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041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在中国的史书上,或许有不少人会觉得这本书的真实性并不高,甚至有可能是编造出来的,因为人们相信,这本书是由胜利者写的,所以才会被人污蔑!
但历史的大致框架和真相却是不会改变的,只是会根据现实来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是针对胜利者的,而是针对那些被编入史册的人,所以他们的史书往往会有错误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故意的!
所以,今天我们就以玄宗二年的政变为切入点,来探讨一下唐国历史的掩盖与意象构建!
1,历史上的造反
按照历史上的说法,唐睿宗在位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唐玄宗发动了一场针对太平公主一脉的叛乱。
根据史料记载,魏知古是一位宰相,他告诉唐玄宗,太平公主计划在七月初四发动政变,并且将叛乱的名单都说了出来。
这些人中有御林军的常元楷,知右羽林大将李慈,左金吾李钦,这三个人要在七月初四的时候,率领大军进入唐玄宗的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芩羲,都在太极殿等着。
在这种危急关头,唐玄宗立即与心腹商议,商议对策,商议之后,他决定先发制人。所以唐玄宗特意下诏,要在七月初三那天,召见常元楷、李慈等将领。
到了武德殿,他们立刻让埋伏的士兵冲进大殿,杀死了太平公主的心腹将领,然后趁着太平公主的文臣们手忙脚乱的时候,杀死了萧至忠、岑羲,只有窦怀贞逃了出来,但窦怀贞很快就知道自己救不了他们,选择了上吊。
这一次,唐玄宗的政变失败了,太平公主被杀,她的三个儿子也被杀了,就连她的丈夫武攸暨,也被夷为平地。这些都是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记载!
2,太平公主是怎么策划政变的?
首先,太平公主的功劳是从皇帝的;公元七百一十年,唐中宗李显突然暴毙,据说是他的夫人韦皇后与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所杀,但这并不是今日要讨论的重点,重要的是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都想让他做皇帝。
而早就坐不住了的太平公主,也在李隆基的帮助下,发起了“唐隆政变”,导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的野心落空,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两人也因此惨遭毒手。
后来,太平公主提出让兄长王李旦继位,也就是唐睿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都会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唐睿宗对她的姐姐也是十分信任的。
其次,太平公主的心腹在朝廷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从之前的情报来看,皇宫里的禁卫军统领都是太平公主的人,而外廷的大臣们,包括窦怀贞在内,都对太平公主忠心耿耿,如果不是魏知古这个宰相出卖了太平公主,李隆基早就被砍头了!
第三,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时代所积累的政治势力与她本人的血统;太平公主在这二十多年里,得到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的信任,再加上武则天只做了十五年的皇帝,所以太平公主才能策划这场政变!
1,杀死太平公主是唐玄宗的一个目标
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身为一国之君,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自己的身边虎视眈眈。但唐玄宗自幼身经百战,又岂会坐以待毙,非要等到太平公主造反之后再出手?
李隆基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唐玄宗李隆基在得知太平公主造反的消息后,没有给她任何解释的余地,直接就把她干掉了,唐玄宗要对付太平公主,根本不需要证据。难道是担心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不同意?
这也是唐玄宗不敢在皇位上下手的主要原因,唐玄宗在临淄王时,就知道朝中有太平公主的影响力,只是那时他还需要姑姑的帮助,所以唐玄宗才会和姑母保持良好的关系,直到唐隆政变结束后,才有了这样的机会。
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并不想让李隆基登上皇位,但她的计划失败了,唐睿宗执意要让李隆基做太子。
后来唐睿宗在位的这两年间,凡是朝政之事,都是由朝中大臣们去与唐玄宗、太平公主商议,若是叔侄二人答应了,唐睿宗自然也会答应,唐睿宗也是想让自己的两位兄妹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点,不想让自己的侄子与自己的侄子成为水火不容。
所以唐玄宗在登基之前,不敢做任何实质性的事情,因为唐玄宗并没有明面上的动作。唐玄宗继位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对付太平公主了,但李隆基却成了最大的障碍!
2,李隆基的最终目标是夺取政权
公元七十二年,唐睿宗在七月,忽然收到了一名术士的警告,说唐睿宗如果继续做皇帝,会有大祸临头,所以他决定让太子登基,免得被人追杀。
就算是古代的帝王,在术士之路上也是抱着一丝希望的,更别说唐睿宗这样的普通人了,所以唐睿宗才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李隆基。
唐玄宗虽然是皇帝,唐睿宗是皇帝,但是唐睿宗和李旦并没有完全的放权,而是将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自己,甚至连军事上的事情,都要他来做主,唐玄宗也不能擅自做主,唐睿宗的所作所为,也是因为她的意思。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在发动天机政变前,其实就是一位傀儡皇帝,辅佐他的大臣大多是唐睿宗和太平公主的亲信,这种情况唐玄宗并不愿意看到,但唐玄宗一时也没有别的好主意。
唐玄宗不能与唐睿宗硬碰硬,也不能与太平公主硬碰硬,就算有,唐玄宗也不会这么做,那样的话,整个大唐都会陷入混乱,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被外人利用,所以唐玄宗决定先发展自己的势力,再伺机而动。
这时唐玄宗接到太平公主要发动政变的消息,唐玄宗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唐玄宗知道这件事,就等于掌握了主动权,一网打尽了太平公主一脉。
同时,唐玄宗的实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再也不用害怕唐睿宗这个皇帝了,所以唐玄宗在发动政变后,没有立刻去抓她,而是直接去了后宫,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将这件事告诉了唐睿宗,让唐睿宗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交出所有的权力!
所以,翌日,也就是七月初四,太上皇唐睿宗下了一道旨意:“从今日起,所有军政,一律由陛下处置。只有这样,唐玄宗的阴谋,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1,唐玄宗发动内乱的真实原因
据唐代《郭元振行状》中的记载,唐代有一位高官死后,门生和故人会将自己的生平事迹写成一本书,送到朝廷,作为定谥、立碑、作传的文书。
郭元振是七十三年前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唐睿宗最信任的宰相。《郭元振行状》中记载,唐睿宗在唐睿宗被太平公主、窦怀贞等人的鼓动下,决定废除唐玄宗;
从这一点来看,唐睿宗与唐玄宗之间的恩怨很深,再加上太平公主一方的推波助澜,让唐睿宗对唐玄宗的敌意更深。
这一次的罢免,是因为郭元振拒绝了皇帝的旨意,所以唐玄宗得到这个消息,便将责任推到了太平公主和唐睿宗的身上。
所以,唐睿宗与太平公主联手,才是唐玄宗发动政变的真正原因,而这件事情,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睿宗实录》中就有,但在《国史》上,却只提到了剿灭太平公主等人。
2,维护唐玄宗的政治形象也是其重要原因
唐朝的史官,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在唐玄宗这个位高权重的皇帝面前,他根本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但他也不可能无视真相去歪曲,于是他们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了自己的史书上。
因为一旦将事情的真相说出去,唐玄宗的名声就臭了,唐玄宗也会被人说成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种事情,根本不是现在的史官能够记载的!所以他不得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说唐玄宗铲除了太平公主这一脉,这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安定,不能再有父子之争了,如果这个耻辱的消息传出去,那么,李唐皇室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是覆灭!所以,唐代历史对历史进行了掩盖和塑造,并不是要推翻历史,而是要忽视其中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从唐玄宗二年的政变来看,历史并没有歪曲历史,只是根据作者的政治立场,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将事情的真相隐藏得很好,但却不会完全扭曲,因为事实是不可能被篡改的!
正如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事件,不管如何被忽视和重组,都无法掩盖真实的真相,而唐人在史书上的掩饰和塑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这样才能在史书中展现自己的真实!
举报/反馈
历史的大致框架和真相却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