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聊聊那些清朝皇帝的扮演者。
清朝一共十二位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我们先来说说努尔哈赤。
其实他在电视剧中出镜率并不高。
一方面,大多数观众对早期建州女真不太感兴趣;另一方面,努尔哈赤从最初为李成梁效力,到后来反叛大明,整个过程并不怎么光彩。
所以在大多数电视剧中,只是在拍摄皇太极题材时,前几集简单地展现努尔哈赤老年临终前的桥段,一闪而过。
例如,《孝庄秘史》中许还山老师饰演的努尔哈赤,第一集就吐血而亡了。
相对而言,以努尔哈赤为主角并在主流渠道播出的电视剧,我印象中只有三部。
一部是马景涛主演的《太祖秘史》,名字就比较偏商业化。
另一部直接叫做《努尔哈赤》,1986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应该算是历史正剧,主演是老艺术家侯永生,他也是94版《三国演义》中老年赵云和《康熙王朝》中施琅的扮演者。
最后一部分是香港亚视出品的《满清十三皇朝》中的努尔哈赤篇,男主角是张伟,也就是吕颂贤版《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
在这三位主流努尔哈赤的演员中,我认为马景涛是琼瑶剧出身,首先排除。
张伟阴险有余,毕竟演过华山派掌门,但霸气不足,整天一副想算计人的样子,不太合适。
所以我心目中最贴切的努尔哈赤形象,是辽宁籍演员侯永生老师。
他将努尔哈赤年轻时在李成梁身边憨厚豪爽,以及中老年起兵发迹后的霸气凶狠都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可惜的是,这部《努尔哈赤》作为清朝正剧的鼻祖,剧中的努尔哈赤是一个非常光辉正面、反抗腐朽大明王朝的形象,如果对爱新觉罗家族不太喜欢,这部剧需要谨慎观看。
接下来是皇太极。
演过皇太极的人就比较多了。
撇开刘恺威、刘灿、聂远、林峰这些现在或过去的鲜肉演员,就看那些成熟的演员:有《江山风雨情》中的唐国强老师、《大清风云》里的姜文导演、《一代皇后大玉儿》里的刘青云以及《孝庄秘史》里的刘德凯。
刘青云首先排除,虽然是影帝,但一脸憨厚的样子,实在难以理解导演为何选择他。
然后是唐国强老师,演过太多皇帝,有点脸盲,虽然经典之作不少,但也轮不到他。
他在《江山风雨情》中的皇太极形象也不够出色。
最后是姜文和刘德凯。
其实不用选,必须是姜文导演。
刘德凯的《孝庄秘史》更偏言情剧,和马景涛一样,刘德凯也是琼瑶剧出身,很难将皇太极这个真正建立大清朝的一代猛人表现出来。
而姜文的演技不用说了,他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没有之一。
并且作为老北京人,虽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是八旗后裔,但骨子里那种贵气、傲气、沉稳和霸道,还有谁能比他更适合皇太极这个人物呢?
第三位是顺治帝。
这个人物其实并不难演。
历史上,顺治帝大多数时候优柔寡断,亲政后又喜欢重用汉人,最终早逝,给人印象就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书生。
像《少年天子》里的邓超、《大清风云》里的唐以诺,还有《康熙王朝》里的刘钧等等,只要是英气逼人的小鲜肉,总归错不到哪里去。
但我认为最好的还是《康熙王朝》里的刘钧,因为他不仅表现出顺治帝传统意义上的优柔寡断、纠结的状态,也在一些时候展现出作为入关之主面对臣下时的霸气脾气,与其他作品中纯文弱的形象拉开了差距。
选择《康熙王朝》里的顺治帝,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虽然《康熙王朝》名气很大,当年首播时的收视率达到了13%的恐怖数字,但我却无法将康熙大帝的最佳人选给到这部剧的主角陈道明老师。
演过康熙的演员太多了,我无法像前面那样逐一分析。
但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有多少爱新觉罗·玄烨的扮演者,包括陈道明老师在内,在我看来,他们面前都有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那就是焦晃老师的康熙。
除了导演为了电视剧视觉上的美观,没有将玄烨幼年因病留下的麻子复刻到银幕上,其他方面可以说焦晃老师就是康熙本尊,他很好地把握了康熙的性格特点和帝王心术,除了拔剑砍杀诅咒大清要亡的老十四,好像就没有怎么发过太大的火,不像《康熙王朝》里陈道明老师版本的康熙老是大吼大叫的,至少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玄烨该有的样子。
接下来是雍正帝。
因为雍正崭露头角时已经是中年了,所以相关演员阵容也相当豪华,都是各领域的大佬:有《雍正王朝》里的唐国强老师、《步步惊心》里的吴奇隆、《甄嬛传》里的陈建斌老师、《如懿传》里的张丰毅老师、《君临天下》里的江华,甚至张国立、张铁林也曾扮演过。
这些人肯定都没有问题。
而我就在唐国强和江华两位人选之间犹豫。
有趣的是,《雍正王朝》和《君临天下》这两部剧都是从九子夺嫡拍到雍正驾崩,但主角形象却是正好相反。
《雍正王朝》里唐国强老师饰演的胤禛是绝对的劳模、绝对的正派形象,颠覆了一直以来人们的认知;而在江华的《君临天下》中,雍正则是一个十足的弑君夺位、阴狠毒辣的反派人设。
然而,犹豫很久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江华,因为他成为我心目中第一影视剧雍正形象。
因为相较于《雍正王朝》中那个看上去鞠躬尽瘁,实则毫无人味的雍正,历史上的胤禛其实私底下性格非常有趣,是个乐子人。
从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奏折上段子般的回复,到各种雍正帝cosplay的形象,他高于他那个倒霉儿子无数倍的审美,还有那本著名的《大义觉迷录》,都证明雍正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绝不是《雍正王朝》里那种单一刻板的样貌。
然而江华饰演的雍正,该狠的时候狠,该温柔时温柔,时不时眉宇间还会露出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俏皮样子,实在是让我感觉太帅了!
接着是第六位皇帝乾隆。
相比之下,演过乾隆的人,已经多到不能用“多”来形容了,各类影视剧里出现的主角配角,差不多得有100多个不同的乾隆形象了吧。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我来列举一些:《戏说乾隆》系列里面的郑少秋;《纪晓岚》和《还珠格格》系列里的张铁林;《刘罗锅》里面的张国立老师;还有《乾隆王朝》里再次饰演清帝的焦晃老师。
但这几位,我觉得都差那么点意思。
张铁林先不说了,嘻嘻哈哈的样子,完全就跟乾隆本尊没半毛钱关系;而张国立老师的乾隆,和他曾在《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康熙,也没有多大区别,甚至一些桥段素材直接互换着用,都不会让人觉得非常违和。
至于郑少秋,他过于帅气和正面,《戏说乾隆》也被认为是早期为清廷“洗白”的代表作品。
而焦晃老师的确在《乾隆王朝》里的表现无可挑剔,但看过整部剧的人应该知道,这部电视剧与其叫《乾隆王朝》,不如叫《和珅传》,皇上反而成为了配角。
所以,相较于《雍正王朝》里康熙的活灵活现,《乾隆王朝》里的焦老师,因为剧本安排的原因,就要逊色不少了。
乾隆,我并没有找到一个非常符合历史上本尊的演员。
那如果硬要说,反而我觉得上世纪70年代邵氏那个乾隆下江南系列里的演员刘永,他把乾隆那种从小娇生惯养、自命风流的公子哥形象演绎得非常到位。
并且与郑少秋那种完全伟光正的形象不同,下江南系列里的乾隆在细节上又能表现出弘历的狠辣与漠视众生的感觉,有那么点历史上乾隆永远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样子了。
可惜邵氏的那些作品都属于喜剧,没有太多朝堂上的权谋内容,所以我只能说刘永老先生是有成为一个完整体乾隆扮演者的潜质的,但终究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接下来是嘉庆。
没啥可说的,因为以嘉庆为主角的电视剧,目前来看就两部像样的:一部是张国立老师带着儿子张默拍的《少年嘉庆》;另一部直接叫嘉庆王朝,走的还是那个王朝系列的路线,从少年一路拍到老年,主演是就是《妖猫传》里李白的饰演者辛柏青,算得上是中规中矩,演出了这个由盛转衰的“背锅侠”的境遇。
第八位是道光,基本就是在各类鸦片战争的影视剧里出现了。
其中比较出色的代表人物有《道光王朝》(也叫《鸦片战争演义》)里的李保田,以及由谢晋导演出品的《鸦片战争》里的苏民老师,都不错。
但相比之下,李保田版的道光却略显夸张,又是拍桌子又是砸碗的,缺少了一点作为一国天子的沉稳。
毕竟道光年轻时候也是个能文武的角色,并不是个废物。再结合谢晋导演的选角眼光,我觉得苏民老师的道光,更有那种在重压之下,却又不甘心承认自家王朝已经衰败的那种清帝形象。
而且在咸丰扮演者中,比较出挑的有《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里的梁家辉;《太平天国》电视剧里的侯天来(也就是那个学习外语的陈清泉年轻时候扮演的)。
这两人都演出了咸丰励精图治之心有余但力不能及,且心理素质极差以及健康状态不佳的问题。
但毕竟一个是刚出道时候的侯天来,而一个是神级大佬梁家辉,实力上的差距还是有的,并且梁家辉当年还是凭借《垂帘听政》里的咸丰拿到了影帝,所以梁家辉胜出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事了。
然后是同治与光绪,我一起说了。
面对慈禧的控制,前者选择了不反抗,自己瞎玩,19岁就没了;后者反抗了,却因为志大才疏反抗了个寂寞,但也算活到30多岁了。
影视剧里的各位扮演者,基本都演出了这两个特点,毕竟相对容易把控嘛。
我发现往往演同治的演员岁数都会偏大一点,比如《一代妖后》里的陈道明老师,当时已经34岁了,去演个十七八的小孩。
而光绪的演员呢,又普遍年龄偏小,总给人刚刚20出头的愣头青形象,但光绪好歹也是30多岁的人了。
我更倾向于上世纪70年代邵氏电影里汪禹的同治形象,毕竟那时候汪禹自己也就17岁;还有《走向共和》里那个相对看着年长一些,由李光洁饰演的光绪。
最后就轮到溥仪了。
肯定有人会觉得会在尊龙和陈道明老师之间选择,然而这俩我都不选,在笔者看来,1911年以前5岁的那个溥仪才算得上是皇帝,随便拉个小朋友来演就行。
可在东北,在伪满洲国,他还能算个天子吗?
反正我是不会承认他是什么帝王之类的概念的。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