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司逝世,东京大学“三大老男神”的故事成为历史

凤凰空间文化 2025-01-09 15:12:35

日本当代重要的“先锋派”“未来派”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大阪梅田蓝天大厦、JR京都站的设计者——原广司于1月3日逝世,享年88岁。

日本建筑界又一颗巨星陨落。

原广司(图源:维基百科)

原广司与同样毕业于东京大学的矶崎新、槙文彦并称为东京大学建筑系的“BIG3”“三巨头”,他们都是日本当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

当年,如果他们三人同时出现在东大建筑系,那绝对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待遇不亚于偶像明星。

(图源:公众号“全球知识雷锋”)

上排左起:隈研吾、小渕祐介、大野秀敏、千叶学,下排左起:槙文彦、矶崎新、原广司

矶崎新于2022年12月29日去世,享年91岁。

槙文彦于2024年6月6日去世,享年95岁。

2025年刚开始,原广司也去世了。

这三位“老男神”,都已离开了我们。

01

原广司:脚踏实地的教育家,天马行空的梦想家

在群星璀璨的日本建筑界,原广司的名字在国外并不广为人知,但在日本境内,他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原广司最重要的身份是老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首先是大学老师,然后才是建筑师”。

原广司博士毕业后,任东洋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后于1969年入职东京大学,虽于1997年退休,但直到去世,原广司仍是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在东京大学任教期间,从1972年开始,原广司带领研究室成员历经50余年,对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村庄、聚落做了大量详尽的调查,他与团队从聚落建筑的技术、思想性、未来创想等角度进行了很多探讨。

原广司认为,聚落的存在,为人们理解什么是建筑的终极问题上,提供了最本质的思考。越是了解聚落,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多样展开,这种多样性直接对应了人类的多样性。

建筑考察旅途中的原广司(右一)和学生们(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在上课时,原广司经常和学生们讨论神学、宗教、物理学、数学、中国诗词等看似杂七杂八的内容,要求学生们从这些非建筑的语言展开空间化的联想和讨论,他一直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去发觉有趣的建筑。

作为杰出的建筑理论家,原广司著有《住居集合论》丛书、《世界聚落的教示100》、《空间——从功能到形态》等专业理论著作。

原广司著作《空间——从功能到形态》(图源:凤凰空间)

作为建筑师,原广司也从未停止过狂想。

1970年,原广司成立了Atelier Phi建筑研究所,以世界聚落和住宅设计为基础开展设计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原广司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凭借田琦美术馆、梅田天空大厦、JR京都站等知名作品,成为日本建筑界蜚声国际的巨匠之一。

田琦美术馆是原广司的住宅理论应用于公共建筑的集大成作品,美术馆塑造了云朵状起伏的屋面、内外互动的中庭以及适应周围树林的曲折界面等,体现了他建筑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意识。

田琦美术馆(图源:https://japan-architect.jimdofree.com/)

20世纪90年代,原广司开始着手于高层建筑和巨大建筑的复合设计研究。

梅田天空大厦是办公、酒店和商业功能的复合体,立面采用强反射玻璃材质,将大厦隐匿于空中,顶部悬空平台与外部电梯联结,仿佛一座科幻的未来都市建筑,曾被英国著名出版公司DK评选为世界二十大建筑物之一。

大厦内部有通向 40 层楼高展厅的电梯和扶梯,展厅连接着屋顶的空中庭园展望台以及屋顶平台等,在这个建筑里,人们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漫步,会体验到一种漂浮于城市的感觉。

梅田天空大厦(图源:https://japan-architect.jimdofree.com/)

梅田天空大厦仰视图(图源:公众号“胡藤井研究室”)

JR京都站是车站、饭店、商店等功能的集合体,它将城市生活的不同功能聚集于一体,形成一座“垂直的城市”,这座车站是全球公认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的教科书级范例。

JR京都站(图源:https://japan-architect.jimdofree.com/)

建筑主体采用钢架结构和玻璃的结合,“峡谷式”的布局让空间得以相连延伸,将城市公共空间引入车站内部,这不仅是原广司多重构造概念在巨大建筑设计上的延伸,也是其世界聚落研究结果的体现。

JR京都站内部(图源:https://japan-architect.jimdofree.com/)

进入21世纪,原广司开启了地球外建筑和实验住宅的探索,在“地球外建筑”提案中,他提出一系列“宇宙太空站”计划,他曾说:“所谓建筑,并不只是去建造出真实的世界,也是更进一步地去创造出某种幻想。”

形似飞碟的札幌巨蛋体育馆(图源:札幌巨蛋体育馆官网)

原广司构想的地球外建筑(图源:公众号“胡藤井研究室”)

02

矶崎新与槙文彦,两位名气更大的“东大男神”

比起原广司,东大“三巨头”中的另外两位的名气要大得多。

矶崎新一生犀利地纵横于政治、空间、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2019年,矶崎新获得了普利兹克奖,他说,他的时代是用艺术给建筑加分的时代,差不多已经结束了,而下一个时代,是技术能力突破的时代。当时年近90岁的他,说自己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原点上,希望继续摸索着向前走。

矶崎新(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矶崎新是少数从城市出发思考建筑的设计师。从20世纪60年代的空中城市构想,20世纪70年代的电脑辅助城市构想,20世纪90年代的海市城市构想,到21世纪的郑东新区金融岛城市设计……对于城市的探索和实验,他是参与者也是批判者。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矶崎新的“空中城市”方案,在他的设想中,未来城市是从地上竖起的核心筒,圆柱的周围是可移动舱体,可以自由变化组合,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被认为是矶崎新的代表作之一,他用一个边长12米的立方体作为一个框架,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舞台,一个容器,用以展示和分离艺术品。

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是矶崎新在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一个国际项目,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场地,下沉的红砂岩建筑与周围的高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顶庭院采用的是玻璃金字塔设计。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图源:Moca.org)

矶崎新与中国的渊源颇深,早在20世纪末,身为第一批中日文化交流使团的成员,矶崎新就为中国做了一些公共建筑方案,他的方案考虑了周边建筑的延续,还使用了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改变屋顶形态,给当时的国内建筑师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北京、深圳、上海、长沙、郑州等各个城市都有矶崎新的作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文化中心、杭州中国湿地博物馆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建筑作品都由他设计。

(图源:Archdaily)

矶崎新设计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筑,这是一个“全浮建筑”,即固定在地基上的是支撑弹簧,地面的震动与噪声由弹簧消化与吸收,确保音乐厅的观众能欣赏到更为纯粹的音乐

出身于建筑世家、具备战后最早一批留美背景的槙文彦,是三人中“实践派”的代表,他以现代主义正统接班人的身份继承了丹下健三的衣钵。

槙文彦浑身散发着温和儒雅的贵族气质,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槙文彦(图源:Archdaily)

作为20世纪60年代“新陈代谢派”的创始人之一,槙文彦一生立足于现代主义风格,关注建筑及城市生长、变化、衰退的时间特质,主张用开放性的设计手法适应时代变迁的需求。

1985年建成的螺旋体大厦由多种多样的几何元素构成,具备一种不确定性,表现了槙文彦对于现代主义及东方文化的理解。

螺旋体大厦(图源:Archdaily)

槙文彦认为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空间服务于社会,他设计的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街区是住宅与城市有机结合的典范。在完成后的25年里,槙文彦持续观察着代官山街区居民的生活变化,悉心构筑起这片土地上的一街一景、一草一木,让建筑与城市一同生长。

代官山集合住宅(图源:Archdaily)

2013年,由槙文彦主持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4号楼拔地而起,立面的玻璃幕墙经过特殊处理形成磨砂镜面般的界面,映衬着周边的街景、天光,也映射着当地民众对逝者的感怀与哀思,同样寄予着人们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

世界贸易中心4号楼(图源:Archdaily)

03

代代传承的日本建筑师群像

作为先行者,原广司、矶崎新、槙文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建筑师,对日本乃至全球建筑界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在执教东大的三十多年中,原广司先后培养出了藤井明、山本理显、隈研吾、竹山圣、小嶋一浩等一批颇有成就的建筑师,原广司研究室也因此被誉为“未来建筑家的摇篮”。

在原广司的弟子当中,2024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山本理显受他的影响最深。在跟随原广司探访聚落的过程中,年轻的山本理显渐渐找到了设计的方向,他开始特别关注建筑与社会、家族的关系。

1991年的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是山本理显的首个社会住宅项目,包括16栋住宅楼,共提供110套住房,各楼栋围绕一个树木环绕的中央广场布局。山本理显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不仅为家庭营造了居住的空间,还为他们创造了共同生活的社区,即便是独居的人也不会感到与世隔绝。

保田洼第一住宅区(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Shinkenchiku Sha提供)

2004年,山本理显在中国设计的建外SOHO落成,包括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在当时的北京建立了全新的社区概念。

建外SOHO(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提供)

知名度很高的建筑师隈研吾也是原广司的学生。

研究生时期,隈研吾加入了原广司的研究室,去了世界各地的土著村庄进行调研。隈研吾发现,在原始的村庄里,并没有“建筑师”这一职业,人们都用触手可及的自然原材料来造房子,这让他开始反思如何使建筑真正融入环境,建筑如何为土地发声等问题,形成了日后“负建筑”和“让建筑消失”的理论。

隈研吾“负建筑”理念的代表作:龟老山观景台(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隈研吾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槙文彦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十年里,时常让学生以东京城市空间为对象做一系列的研究,他要求学生们去深度挖掘都市建筑中的隐藏秩序和运行逻辑,而后再进行整合和创造。

建筑理论家大野秀敏接过了槙文彦城市研究的衣钵,还培养出了藤本壮介等日本新锐建筑师。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常常在设计中引入自然元素,如室内花园、绿化屋顶等,在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藤本壮介Na住宅 (图源:Archdaily,摄影:Iwan Baan)

(图源: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总设计师,藤本壮介在场馆外围设计了一条周长2000米的全木结构环状回廊

矶崎新虽然没有在高校执教,但他以精神领袖的身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建筑师。

1983年,彼时还默默无闻的年轻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参加了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竞赛,作为评委主席的矶崎新独具慧眼,使扎哈的方案 “山顶” (The Peak)从初审淘汰的名单中起死回生,并一跃获得首奖,扎哈从此声名鹊起。多年以后,在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竞标中,作为评委的矶崎新再度力排众议,选择并肯定了库哈斯的方案。

扎哈的山顶(The Peak)方案(图源:Zaha Hadid Foundation)

矶崎新通过事务所培养了青木淳、坂茂、六角鬼丈等知名建筑师。

坂茂因大胆使用纸管作为建筑结构元素而闻名,他的创新观念与人文关怀,都为他赢来了国际声誉。他擅长用纸管搭建临时避难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非洲卢旺达内战、日本神户地震、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日本北部海啸等灾难过后都能看到他的纸建筑,除了灾后的过渡安置房,他甚至用纸建学校、教堂,为灾民们搭建心灵的栖息之地。坂茂仍在不断寻求更加经济的建筑方式和材料,2014年,他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图源:坂茂建筑设计官网)

2011年2月,新西兰基督城地震后,坂茂团队对纸管材料进行重新切割调整,最终建成了一个具有高硬度且环保的临时大教堂

(图源:SWATCH)

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瑞士斯沃琪与欧米茄园区建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轻型木构建筑之一

结语

原广司、矶崎新、槙文彦这三位“男神”都离开了我们,一个时代遗憾落幕。

但时间总要不断向前。

今天,乃至未来,会有更多的建筑师沿着他们的路径不断探索,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

参考资料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公众号“胡藤井研究室”,作者:HUFUJII Lab. )

《世界聚落研究五十年——原广司与山本理显建筑思想和作品中的聚落观》(《建筑师》杂志,作者:普昊、车震宇)

好书推荐

《空间——从功能到形态》

本书由“均质空间论”“关于‘部分和整体的逻辑’的再构建”“边界论”“空间图式论”“从功能到形态” “‘非而非’与日本的空间传统”6个小论文构成。作者将“空间”以哲学思维进行阐述,描述了探索“空间”语言的旅程,提出全新的“场”的概念,以建筑学、数学及图形学为基础,以哲学为躯干,研究了21世纪建筑学的发展方向。

《日本建筑大师图鉴》

通过细腻手绘插画,展现日本近现代建筑的百年发展历程,了解日本建筑大师职业生涯中的趣事。带领读者漫游日本,探秘一座座日本近现代建筑之美,体味设计中的巧思。

《隈研吾建筑设计作品全集》

这是隈研吾所出版的唯一一本“作品全集”,精选其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30个设计作品,亲述设计理念。400余张专业建筑摄影师的高清实景大图,气质绝伦,全方位展示隈研吾建筑作品的粒子性,让读者充分体悟隈研吾的“消解建筑观”。

《扎哈·哈迪德全集》

记录建筑女爵经典作品

一手资料无保留呈现

多语种全球同步面世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 建造大众之家》

本书是伊东丰雄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关于建筑设计所行所思的深刻回顾,他联合山本理显、妹岛合世、平田晃久、大西麻贵、曾我部昌史等日本知名建筑师发起灾后重建项目“大众之家”,旨在鼓舞受灾民众,让他们在救灾应急建筑中也能感到舒服、得到安慰。书中详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并收集了项目平面图、剖面图及手绘图。

《安藤忠雄 与光影同在》

《安藤忠雄 与光影同在》一书,精选了安藤忠雄的11个经典住宅项目,包括小筱宅、六甲集合住宅、高松住宅、曼哈顿顶层公寓、墨西哥海岸艺术家寓所、好莱坞山艺术住宅等项目,除了安藤忠雄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还能惊喜地“尝鲜”他新近的住宅项目。

《图解世界大师住宅建筑》

了解住宅建筑的设计,赏析名家手笔的精妙,体会建筑大师的构思。建筑外观+内部结构+立体图+平面图+住宅介绍+局部解析+建筑师+趣闻逸事,结合居住体验,剖析住宅设计。

0 阅读:0

凤凰空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