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21年,还记得贵州江口的大饥荒吗?

幻丝说历史啊 2025-01-10 17:58:37

【编者按】江口县,属贵州铜仁市。位于贵州东北部,东与铜仁市毗邻,南与岑巩县相连,西与石阡县、印江县接壤,北抵松桃县。发源于梵净山的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车坝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贯通江口县,于县城处汇成锦江,形成长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1916年和1919年连遭特大的水灾和旱灾。民国十年(1921年),江口大饥荒,米贵如金,死人如麻。

民国五年,江口县境涨了一次特大的洪水。太平河河水涨到了龙井阁,淹没了龙井,太平场被洪水打去整整一条街,现在江口酒厂对面的滕家洲,也全部被冲走了。闵孝河河水涨到了陀街巷子里。全县被洪水冲毁了很多田土。

来源2001年貴州省地圖冊

接着,民国八年,又出现了特大的旱灾,全县绝大多数田士,颗粒无收,连坡上的野草,也被烈日晒枯焦了。

木刻作品《水灾》

由于连遭特大的水灾和旱灾,到民国九年下半年,饥荒便初露头角。民国十年春节过,米价每斗(约重二十五公斤)涨到一吊六(即满清铜钱一千六百文,也叫做一串六)。平时,江口米价每斗只三四百文最多五六百文,卖到一吊六算是够高了。可是,这年还未过清明,竟又涨到每斗二吊四,四月初,再涨到四吊;临近端午,涨到了六吊四,过大端午,涨到了八吊,五月底,卖九吊六,进入六月,就涨到每斗米价一十六吊了,真是涨到非常吓人的地步了,而且街上来行连米也看不见了。

木刻作品《水灾》

由于米太贵而且又买不到,所以人们不得不上山找野生植物充饥,蒿菜、莲花菜、野芹菜、精杠藤头头、芭蕉心、玄榔木皮、枇杷木皮……都被吃光了。难以下咽的蕨根,也被连壳壳一起吃了。有的人,纯粹吃糠,解大便非常困难。有个名叫向朝朝的,他的妻子,就因为吃糠,解不出大便,逼得用簪子去挖肛门。

逃荒要饭的人,满街满巷都是。特别是赶场天,在人多的地方,只要随便碰撞一下,就会有几个人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当时的政府也拿出部份粮食,煮稀粥来发给饥饿不堪的人,由县商会具体负责。稀粥在万寿宫和城隍庙两处发给,每人每次发一铁瓢。后来,听说承办人竟绝灭人性地在稀粥里放入明矾,以加速饥民的死亡。据说,人吃了明矾要肿,肿了,就死得快点。

那时,饿死病死的灾民很多,死后无人安埋,县政府只得派人去埋,有时还出几个钱请人帮着埋。县里有个更夫(每晚负责在街上游走,敲锣打更。)人们称呼他"打更老杨",就被指派负责埋人。他经常用扛柴的架子扛死人去城外埋葬。由于人死得太多了,他的柴架子上,一次就得扛两个死人。

自从民国五年大洪水之后,民国六年,在闵孝风岩三湾一带,便开始出现小土匪抢米的现象。实际上,抢米的人都是为饥饿所迫的灾民,而被抢的人也是靠磨肩膀皮吃饭的米贩子。当时的所谓匪患,不过如此而已。自民国八年大旱灾以后,匪患与天灾便成正比例发展了。在以后的岁月中,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尽管没发生过什么大的自然灾害,但匪患却愈演愈烈,专门以当匪为业的人,也多起来了。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江口县文史资料》、《江口县志》、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2001年貴州省地圖冊》,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