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崩溃的真正原因:这样的藏富于民,当真是种罪过!

电视剧里世界 2024-04-29 05:26:50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是很多中国人怀念的对象,原因无他,因为明朝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一个王朝,尤其是在对外关系上,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明朝,哪怕是最终将要灭亡的时候,明朝的水师都可以把西方侵略者吊打在国门之外。比起后来拥有整个国家领土却无法抵御2万英国侵略者的清朝政府来说,明朝不仅实力更强,而且骨头更硬。

然而话又说了回来,虽然有风骨,但是明朝和清朝一样,很难逃脱古代王朝三百年灭亡的宿命。而导致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天气,有人说是因为满清八旗兵太过强大。但其实明朝崩溃的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因为明朝的财政拿不出钱来,不要说应付前方的战斗,就连国内的工资都发放不起。而这背后,东林党一直鼓吹的藏富于民,只能说是为祸不浅。

说到这里,有人要反对了,既然可以藏富于民,那说明老百姓手上都有钱花,这样的政策为什么会导致明朝财政崩溃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明朝末年最有钱的是东林党自己认为的工商业和官僚人员,占据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钱而且吃不饱饭,农民收入不到国家收入的两成,但是却负担了整个明朝九成以上的财政开支,这完全是一副民不聊生的形象。明朝的农民为了缴纳官府的税收连饭都吃不上,这也难怪,当闯王李自成打出了不纳粮的旗号之后,为何就能立马就得到了所有农民的拥护了。

1628年,明朝历史上等级最高的木工,也就是兼职做皇帝的天启帝去世,信王朱由检登基称帝,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登基一开始估计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是大明王朝这一艘破船的最后掌舵者。刚登基的时候,朱由检可谓是意气风发,以雷霆手段剿灭魏忠贤后重整朝纲,将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军队之后崇祯皇帝迅速开始展现自己的军事行动,第1件事情就是召回因为得罪魏忠贤被赋闲在家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当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崇祯皇帝很热情地告诉袁崇焕:朕会支持将军所需要的一切。可以说这位年轻的皇帝热血沸腾,一心想要开创大明中兴的局面将困扰大明东北部边境数十年的满清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崇祯皇帝的热情还没有持续多久,一瓢冷水就马上泼了下来。袁崇焕还没有到辽东上任,这里就发生了军事政变。因为没钱,辽东的部队不仅集体罢工,而且还驱逐了当地的最高长官。崇祯皇帝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没有办法稳定辽东,自己将没有办法腾出手来平定国内的农民起义。于是他找来了户部,合计了一下自己到底欠辽东多少军费。然而当核算的数字出来之后,皇帝傻眼了,因为辽东由于长期没有发工资,这里的军队已经被欠下了327万辆白银的军费。要知道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大明王朝一年的税收不过326万。换句话说,就算这一年全国上下不吃不喝,全部省下钱了把军费送到辽东去,那也补不了这个亏空。而且这个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国内的农民起义比东北地区的满清政府更加可怕,这一年的税收,崇祯皇帝还有其他的用处。

那东北部的兵变怎么办呢?没办法,崇祯皇帝还是只有使用老方法,一方面使用武力镇压,另外一方面让袁崇焕去做思想工作,多少给些银子,总算是平定了这次风波。然而财政的亏空往往已经预示着一个王朝的崩溃。因为没有钱,朝廷就没有办法供养军队,当一个朝廷的军队都没有办法完全听令的时候,这个朝廷的崩溃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关于辽东地区的军饷问题,崇祯皇帝所面临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一个。俗话说得好,有钱饮水饱,无钱万事难。哪怕是曾经坚不可摧的君臣情义也会因为钱的问题而淡化

就比如说。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的确十分信任袁崇焕,把辽东地区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来管。大将军也不辱使命,多次击败辽东满清军队的入侵。君臣关系也还算和谐。但是后来由于大明政府越来越没有钱,而袁崇焕所管理的数万军队每个月每人都需要1.4两的军饷,皇帝实在是负担不了,当袁崇焕每次来信催要军饷的时候,崇祯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很多人觉得袁崇焕之所以被冤杀是因为不听皇帝的命令杀掉了毛文龙,但其实当袁崇焕把毛文龙的部队收编之后,要求把毛文龙的军队按照自己的关宁铁骑进行军饷供应时,崇祯皇帝就已然受不了了。因为到这个时候,如果袁崇焕还坚持用这样的高标准均下来养活自己,那么不用清朝入住中原,崇祯皇帝自己就会崩溃。那么问题来了,明朝政府幅员辽阔人口近亿,为何连边疆军队的军饷都开不出来,财政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

其实这是一个有问题的问题,明朝从来就不缺钱,可以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朝代之一。哪怕是在1644年朱由俭被大顺军攻破北京城的那一刻明朝的江南地区,依然是富甲一方堆金积玉。当时的江南地区城镇化已经开始进行,因为资本主义的聚集,大量的小村庄自发地发生了纺织业的大镇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无产阶级也就是普通工人的地位十分高,为什么呢?因为明朝的纺织业十分兴盛。而工人,尤其是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却十分稀少。当时的工人们要求很高,如果资本家们不给好吃好喝的,他们才不愿意去做打工人。不夸张的说,比起现在来,那个时候的工人待遇实在是好很多。

因为手工业的发展,明朝的出口也是十分的繁盛。大量的明朝手工业品和茶叶一船又一船的运往欧洲和日本。在明朝政府开不出军饷的同时,按照历史记载,世界1/3以上的白银都流入了明朝。仅仅从龙庆皇帝到崇祯皇帝这二十几年里起码有4,500万的白银从美洲欧洲流入明朝,换算一下,也就是将近9亿两白银,这么一大笔财富,赔一个辛丑条约都绰绰有余。这也间接的支持了明朝财政。要知道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不是很产黄金白银的国家,而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又是以银为本位,这其中外国流入的白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所以问题就来了,一方面明朝收入了这么多的白银,而另外一方面明朝政府财政困难,连军响都开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原因就在于,从海外流入的大量白银并没有到明朝政府的手里,而是被那些东林党人用官僚资本中饱私囊了事实上,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大约是在每年300万,还不到流入白银的1%。而这其中的巨大差价都被以东林党为首的明朝官僚主义,以所谓藏富于民的借口收入囊中

东林党人用的方法其实并不高明,和现在的许多公知一样,他们打着反腐爱国的言论自由旗号,背地里却用各种方法逃避税收。就比如说东林党人历来的核心主张就是减免税收,然而这个减免的税收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工商业税收。事实上,明朝中后期以后东南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的税收是一笔很重要的财富,然而明朝中央政府却对这笔财富很难有效收取。明朝中期之前和其他的中原王朝一样,国家的税收主要以农业税为主,明神宗之后,为了捞钱,万历皇帝打起了工商业的主意开始征收工商税。但这一举动损害了资本主义的利益,被当地的官僚资本所阻抗。虽然说在中国古代官僚是官僚资本是资本市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很严格。但钱这个东西,谁又嫌少呢?人心是软的,银子是硬的。那些有权有势的官看到做生意有利可图,纷纷加入做生意的行业。换句话说,明朝的工商阶层和官僚阶层早就已经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利益同盟。明朝的官员们与江南财阀的利益高度相关,所以东林党人当然要求明朝政府不要与民争利,要藏富于民,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民,实际上就是官僚资本自己而已。

而对于农业税,东林党人则闭口不提。虽说明朝的农业税税率要比满清政府要低得多,按照其他文献的记载,明朝政府的农业税收取大概是在3%左右。到了万历皇帝时期,这个税率降到了1.5%。账面数据看起来明朝政府管理下的农民税收并不严重。但问题的关键是,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被那些特权阶级尤其是明朝皇室,遍布在各地的藩王所兼并,这些人顶着凶贵的名头占据了土地又不纳税。所以虽然官方政府向农民收取的税收不多,但苛捐杂税可一点不少。于是在明朝的最后那几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疯狂现象。崇祯皇帝一个人苦撑危局,手中实在没钱,想要让自己的官僚们捐钱都做不到,明朝的农民们也是压力山大,既要出钱赈灾,还要出钱镇守辽东,更可气的是还要供养这些食古不化的官僚们。最终揭竿而起。而明朝的这些官僚们醉生梦死,享受着政府带来的种种便利,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在这样的疯狂中,明朝才最终走向了灭亡。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 2024-05-01 22:51

    老朱底层起家,目光短浅,眼里只有自己的家人!为了搞分封,织造胡惟庸惨案,奴化华夏文明为汉族,圈禁儒家搞成为自家服务的儒教!还号称痛恨贪官!老年感觉这样不对,又决定削藩,可朱标死了!任务交给了孙子!为了对抗削藩,众藩王勛贵把朱棣推上了皇位,瓜分了皇权,自此明朝皇权名存实亡!成为了藩王勛贵的掠食场!百姓成为了他们之间任由生杀予夺的家畜!

电视剧里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