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种植领域里,各种作物的种植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桃树的种植,特别是桃树主干形密植这种栽培方式,在鲁中丘陵区休眠期的时候,它和V形架引绑技术相结合的相关情况,还有对光能利用率的测算,这里面可是有不少门道。
先讲讲桃树吧,桃树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果树,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它和有些果树比起来有自己的特点。不像苹果树那样结果慢,在适当的栽培管理下,桃树结果相对比较快。而且桃树的品种也挺多,像常见的毛桃,果实毛茸茸的,口感脆甜;还有油桃,表皮光滑,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不过在鲁中丘陵区,种植桃树也有一些痛点。
就像邻居李大爷种桃树的经历。他以前种的桃树是普通的疏散种植,每棵树占的地方挺大。到了结果的时候,虽然也有产量,但是果实品质参差不齐。而且因为枝叶长得过于分散,光照不均匀,内侧的叶子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光合作用不充分,影响果实的甜度。这和有些南方热带水果种植不一样,像芒果在一些种植户手里,为了追求产量大量密植,结果果实小而且味道不佳。这是因为芒果在热带地区,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充足,管理起来和桃树在鲁中丘陵区有很大区别。
现在桃树主干形密植在鲁中丘陵区就有一定优势。在休眠期的时候,对桃树主干形密植的桃树进行V形架引绑技术操作,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说说这主干形密植,它就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内,通过合理规划,让桃树按照一定的密度种植,并且重点培养一个主干。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对比一些传统疏植方式,比如在华北地区的部分平原地带,有些果园为了方便管理,桃树种植得比较稀疏,每棵树都有很大的生长空间,但是由于土地利用率不高,总体产量受限。而且传统的稀植方式,到了休眠期修剪等管理起来也比较繁琐,每棵树都要全面修剪,工作量很大。
而桃树主干形密植,在休眠期修剪的时候就简单多啦。休眠期的桃树生理活动减缓,修剪造成的营养损失小。在鲁中丘陵区的果园,果农在这个时候对主干形密植的桃树进行修剪,重点在主干和主枝上,保留合适的芽量。像有的果农发现,密植后的桃树在休眠期修剪后,次年春天发芽很整齐。
再说说这V形架引绑技术。在鲁中丘陵区的果园里,V形架的优点很明显。咱们可以把桃树的枝条沿着V形架引绑。这和那种普通单枝支撑方式有很大不同。普通方式下,桃树枝条容易在风中晃动,影响其稳定性。我就听说过有个南方的种植户种桃树,因为当地风大,桃树枝条晃动厉害,结果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碰撞落果严重。而V形架能够很好地固定枝条,让枝条生长有序。从空间利用上来说,V形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区域的空间,不像传统的平面式种植,枝条都在一个平面上,下面的枝条光照得不到保证。
从休眠期的这个时间点来看,在休眠期开始后的3天到7天这个时间段内进行V形架引绑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这个时候桃树还处于相对休眠状态,枝条比较柔软,容易绑缚,而且不容易损伤枝条。如果是15天之后,桃树可能开始有一些微妙的变化,绑缚效果就会打折扣。
现在咱们来谈谈光能利用率的测算。在鲁中丘陵区,地理条件比较特殊,这里地势有起伏,土壤的种类也有差异。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光能利用率影响很大。传统的疏散种植,桃树的枝叶分布比较杂乱,大量叶片处于下层,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光能利用率低。而主干形密植配合V形架引绑技术后,在休眠期做好准备,到了生长的时候,枝条整齐地分布在V形架的两侧,叶片能够分层分布,上层叶片不影响下层叶片的光照。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计算来简单说明。假设一块鲁中丘陵区的果园,以一亩地为标准。传统的稀植方式下,由于枝叶间隙大,光照透过率高,但有效叶面积比例低,光能利用率可能只有30% - 40%。而采用主干形密植配合V形架引绑技术,在休眠期好好管理的果园,休眠期结束后果树生长旺盛,密植使得单位面积的叶面积增加,V形架又让叶片分布合理,充分利用光照,光能利用率可以达到50% - 60%。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
这里还可以和其他不同品种的桃树简单对比一下。像蟠桃这种形状独特的品种,在山东泰安的一些平地上种植的时候,果农为了追求果实的大小和外观,大量密植,结果到了休眠期发现树枝错综复杂,修剪困难,光能利用率也不高。还有那黄桃,有些地区种植户没有掌握好休眠期的管理技术,尤其是枝条的引绑,导致果实生长后期,底部果实光照不足,果实颜色不均匀。和主干形密植配合V形架引绑技术种植的普通桃树品种相比,在光能利用率和果实品质上都有一定差距。
再举个例子,在鲁中丘陵区的山脚下有个村庄,以前村民种桃树都是零散的几棵,产量不高,品质也不稳定。后来村里有人尝试桃树主干形密植,并且在休眠期运用V形架引绑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数据测算,发现这种种植方式下,桃树在休眠期的修剪量和修剪时间大幅减少,并且树体在休眠期的养分积累更充分。到了生长季节,果实的大小更加均匀,甜度也提高了不少,从之前平均甜度12度提高到了14度左右。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桃树主干形密植在不同地形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在鲁中丘陵区的缓坡上,由于光照角度的不同,桃树主干形密植在休眠期和生长的布局需要做一些调整。有的果农发现,将桃树的行列微微顺着坡面倾斜一定角度,在休眠期合理引绑枝条,光能利用率又能提高一些。这是因为这种布局可以让桃树在不同季节都更好地接收到光照。
在鲁中丘陵区的种植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休眠期的土壤肥力管理,合适的土壤肥力能让桃树在休眠期更好地储存养分。而且当地果农还会在休眠期观察桃树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处理一些潜在的问题,这样在生长的时候就能减少病虫害对桃树的侵害,也有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在鲁中丘陵区种桃树,从休眠期的主干形密植配合V形架引绑技术,到对光能利用率的重视,这里面的学问不少。这也让我们思考,这种种植技术在鲁中丘陵区还能有怎样的优化呢?能不能通过更多的改良或者结合其他技术,让桃树的产量和品质再上一个台阶呢?这就像一个谜题,等着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