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问武将要啥赏赐,一个要美人一个要官,两人下场却截然不同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4-12-25 19:14:52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乾隆帝一向以宠臣众多、赏赐丰厚著称,但他的一次“赏赐”提问,却隐藏着耐人寻味的玄机。

当乾隆问两位功勋武将:“你们要什么赏赐?”其中一位选择了美人,另一位则选择了官职。

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却让两人的命运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转折。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同样的赏赐请求,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两位武将的选择背后,是个人野心的展现,还是宫廷权谋的微妙博弈?

这背后又是否有乾隆帝别有深意的布局?

在这场看似普通的赏赐风波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权力的更替,还能窥探到那段复杂而危险的朝廷内幕。

到底是谁笑到了最后,谁又因一时贪欲自食其果?

那是一个对帝王心思捉摸不透却又不得不揣度的年代。

在大清王朝,没有什么比皇帝的信任更加宝贵。

对于那些怀揣雄心壮志的将领们来说,征战沙场只是他们追逐荣华富贵的起点,真正的生死大权,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

海兰察和乌尔登,本是两个出身迥异的男人,命运却因乾隆的一句话,产生了交集。

海兰察一介草民,靠着骁勇善战,一路从小兵做起,爬到了将领的位置。

乌尔登则是出身显赫的贵族之后,年纪轻轻便被召入宫中,成为乾隆身边的侍卫。

两人原本毫无交集,直到叛乱来袭。

1755年前后,大小金川地区武装割据,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

乾隆龙颜大怒,当即派出重兵前往平叛。

为了尽快击溃敌人,年轻有为的海兰察和乌尔登被一同委以重任。

两位将领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在他们的率领下,清军所向披靡。

大小金川的叛军本就松散,又如何能抵挡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海兰察和乌尔登配合默契,很快便攻入叛军大本营,生擒敌酋。

大捷的消息传回京城,乾隆龙心大悦。

凯旋的将士载誉而归,乾隆设下庆功宴款待二人。

觥筹交错间,皇帝突然发问:"尔等立下汗马功劳,朕该如何赏赐?"乌尔登闻言,当即跪下请命:"臣子惶恐,能为陛下效命,本就是臣子的本分。

若陛下觉得臣子还有用,就请让臣子继续率兵镇守边疆吧。"

皇帝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多疑善变的帝王哪里容得下臣子如此放肆?乌尔登贪恋兵权的心思昭然若揭。

乾隆缓缓开口:"爱卿有此忠心,朕自当记下。

那海兰察呢,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人人都说伴君如伴虎,海兰察又岂会不懂这个道理?他嘿嘿一笑:"回陛下的话,臣子粗人一个,哪里敢奢求什么。

不过陛下要是真的觉得臣子有功,不如赏臣子几个美人吧,让臣子也沾沾皇恩。"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连乾隆也被海兰察的直白言语吓了一跳,不过看在他立下战功的面子上,倒也没有责怪。

只是笑着摆摆手,吩咐身边的太监去挑几个秀女送到海兰察府上。

这一夜似乎皆大欢喜,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对话竟成为日后海兰察飞黄腾达、乌尔登自取灭亡的分水岭。

在当时的人看来,乌尔登才是前途无量。

他出身贵族,又得君王欢心,前程似锦,谁知这一切不过是南柯一梦。

乌尔登志在四方,却不懂收敛锋芒。

他在宴席上流露出的野心早就引起了乾隆的警惕。

当时乾隆只是按下不表,心中却已有了打算。

一个贪恋权力的将领,一旦成长到不可控制,对皇权将是莫大的威胁。

乾隆怎会容忍这样一个隐患在身边?他默默等待时机,只待除之而后快。

时间一晃数年,大小和卓地区再次叛乱,乾隆便派乌尔登率军前往镇压。

然而这一次,乌尔登的好运气用尽了。

也许是轻敌,也许是指挥不当,清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叛军迅速攻入大营,乌尔登本人也在混战中负伤。

败军之将,再无回天之力。

噩耗传到京城,乾隆勃然大怒。

他只觉得乌尔登简直是无可救药,竟然连区区叛军都剿灭不了。

若是他真的手握重兵,岂不是对皇权是个巨大的威胁?若是他当年贪恋美色,倒也罢了,偏偏要觊觎权力。

乾隆想到这里,心中更添怒气,当即下令斩杀乌尔登,以儆效尤。

一代名将,就这样匆匆谢幕。

乌尔登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自恃出身、才华,以为自己前途无量,却不知帝王心思难测。

他以为自己表现得忠心耿耿,在乾隆眼中,却是居心叵测。

一念之差,竟葬送了性命。

海兰察也随军前往,然而败局已定,再难力挽狂澜。

乾隆虽勒令海兰察协助平叛,却并未治其军事大罪。

海兰察因战败被削去爵位,但性命无忧。

或许他也曾懊恼,但回想起当年御前的情景,终究还是庆幸自己的智慧和远见。

海兰察就这样渡过了仕途的一个危机,继而得到更多的信任。

他参与了更多的军事行动,建立了更多的功勋。

与此同时,他对乾隆的奉承也愈发得心应手。

海兰察深知,能讨得乾隆欢心,才是自己平步青云的不二法门。

相比之下,乌尔登无疑是个反面教材。

他的下场让海兰察更加坚定了韬光养晦的想法。

在乾隆面前,海兰察总是一副不敢恭维的样子,私下却暗暗经营自己的人脉和势力。

只是他深谙进退之道,从不逾矩,更不贪恋权力。

乾隆自然看在眼里。

有一次,海兰察因犯了点小错被乾隆训斥,他当即跪下请罪,乾隆见他如此,反倒不忍苛责。

海兰察就是有这个本事,能让乾隆生不起气来。

久而久之,乾隆反倒对他愈加信任,频频委以军国大任。

曾几何时,海兰察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卒,如今已然是掌握兵权的大将。

他深谙乾隆的喜怒,对乾隆也愈发忠心。

君臣相得益彰,一同守卫着这偌大的疆土。

这种默契,不知还能持续多久。

人们总说,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引起反作用力。

海兰察虽然权倾朝野,却也引来无数猜忌。

朝中不乏眼红海兰察的权贵,他们暗地里嘲笑海兰察不学无术,更有甚者说他巴结奉承。

然而乾隆却对海兰察青睐有加,那些流言蜚语根本传不进皇帝的耳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乾隆已然执政数十载。

海兰察也从当年的青涩小伙,成长为饱经风霜的政坛老手。

他早就看透官场险恶,却依然故我。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能平安善终。

1793年,海兰察病重。

躺在病榻之上,他闭上双眼,仿佛看到了五十多年前,初入仕途的自己。

那时的他,怀揣凌云壮志,却不知前路凶险。

如今尘埃落定,他虽饱受诟病,却也问心无愧。

他想起乌尔登的下场,暗自庆幸。

或许,那一夜的玩笑话,成全了自己的一生。

噩耗传到京城,乾隆闻讯,伤恸不已。

帝王也会老去,也有伤悲之时。

乾隆亲自赐下谥号"武壮",以表彰海兰察的功绩。

更破格追封海兰察入昭忠祠,享受腊享春献礼。

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这是莫大的殊荣。

海兰察的一生,是权谋家的一生,也是懂得审时度势的一生。

他懂得隐忍,懂得进退,更懂得如何讨好君王。

或许他的做法并非最光明磊落,但在那个阶级森严的时代,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一念之间,海兰察便选择了生存,选择了荣华富贵。

他的一生,注定与权力纠缠不休。

回望历史的长河,多少豪杰枭雄,都葬身权力的漩涡。

权力让人迷醉,也让人堕落。

乌尔登不懂权力的代价,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海兰察懂得隐忍,懂得审时度势,才能平安善终。

在那个时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

臣子们前赴后继,不过是为了分一杯羹。

可一旦失势,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黑暗。

陷入权力漩涡的人们,早已迷失了自我。

时至今日,权力的游戏依然上演。

或许,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海兰察和乌尔登。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权力的悲欢离合。

在权力面前,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

也许,这就是权力的魅力所在。

它让人着迷,让人疯狂,也让人不顾一切。

纵观历史,有多少人为了权力,不惜背弃良知,背弃朋友,背弃亲人?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权力奔走、争斗?

权力如毒药,亦如甘霖。

它能让人升入云端,也能让人堕入地狱。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又该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是像海兰察那样,懂得进退,懂得隐忍,还是像乌尔登那样,恣意妄为,自取灭亡?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

或许,当我们真正理解权力的本质,才能真正驾驭权力,而不是被权力驾驭。

这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一颗公正无私的心。

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探寻权力的奥秘。

在这条路上,我们或许会迷茫,会彷徨,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