长放心,我有三个政委呢!”结果这一句话,把3个上级都逗乐了,陈赓赶紧说:“关键时候,你还蛮能讲的嘛!”

听到陈赓这么讲,周希汉对此次任务颇为有自信,又说道:“其实,像这种短期任务,有两三个硬一点的参谋就行了!”刘伯承是参谋出身,对此话颇有感触。但同时,也因为这些,让邓小平当时就判断出了两点:

其一,这个极年轻的下属很有水平;

其二,他身上确实有一骨傲气。

待周希汉离开后,邓小平和刘伯承、陈赓等人交换了意见,都认为周希汉如果好好培养,必能成大器。但傲气这一点,一定得让他改。

邓小平、刘伯承

事实证明,当天周希汉领的任务真的不简单,整个战局也并不轻松。9月1日夜晚,周希汉部遇到了敌军的猛攻,他们只能退守到一个叫羊儿岭的地方。随后,日本飞机出动,羊儿岭被日军占领。

此时的周希汉,算是尝到了什么叫困境。正当他犹豫着该怎么办时,师部警卫长带着命令来了:“师长命令你们,扼守羊儿岭阵地,掩护群众和机关撤离!”

原来,就在周希汉和日军交火不远处,就是中央北方局的首脑机关所在。当时,刘伯承正愁手上无兵可用,急得直皱眉,听说周希汉就在附近,赶紧下令他来顶上。据史料记载,当时刘伯承甚至还说了一句:“好了,这下是赵子龙来了!”

收到命令后,周希汉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当即召集部下,从各个方向向羊儿岭反攻。这场激战整整打了13个小时,最终我军拿下了羊儿岭阵地。

当然,此次的伤亡也是不小的。其中16团3营的一个排,在攻打主峰时,跟鬼子进行了白刃格斗,20多名鬼子被刺死的同时,我军一个排也仅剩3名战士。但就是这3名战士,牢牢占住了主峰。

当天晚上,周希汉接到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命令,才开始转移。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高度表扬了左翼纵队的全体将士。

有了这次配合后,周希汉得到了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充分肯定。但同时,他们都决定暂时不把周希汉往上调,一定要再磨一磨他。

在此后的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周希汉的职务变化不大,但一直受到邓小平和刘伯承的重用。以下这样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据统计,周希汉率部共击毙和生擒了61名国军将军,其中包括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国军名将邱行湘等人。

三:他最终改没改?

自1949年2月,当上十三军军长时,邓小平就让周希汉务必把骨子里骄傲的性格改一改。那周希汉,到底改了没呢?

这一点,从他建国后的表现,咱们就看得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由十三军调任海军参谋长一职。因为从没有接触过海军,不到40岁的周希汉收起曾经的所有“锋芒”,从头开始学。警卫员发现,他书房的灯几乎夜夜亮到凌晨。

几年时间下来,效果如何?

当邓小平再次见到自己这位爱将时,是在1954年4月份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当时,周总理召集了一个关于海军“五年规划”的会议,出席的全都是中央首长,包括:彭德怀、陈毅、聂荣臻、贺龙、刘伯承、邓小平等。

周恩来

在会上,周希汉对海军的各种舰艇、飞机、火炮等,都有完整的说明。对于需要做的改变,上报的经费都一一做了完整的说明。整个汇报过程,有条有理、十分专业。

看着这一切,领导席上有两个人笑得格外开心: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刘伯承。他们相视一笑,都明白:当年,他们是没有看错人,像周希汉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是个宝。

此后,但凡是主持海军的会议,涉及到科学研究部分的,周总理都要把周希汉叫过来。有一回,周总理还当着外宾的面介绍周希汉:

“这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海军专家周希汉,他的名字在我们中文里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我们不难想象,说这话时,周总理脸上骄傲的表情。是的,正如周总理所言:这是咱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上了战场,他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下了战场,他是懂技术的海军专家。

虽然周总理说,“周希汉”这个名字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但那些年,这样的“专家将军”却并不少。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界、外交界、教育界,都出现了开国将帅的身影:贺龙元帅当过体委主任,新中国体育的底子从那时候就打下了;聂荣臻元帅主抓过科技工作,“两弹一星”在他手上成为现实……

“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是中国人相信的哲学之一。

笔者相信,这些开国将帅们初入军营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或许有人是天生性格懦弱的,有人是性格过于张扬的,有人是遇事易激动的……

当我们回顾历史,去思考“到底是什么磨砺了他们”时,具体到每一个人,会有各种不一样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历经种种,他们最终自塑成一柄柄宝剑,扛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

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这是一笔精神财富,不是吗?

1988年11月7日,开国中将周希汉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