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金日成访华。
之后在与邓公的会谈中,他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私援助的深深感激。
同时,他提起了朴达峰阻击战的往事,特意询问了一位志愿军战士的近况。
柴云振
邓公说这位战士与原部队失联,会安排相关人员,尽快将情况告知朝鲜领导人。
这位功臣是谁呢?
为何两国领导人如此重视?
朴达峰阻击战金日成提到的朴达峰阻击战是怎么回事呢?
这场战斗发生在1951年5月,当时志愿军十五军在朝鲜金化附近的朴达峰,与北进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誓死捍卫这一战略要地。
朴达峰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四周被密林和崎岖山脊包围,且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对于志愿军而言,这块险峻的地形是天然的屏障。
但对敌军而言,朴达峰却是北上攻占金化的必经之地。
一旦敌军突破朴达峰,金化便会面临直接威胁。
因此,志愿军必须坚决守住这一战略高地,决不能让敌人前进半步。
彼时的柴云振已经是十五军的骨干老兵,他和志愿军战士们在前往阵地时,入眼的是山势险峻,遍地岩石和杂草,气候又湿冷,战士们的装备沉重,脚步沉重。
到达阵地后,柴云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崎岖的山体上修筑工事,在泥泞中挖掘掩体。
众人利用山脊天然的地势,布置了一道道防线。
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和炮火,工事的建设几乎是在每个夜晚悄然进行,战士们用铁锹和石块一点点加固阵地。
1951年5月30日,敌军大部队抵达朴达峰。
天刚微亮,远处的天空便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撕裂。
空中敌军的轰炸机如乌云般压下来,散布着摧毁性的炸弹。
紧接着,敌军阵地上轰鸣的炮火也如暴雨般倾泻而出。
炮弹在山间爆炸,飞溅起一片片泥土和岩石,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火药味。
坦克的履带声更是震耳欲聋,像是恶狼的低吼。
敌军的进攻,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他们在空中、地面上同时发动猛烈攻击。
面对进攻,柴云振和战友们利用手中的武器,带领大家顶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和机械化进攻。
在这种残酷的战斗中,许多战士为了保卫阵地而英勇牺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营里的兵力越来越少。
为了填补缺口,连后勤人员都被派到了最前线,和战士们一起穿越炮火,深入战场。
经过长达五天五夜的激烈拉锯战,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志愿军的战士们也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体力和弹药。
尽管志愿军战士们顽强抵抗,但由于敌人的猛烈攻势,他们不得不放弃了两个重要的山头。
但这两个山头对于防守阵地至关重要,它们是连接前沿阵地与主力部队的关键高地。
如果失去了这些山头,敌人可以从更高的位置发起进攻,甚至绕过主防线,直指志愿军的阵地核心。
为夺回这两个山头,营长将一部分可用兵力紧急集结,之后命令柴云振带领手下10名战士出击,攻打敌军已经占领的两个山头。
如果能够顺利攻下,那么柴云振还要用剩下的兵力守住阵地。
不到万分紧急的情况,营里不会有后续支援。
面对这种严苛的任务,柴云振没有丝毫犹豫就点头接下,随即就去整理装备物资,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英勇阻敌随着枪声响起,柴云振率领全班战士,迎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勇敢地向敌军发起猛攻。
子弹在空气中呼啸而过,炮弹将周围的泥土炸得四处飞溅。
面对如此猛烈的火力,柴云振鼓励着身边的战士,示意大家保持低姿,迅速前进。
他们借着炸点间隙,机敏地穿插,靠近敌人的防线。
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斗后,柴云振带领全班突入敌军阵地。
他们挥舞着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拼尽全力,将敌军逐个击退。
敌人的惊叫声此起彼伏,显然没料到志愿军的勇气和决心能达到如此地步,山头上的敌人迅速溃逃。
就在他们成功控制住这两个山头时,敌军的指挥所察觉到局势的急剧变化,他们开始动用重型火力反扑。
猛烈的炮弹铺天盖地般袭来,山头上的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炸裂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柴云振与他的战士们咬紧牙关,紧贴地面,等待敌人火力稍减,寻机反击。
火光中,柴云振看到敌军意图从一侧包抄,随即指挥几名战士迅速向侧翼推进。
趁着火力逐渐减弱的机会,快速甩出手榴弹,紧接着冲入敌阵,杀退了这波进攻的敌人。
柴云振趁胜追击,追着溃兵的屁股,一鼓作气来到了敌人的前沿指挥所。
之后他迅速开枪命中目标,被柴云振打到的还是一名军官,这让敌军顿时乱作一团。
借助敌人惊慌失措的片刻,柴云振毫不犹豫地拉开手榴弹的引线,猛力向指挥所内投掷进去。
紧接着便是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指挥所传出几声惨叫。
不等敌人反应过来,柴云振端起冲锋枪,利用爆炸带来的混乱,朝指挥所扫射。
敌军士兵在他的火力压制下纷纷倒地,其他人吓得连滚带爬,仓皇地四散逃窜,甚至顾不上带走武器。
等敌人重新组织完毕,马上展开了猛烈的攻势,敌人不计成本地调动重兵力,炮火再次猛烈袭来。
此时山头上的阵地防线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战力,只剩柴云振一人。
他依然坚守在这片血肉横飞的战场上,面对着压倒性的敌人,眼神依旧坚定,心中没有丝毫动摇。
柴云振
他拿起从敌人尸体上搜集的武器弹药,在敌军靠近到50米范围时猛地扣动了扳机。
子弹几乎是在敌人阵型中肆意飞舞,横扫整个冲锋阵列。
冲锋的美军有的瞬间被打得倒地不起,有的则惊恐地四散躲避,阵型瞬间乱作一团,惨叫声和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极为惨烈。
不止如此,柴云振还使用了爆破筒,朝着敌人的集中区域发射。
敌军的进攻再次受挫,不得不被迫后撤。
活着的黄继光战斗进入正午,炙热的阳光照射在血迹斑斑的山头上。
此时柴云振的子弹近乎耗尽,眼看着敌人如潮水般再度涌来,他握紧步枪,用尽力气在最后几颗子弹打空后,果断举起刺刀。
敌人气势汹汹地冲了上来,柴云振与敌军瞬间短兵相接。
他一手紧握枪托,将刺刀狠狠地刺入敌人胸膛,刀刃穿透了血肉,敌人发出痛苦的哀嚎。
之后会柴云振迅速拔出刺刀,转身应对另一个冲过来的士兵。
接连几下劈刺,将几名敌人击倒在地。
在他一个回身的瞬间,感觉到右手食指一阵剧痛。
原来是一名敌人已在近身缠斗中,拼死一口咬住了他的食指,用力之大让柴云振疼得几乎握不住枪。
他强忍剧痛,用尽全力踢开敌人,食指却已鲜血淋漓,痛楚中他感到指骨几乎被生生咬断。
然而,他没有丝毫退缩,左手紧紧握住枪身,继续投入战斗。
柴云振(右)
敌人源源不断的涌上来,柴云振一人几乎已力竭,但仍咬紧牙关,不断与敌人进行肉搏,每一刀刺出都是对敌人的致命反击。
在持续的搏斗中,敌人一根枪托猛然击中他的头部。
柴云振眼前顿时一片模糊,鲜血从额头流下,模糊了他的视线。
紧接着,敌人又一拳打中他的腰部,疼痛几乎让他喘不过气,身体摇摇欲坠。
他咬紧牙关坚持着,终于在体力完全耗尽之时,被重重地摔倒在地,眼前渐渐暗去,失去了知觉。
就在他昏迷过去的瞬间,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那是志愿军的增援部队!
他们迅速涌上山头,如潮水般压向敌军阵地。
随着志愿军的冲锋号角响彻山谷,敌军措手不及,惊恐地四散逃窜。
增援部队士气如虹,迅速包围了山头,将残余敌人彻底击溃。
增援部队很快找到了倒在阵地上的柴云振,他满身血迹,右手血流不止,额头与腰部伤痕累累。
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他扶起,抬往后方医疗点。
经过几小时的生死抢救,柴云振终于从死亡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柴云振(左)
随后,伤势过重的他被安排转运回国,进一步接受治疗和休养。
回到国内,他被安置在一家军队医院。
医生为他精心治疗,帮助他恢复身体。
在医院的病房里,柴云振的事迹悄悄地传开了,护士们在给他更换绷带时,听到了一些老兵们口中提到的故事。
他们谈起那场朴达峰阻击战时,总是提到柴云振是如何带领一个班的战士们,在敌人的重重防线中顽强奋战,最终歼敌200余人,成功夺回了重要的阵地。
在那场战斗中,柴云振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让所有人都感到敬佩。
然而,面对这些充满敬意的目光,柴云振的反应却始终显得异常平淡。
他只是低着头,轻轻地摇了摇手,像是将这些赞誉与关注轻描淡写地拒之门外。
寻找柴云振
1952年4月,柴云振在医院办完相关手续,正式复员回家。
由于一些原因,柴云振与原部队失去了联系。
他拿着复员证书,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相关手续,领取了复员费,带着无言的荣光,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回到故乡后,柴云振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家乡的建设中。
柴云振(左)
他带领村民改善生产条件,组织集体力量建设基础设施。
在长期的工作中,他无私奉献,心里始终没有一点私利,始终把公社的利益、百姓的福祉放在首位。
三十多年的岁月悄然流逝,柴云振始终未曾向外界透露过自己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他继续默默耕耘土地,守护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实际上,组织上并没有忘记他。
1954年,志愿军的有关部门开始着手查找这位英雄,意图让他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赋予他应得的荣耀与纪念。
柴云振
然而,尽管部队多次派出寻找小组,查访了无数地点,但他们始终未能找到柴云振的踪迹。
战火中的英雄,仿佛在人海中消失不见,身影再也难以寻觅。
改革开放后,部队想要编纂《英雄传记》,让那些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能够得到应有的纪念和尊敬。
为了完成这部传记,部队指派了专门的小组,重新开始了对柴云振的寻找。
寻找小组风尘仆仆,前往了多个地区,翻阅了无数档案和资料。
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依旧没有找到任何柴云振的下落,寻人计划逐渐陷入了僵局。
柴云振
1980年秋天,金日成特意到访中国,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深切感激。
在与邓公的谈话中,他提到了柴云振,询问近况。
邓公向身旁的随行人员询问情况,得知柴云振复员后便失去了联系,当即拍板全力寻找柴云振同志。
1984年,工作人员从柴云振战友的回忆中获得了一个关键线索。
之后工作人员在四川日报上公开发布寻人启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寻找这位英雄。
在如此大范围的宣传中,柴云振的家人也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并和柴云振对上了号。
柴云振起初并不愿意与老部队相认,但长时间的劝说与儿子不断的追问,渐渐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
终于,1984年9月的一天,柴云振带着复员证件去往来到当地的军区和相关部门。
这份从未轻易展示过的证书,在他手中显得有些沉甸甸的,每一张纸上都承载着他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青春与热血。
经过一番细致的核实,工作人员最终确认了柴云振的身份。
他就是部队孜孜以求寻找了三十多年的战斗英雄——柴云振!
这一消息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了波澜,与他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们纷纷赶来,与他握手,眼中满是激动和泪光。
柴云振身上那种甘于无名、不计得失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
在追逐名利的社会中,他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
学习柴云振,就要学习他那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无私精神;
学习他在最艰难的时刻迎难而上的勇气;
学习他淡泊名利、不计回报的高尚品德。
柴云振(中)
他是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中的一员,却以平凡之躯创造了不平凡的历史。
他的故事,正是对“英雄”二字最真实、最深刻的诠释,也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参考资料:
追忆"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隐功埋名三十三年的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抗美援朝英烈谱丨“一级英雄”柴云振------中国军网