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31岁的美国保守派作家阿什利·圣克莱尔(Ashley St. Clair)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她于五个月前诞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第13个孩子。这一声明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但事件的核心远超出八卦范畴,折射出科技巨头私人生活与公共形象的复杂冲突。
圣克莱尔称,此前未公开是因“保护孩子隐私”,但近期小报媒体“执意曝光”,迫使她主动发声。她强调:“孩子应远离记者侵扰,恳请媒体停止侵犯性报道。”
然而,这一声明本身却成为舆论漩涡的起点:一方面,马斯克仅以“哇”(Whoa)回应一则指控圣克莱尔“策划五年来诱捕马斯克”的帖子,被外界解读为态度暧昧。
另外一方面,圣克莱尔马上就对马斯克的这个公开回应感到不满啦。她批评了这位世界首富,说他选择公开回应来“抹黑”自己。她在回复里是这么写的:“埃隆,过去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努力沟通,可你就是不搭理。你啥时候能给我个回复呀,而不是公开去回应那个刚刚发了我 15 岁时穿着内衣照片的人的诽谤?”
圣克莱尔并非无名之辈。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她以尖锐批评“进步派虚伪”和移民政策著称,其儿童绘本《大象不是鸟》因反对跨性别议题引发争议。书中主角凯文“拒绝被文化环境定义性别”的故事,与马斯克公开反对“觉醒病毒”(Woke Mind Virus)的立场不谋而合。
值得玩味的是,马斯克旗下AI产品Grok在介绍圣克莱尔时,特别强调其“对社会问题的挑衅性观点”,暗示两人意识形态的潜在共鸣。这种身份标签,使得事件超越私生活范畴,成为美国文化战争的又一注脚。
马斯克的“生育哲学”与商业帝国的潜在风险人口论践行者的矛盾马斯克长期呼吁“多生孩子对抗人口崩溃”,其个人已与四位女性生育13个孩子(含1名夭折)。这种言行合一为其赢得部分支持者,但也引发伦理争议:当科技巨头将生育视为“人类使命”,其庞大的家族是否构成资源垄断?
企业形象的多重挑战
特斯拉投资者担忧:2024年马斯克因收购X(原Twitter)分散精力,特斯拉股价一度下跌40%。此次风波可能加剧对其“不务正业”的批评。
Neuralink与脑机接口伦理:作为Neuralink创始人,马斯克倡导“人机共生”,但其复杂的家庭关系可能被质疑“优先改造自身基因”。
SpaceX的政府合作风险:NASA等机构对承包商高管道德审查严格,私生活争议或影响商业合同。
公众反应:从猎奇到隐私权的边界争议舆论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马斯克“践行人口理论”,赞赏其“优化人类基因库”。
批评者:指责其“将女性视为生育工具”,并质疑代孕、试管婴儿等技术滥用。
隐私与透明的拉锯战圣克莱尔声称遭受死亡威胁,包括收到“孩子浑身是血”的恐吓信息。这凸显公众人物隐私保护的困境:当社交媒体成为信息战场,传统媒体的“侵扰性报道”与网民的“人肉搜索”如何界定边界?
马斯克凭借“网红CEO”形象为特斯拉、SpaceX节省数十亿广告费,但其私生活争议同样可能反噬品牌。2025年1月,路透社调查显示,17%的特斯拉潜在买家因马斯克言论放弃购车。
当科技巨头成为“楚门秀”主角马斯克第13个孩子的风波,本质是数字时代公众人物隐私权解构的缩影。当科技巨头的个人生活成为流量密码,其商业帝国也不得不承受“娱乐至死”的代价。
对于马斯克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不是如何应对媒体追问,而是如何在“人类拯救者”的人设与“多子父亲”的现实间,找到不被舆论反噬的平衡点。而这场风波的最终代价,可能由特斯拉股东、SpaceX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科技行业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